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天子喜欢打仗,百姓不事农桑。
天子喜欢少年,无人举荐冯唐。
天子喜欢美女,夫妇不能成双。
⑴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⑵不种桑:不从事农业生产。
⑶年少:犹少年。
⑷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汉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已近耄耋之年。《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拜车骑都尉,景帝以为楚相,武帝求贤良,举冯唐而时年已九十余。”此处借指年老而有德才的人。
⑸夫妻不成双:意指良家美女多被选入皇宫,使得民间妻离子散。
以“官仓老鼠大如斗”著称的曹邺,如果生于现代,很可能是个优秀的杂文家。他的诗从民间歌谣吸取营养,美刺比兴。此诗从表面看,似是汉乐府《城中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仿作,但两者只有形式的似点。
《城中谣》是顺向推导,把同类现象从外部加倍放大,产生正比的讽谕效果;《捕渔谣》则为逆向反讽,突出相反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城中谣》批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竞尚效仿的奢靡风气,矛头向下;《捕渔谣》则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天子”,揭露社会祸乱所由因。《城中谣》富于喜剧色彩;《捕渔谣》则充满悲剧意味。在封建社会,作为“大中进士,官祠部中,洋州刺史”的曹邺,竟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可说是石破天惊了。
《捕渔谣》共三章六句,分述三个并不相关的内容,用两种方式组合:一是不同内容的排比,拓宽外延;二是同一内容的对比,深化内涵,并集中在一个焦点(主题)曝光。丰茸其辞而凝炼其意,正是民间歌谣的普遍特色。远者汉桓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近者如民歌:“种田郎,吃米糠;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其语虽浅显,事虽明了,作者仅仅作客观叙写,不加褒贬,而事实提供的强烈对比,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憎爱态度。
进一步考察,《捕渔谣》所列举三端,非同泛泛。首句写农桑为立国之本,废于征战;人才为兴邦之道,囿于偏见;夫妇为人伦之先,乱由上作。天子所好虽不过尔尔,其影响却至巨至大。诚如司马迁言:“其称文小,而所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即以冯唐而论,冯唐向以不遇于时作为典故人物流传,在汉时尚数次有人举荐,如今竟至于荐引无人,可悲可叹。曹邺对晚唐社会的病态症结作了深刻揭露,既具有针对的时事性,又有深厚的历史感。
至于题作《捕渔谣》,而诗却无相关内容,或以为怪异。盖民歌民谣向有特殊调名,如近世“杨柳青”“马灯调”“莲花落”“无锡景”可以推知;起先可能抒写直接内容,后来渐渐失去联系。水路山歌,渔夫樵子,“牧笛无心信口吹”,只取其自由洒脱。文人词原亦由民间词发展而来。其词调最初大抵有来历,尔后创作渐多,遂与内容分离;犹如时新名酒仍以百年老窖陈酿作商标,示其古朴醇正而已。顺便再说一说章法,前两章如正形方阵,纵横悉成对衬;第三章奇数陡起,便觉欹兀,戛然而止,锐其锋芒。
此诗作于唐朝末年。当时朝廷腐败,党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军阀混战,兵火遍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曹邺于是借民间歌谣以讽刺时局。
久免台阶重,频迁郡守优。
朱轮真冒宠,白发自惊秋。
事往情多感,年衰气失遒。
徘徊河里望,凋落汉庭游,俚曲聊成唱,真筌不暇搜。
空思益者友,安议赋家流。
心町都遗跡,辞林幸见庥。
丰谣连井甸,华札满轻邮。
已许琼为报,何妨漆更投。
济川毋谑我,归梦在渔舟。
缔好恨不早,觌面雅相知。
璿星楼上,一见天产此英奇。
功在淮梁砥柱,政蔼汉扶襦衤夸,仅借寇恂期。
懊恼剑花冷,手欲鲙鲸鲵。
濡须坞,咽喉地,腹心谁。
公其揽辔凭轼,勋业笑谈为。
贯索旄头息焰,斗极泰阶动色,归佐太平基。
客有问仆者,只说在渔矶。
频年走离乱,忙若落落景。
浮家去复还,生理纷不整。
有身著无处,遇事到辄屏。
冥然如醉心,阅岁良未醒。
披衣坐愁夜,月露共清永。
缅怀颜段流,抱义心炯炯。
临危快先登,疾甚涉夷境。
全生岂不乐,五事有纲领。
嗟吟肉食谋,捕贼如捕影。
王师苦摧伤。
胡骑困驰骋。
朝廷信多贤,一死谁敢请。
不知覆辙改,安敢倾夏拯。
归休及秋风,墓檟痛瞻省。
念兹家国遥,有泪涨清颍。
黄巾蔽行路,关户昼犹警。
何当收戈鋋,禁暴但制梃。
林泉傥可卜,名字忌丹柄。
元佑人何负,黄郎昔此居。
江山愁思里,风景醉吟馀。
问俗夸遗事,开荒想旧庐。
岩姿自奇怪,欲响故清虚。
鸟语传沽酒,猿吟孔荷锄。
文章喧宇宙。
谈笑狎樵渔。
小德长携杖,地明阙寄书。
生涯竟流落,谤誉久乘除。
士固难逃世,天宁独宁渠。
朝廷重日月,河雒痛丘墟。
事往真云已,神游信所於。
溪名虽发越,林影尚萧疏。
佳致归商略,成规易补苴。
春堤要杨柳,夏渚待芙蕖。
名胜新开府,风流得贰车。
追游方自此,雅尚不愁予。
天际归舟远,江干掺袂初。
明年记狂客,万里报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