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píng shān lán kăn yĭ qíng kōng,shān sè yŏu wú zhōng。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shŏu zhòng táng qián chuí liŭ,bié lái jĭ dù chūn fēng?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wén zhāng tài shŏu,huī háo wàn zì,yī yĭn qiān zhōng。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xíng lè zhí xū nián shào,zūn qián kàn qŭ shuāi wēng。

(尊前 通:樽)(zūn qián tōng:zūn)

译文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注释

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千钟:饮酒千杯。
直须:应当。

尊:通“樽”,酒杯。

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赏析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背景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南京市)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平,故名“平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欧阳修调离扬州几年之后,他的朋友刘原甫也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诗人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20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征雁不来无信,教人空度重阳。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声前一句,十方显露。

佛祖不知,衲僧罔措。

花阴如坐木兰船。

风露正娟娟。

翠盖匝庭芳影,青蛟平地飞涎。

春撩狂兴,香迷痛饮,中圣中贤。

携取一枝同梦,从他五夜如年。

年年团扇怨秋风。

愁绝宝杯空。

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

而今休矣,花残人似,人老花同。

莫怪东篱韵减,只今丹桂香浓。

西湖烟尽水溶溶。

一笑与谁同。

多谢湖边霜菊,伴人三见秋风。

两高南北,天教看尽,吴越西东。

趁取老来犹健,登临莫放杯空。

老穷无赖事成丛。

短发自蓬松。

坐想帝城当日,万花绣出天宫。

几时临赋,深浮绿蚁,缓唱黄钟。

莫获追陪胜赏,虚烦恼乱衰翁。

连延村落泣阳崖。

川路到山回。

竹树攒成风月,溪堂隔断尘埃。

小亭幽圃,酴*未过,芍药初开。

驴上一壶春,主人莫厌重来。

矮窗西畔翠荷香。

人在小池塘。

何事未拈棋局,却来闲倚胡床。

金盆弄水,玉钗亸鬓,妆懒何妨。

莫道困来不饮,今宵却恨天凉。

拈起花来,尾巴已露。

迦叶破颜,人天冈措。

幽香冷艳缀疏枝。

横影卧霜溪。

清楚浑如南郭,孤高胜似东篱。

岁寒风味,黄花尽处,密雪飞时。

不比三春桃李,芳菲急在人知。

风帘交翠篆香飘。

却暑卷轻绡。

最好佳辰相近,寿觞对饮连宵。

仙翁未老,云中跨凤,台上吹箫。

看取他年荣事,鱼轩入侍涂椒。

片花飞后水东流。

无计挽春留。

香小谁栽杜若,梦回依旧扬州。

破瓜年在,娇花艳冶,舞柳纤柔。

莫道刘郎霜鬓,才情未放春休。

宝筝偏劝酒杯深。

歌舞乍沈沈。

秀指十三弦上,挑吟击玉锵金。

牙台锦面,轻移雁柱,低转新音。

妙是不须银甲,向人说尽芳心。

可人想见倚庭干,嚼句有甘酸。

休问沈腰潘鬓,何妨岛瘦郊寒。

时光转眼,兔葵燕麦,又是看看。

谁念衰翁衰处,春衫晚际尤单。

一镞破三关,坐断江西路。

佛祖到头俱冈措,至竟全凭这一步。

衰翁老大脚犹轻,行到净凉亭。

近日方忧多雨,连朝且喜长晴。

谩寻欢笑,翠涛杯满,金缕歌清。

况有兰朋竹友,柳词贺句争鸣。

有妻有妻不得顾,饥走荒山汗如雨。

一朝中道逢狼虎,不肯偷生作人妇。

左掖虞姬右陵母,一剑捐身刚自许。

天上地下吾与汝,夫为忠臣妻烈女。

呜呼五歌兮歌声苦,魂招不来在何所。

九重深念朔庭空。

良弼梦时中。

擢第难遵常制,筑岩直继高风。

明年东府,金钗珠履,列鼎鸣钟。

良酝傥分焦革,早禾休浸曹公。

黄昏楼阁乱栖鸦。

天末淡微霞。

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

阳台路远,鱼沈尺素,人在天涯。

想得小窗遥夜,哀弦拨断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