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⑴贺圣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花间集》有欧阳炯词,本名“贺明朝”,《词律》混入“贺圣朝”,误。有十余种格式。此词格式为:双调四十九字,仄韵格,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
⑵绿醑(xǔ):即绿色的美酒。
⑶几许:犹言多少。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时留别友人之作,具体作年难以确证。《宋史》本传载叶清臣为人豪爽刚直,敢于在宋仁宗前直言时政阙失,不畏权贵。
梅雨翳江浦,我来初识君。
俯仰寒暑移,几亲芝兰群。
芝兰本何心,悠然荡清芬。
不妨识度高,解使静躁分。
我从困飘泊,朋从少知闻。
投足自失所,造化本无垠。
妻儿惮远寓,岂复辨犹薰。
顾惟鄙野性,乐此川原尊。
时观前古俗,家传付儿孙。
常疑百年馀,下流名尚存。
惭非拨烦手,未能争纷纭。
虚怀饱暖恋,有愧民吏勤。
无乃同乡夫,或可覃后昆,脱身亦由人,孤翥随腾骞。
岂不快宿愿,谁能困笼樊。
他年方外士,相期同策勋。
翠被落红妆,流水腻香,犹共吴越。
十载江枫,冷霜波成缬。
灯院静、凉花乍翦,桂园深、幽香旋折。
醉云吹散,晚树细蝉,时替离歌咽。
长亭曾送客,为偷赋、锦雁留别。
泪接孤城,渺平芜烟阔。
半菱镜、青门重售,采香堤、秋兰共结。
故人憔悴,远梦越来溪畔月。
白鹄出江渚,刷羽何鲜新。
志凌青霞端,欲饮天汉津。
清飚未我与,陂泽聊逡巡。
偶为虞罗获,远趣无由伸。
攀笼厌局促,野性那能驯。
庭除数惊顾,惨惨常畏人。
皓素不入俗,众目谁为珍。
稻粱不充腹,日与鸡鹜邻。
举头畏太高,储啄空愁辛。
萧萧敛六翮,憔悴伤精神。
男儿五十不如意,青衫会发游埃尘。
曏为监官北如晋,今为幕吏西适秦。
慨然遂欲抛手板,拂衣高蹈锦水滨。
长竿短艇入烟雨,放歌酣饮欹乌巾。
方今圣朝清似水,林空从静无隐沦。
吾君梦卜偶未到,勿学君平与子真。
先师紫阳翁,雅爱穷幽微。
前贤有遗迹,所至皆发挥。
千古庐山高,白鹿遇亦希。
何人实经始,必藏启天机。
临流勘书台,隐然钓鱼矶。
圣朝始加贲,泉石生光辉。
榛莽百年中,潜长虎豹威。
衣冠固不论,樵牧亦寥稀。
今昔有显晦,山川无是非。
先生适冲生,按图重嘘。
斩荆得遗址,涧绕山合围攻。
买田敞堂塾,岂将终遁反。
学子共棲集,相与咏而归。
继圣讲绝学,咳唾落珠玑。
此理忽森著,鱼鸢真跃飞。
小子恨晚遇,讲席吊及依。
升堂拜遗像,泫然涕沾衣。
幸今主盟人,高识可与几。
光风霁月意,端欲贤圣希。
时来一讲订,诸生佩弦韦。
超然此会意,规范喜无违。
徘徊不忍去,暮宿留山扉。
因极昔游处,恍如身泗沂。
矧复洞中友,进步方騑騑。
永矢忘世味,来食此山薇。
圣朝用中典,前代所未侔。
一罚有失平,天子以为忧。
祥刑慎处纠,辍子蓬莱丘。
御前赐印纸,尽部东南州。
才豪勇自放,霜隼凌高秋天。
清风翩两旗,八月下吴舟。
勉哉树休问,考绩待其尤。
毋忘临觞赠,义重闺台游。
乖崖公在蜀,有录曹参军老病废事,公责之曰:“胡不归?
”明日,参军求去,且以诗留别。
其略曰: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公惊谢之,曰:“吾过矣,同僚有诗人而吾不知。
”因留而慰荐之。
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
今都曹路君以小疾求致仕,予诵此事留之,不可,乃采前人意作诗送之,并邀赵德麟、陈履常各赋一篇。
积雪困桃李,春心谁为容。
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
我亦倦游者,君恩系疏慵。
欲留耿介士,伴我衰迟踪。
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
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
结发空百战,市人看先封。
谁能搔白首,抱关望夕烽。
子意谅已成,我言宁复従。
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
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
怀哉江南路,会作林下逢。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
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
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
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
今日征夫在道。
敢辞劳、风沙短帽。
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
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
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