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赠羊长史·并序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

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

深谷久应芜。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译文

⑴左军:指左将军朱龄石。羊长史:指羊松龄,当时是左将军的长史。长史:官名,将军的属官,主持幕府。衔使:奉命出使。秦川:陕西关中地区。作此:写这首诗。

⑵愚:作者自称,谦词。三季:三代,指夏、商、周。黄虞:黄帝、虞舜,指上古时代。这两句是说自己生在三代之后,却向往黄虞时代的休明之治。

⑶千载外:千年以前。指历史上所谓禅让时代,即唐虞之世。这两句是说依赖古书的记载才知道上古的政治情况。

⑷圣贤:指三代以前的圣君贤相。中都:占人以黄河流域为中原,在这里建都,都叫中都。如尧都乎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汤都毫,西周都镐,东周都洛邑等,都在黄河流域。作者举此,在于说明东晋都建业,只是偏安割据的局面。这两句是说圣贤的遗迹遍及中原古都。

⑸游心目:心涉想目远望。关河:山河。这两句是说北望中原,不能忘怀,但却去不了。

⑹九域:九州,即天下。甫已一:开始统一。义熙十三年七月,刘裕灭后秦,送姚泓至京师,斩于市,天下渐趋统一。逝:语助词,无义。理:治。舆:车。理舟舆:治备船和车要到中原去。

⑺先迈:先行。疴(kē苛):病。负疴:抱病。不获俱:不能同行。这两句是说听说你要先去,我因患病不能同行。

⑻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是刘裕入秦必经之地。踌躇:徘徊、停留。

⑼多谢:多问。绮与角:绮里季与甪里先生。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秦末有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避秦之乱而隐于商洛深山之中,汉惠帝给他们立碑,称为“商山四皓”。这里以绮里季和甪里先生代指“四皓”。精爽:神如有灵。这两句是说多问问商山四皓,他们的神如有灵今天应怎样?作者自己有归隐之意。

⑽紫芝:即灵芝。芜:荒芜。这两句是说紫芝无人再采,深谷也应久已荒芜。

⑾驷马:富贵人的车乘。贳(shì市):远。无贳患:不能避患。交娱:欢娱。《高士传》记载四皓作歌有云“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这两句即化用这个意思,是说富贵必有忧患,不如贫贱快乐。

⑿清谣:指“四皓歌”。心曲:心窝里、心坎上。人乖:人生背时。见疏:被时代遗弃。这两句是说四皓歌在自己心中产生共鸣,慨叹时运不济竟被遗弃了。

⒀拥怀:有感。累代:应前三季、黄虞、千载而言。舒:展。这两句是说生于千载以后的自己无限感怀,言虽易尽而意却难于表达清楚。

注释

⑴左军:指左将军朱龄石。羊长史:指羊松龄,当时是左将军的长史。长史:官名,将军的属官,主持幕府。衔使:奉命出使。秦川:陕西关中地区。作此:写这首诗。

⑵愚:作者自称,谦词。三季:三代,指夏、商、周。黄虞:黄帝、虞舜,指上古时代。这两句是说自己生在三代之后,却向往黄虞时代的休明之治。

⑶千载外:千年以前。指历史上所谓禅让时代,即唐虞之世。这两句是说依赖古书的记载才知道上古的政治情况。

⑷圣贤:指三代以前的圣君贤相。中都:占人以黄河流域为中原,在这里建都,都叫中都。如尧都乎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汤都毫,西周都镐,东周都洛邑等,都在黄河流域。作者举此,在于说明东晋都建业,只是偏安割据的局面。这两句是说圣贤的遗迹遍及中原古都。

⑸游心目:心涉想目远望。关河:山河。这两句是说北望中原,不能忘怀,但却去不了。

⑹九域:九州,即天下。甫已一:开始统一。义熙十三年七月,刘裕灭后秦,送姚泓至京师,斩于市,天下渐趋统一。逝:语助词,无义。理:治。舆:车。理舟舆:治备船和车要到中原去。

⑺先迈:先行。疴(kē苛):病。负疴:抱病。不获俱:不能同行。这两句是说听说你要先去,我因患病不能同行。

⑻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是刘裕入秦必经之地。踌躇:徘徊、停留。

⑼多谢:多问。绮与角:绮里季与甪里先生。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秦末有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避秦之乱而隐于商洛深山之中,汉惠帝给他们立碑,称为“商山四皓”。这里以绮里季和甪里先生代指“四皓”。精爽:神如有灵。这两句是说多问问商山四皓,他们的神如有灵今天应怎样?作者自己有归隐之意。

⑽紫芝:即灵芝。芜:荒芜。这两句是说紫芝无人再采,深谷也应久已荒芜。

⑾驷马:富贵人的车乘。贳(shì市):远。无贳患:不能避患。交娱:欢娱。《高士传》记载四皓作歌有云“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这两句即化用这个意思,是说富贵必有忧患,不如贫贱快乐。

⑿清谣:指“四皓歌”。心曲:心窝里、心坎上。人乖:人生背时。见疏:被时代遗弃。这两句是说四皓歌在自己心中产生共鸣,慨叹时运不济竟被遗弃了。

⒀拥怀:有感。累代:应前三季、黄虞、千载而言。舒:展。这两句是说生于千载以后的自己无限感怀,言虽易尽而意却难于表达清楚。

赏析

这诗是陶集赠答诗中的名篇。诗中念古伤今,流露着作者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羊长史,名松龄,是和作者周旋日久的友人,当时任江州刺史、左将军檀韶的长史。这次是奉使去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秦川,今陕西一带。

  刘裕在消灭桓玄、卢循等异己势力之后,执掌朝政,功高位尊,已怀有夺取司马氏政权的野心。公元416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率师北伐,消灭了羌族建立的后秦国,收复了古都长安、洛阳。自永嘉之乱以来,南北分裂,晋师不出,已逾百年。这次北伐胜利,本是一件大好事。无奈刘裕出兵的动机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才得胜利,便匆匆南归,去张罗篡位的事了。他一心只是“欲速成篡事,并非真有意于中原”。南北统一的希望,终成泡影。三年之后,他便代晋成了依然偏安江左的刘宋王朝的开国之君。

  对刘的意图,作者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对北伐胜利和羊长史入关称贺,他都表现得十分冷漠,只在序里淡淡地说了一句“衔使秦川”而在诗中又委婉地讽示友人,不要趋附权势,追求驷马高官。这一切,都显现出这位“隐逸诗人”对现实和政治还是相当敏感、有所干预的。   因为诗所涉及的是很敏感的时政问题,所以其表现也十分隐约、含蓄。全诗分四节。首节八句,悠徐地从“千载外”说起,说是自己生在三季(夏、商、周三代之末)之后,只有从古人书里,得知些黄帝、虞舜之世的事,不禁慨然长念——那时真风尚存,风俗淳朴平和。言下之意,三季之后,就只剩下欺诈虚伪,争攘篡夺了。这自然是对刘裕的隐隐嘲讽。既提到“古人书”,就以它为纽带,自然地转入下文:也正是从书里,知道了贤圣余迹,多留存在中都(指洛阳、长安)一带。点到“贤”字,目光便已遥注到下文的“绮(里季)与甪(里先生)”;而“圣”,则上应“黄虞”。自己是一直向往“贤圣”们所作所为的,所以始终盼望着去那里游骋心目;只是限于关山阻隔(实际是南北分裂的代用语),没能如愿而已。这样缓缓说来,既说出自己对“贤圣”的崇仰心情,也以宾带主,渐渐引入羊长史的北去。思路文理,十分绵密。

  次节四句,转入赠诗。现在九域(九州,指天下)已经初步统一起来了,诗人下了决心,要整治船只车辆,北上一行。听说羊长史要先走一步,自己因身有疾病,难以联袂同行,只有赠诗相送。作者早衰多病,五十以后即“渐就衰损”(《与子俨等疏》),“负疴”当然是实情;但“不获俱”的真正原因,还应在于羊长史是奉使向刘裕称贺,而自己却是要“游心目”于贤圣遗迹,目的既不同,当然也不必同行了。

  “路若经商山”以下八句,是赠诗主旨所在。到关中去,说不定要经过商山,那正是汉代初年不趋附刘邦的绮、角等“四皓”(四个白首老人)的隐栖之地。作者很自然地借此向友人嘱咐,要他经过时稍稍在那里徘徊瞻仰,并多多向四皓的英灵致意:他们的精神魂魄又怎样了呢?相传他们在辞却刘邦迎聘时曾作《紫芝歌》:“漠漠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见《古今乐录》)如今,紫芝有谁再采呢?深谷里也大概久乏人迹、芜秽不堪了吧?——多少人已奔竞权势、趋附求荣去了。作者在这里说“为我”,流露出自己是有心上追绮、角精魂的人,同时也示意友人要远慕前贤,勿误入奔竞趋附者的行列。接着,他又化用《紫芝歌》后段的意思警醒友人:“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高车驷马,常会遭罹祸患;贫贱相处,却可互享心神上的欢娱。是讽示,也是忠告,朱光潜在《诗论》中曾举到这首诗说:“最足见出他于朋友的厚道。”正指此处。

  《紫芝》一歌,可看作这首赠诗的灵魂。篇首的“慨然念黄虞”,已化用了“唐虞世远”之意;直到结尾,作者还郑重写出“清谣(指《萦芝歌》)结心曲”,深慨绮、甪长往,人既乖违,时代亦疏隔久远,自己只有在累代之下,长怀远慕,慨叹无穷了。“言尽意不舒”,见出作者对时世慨叹的多而且深,也示意友人要理解此心于言语文字之外。

  此诗对刘裕不屑涉笔,意存否定,却对不趋附权势的绮、甪崇仰追慕,这些都显示出他崇高的人格修养。在写作上,虽从远处落笔,却紧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才突出赠诗主旨,手法都很高妙。无怪方东树《昭昧詹言》云:“《羊长史》篇文法可以冠卷。”

  沈德潜论赠答诗,谓“必所赠之人何人,所往之地何地,一一按切,而复以己之情性流露于中,自然可咏可读。”(《说诗晬语》)此诗应是此论的一个好例。

诗人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7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气宇豁落,精神萧散。

尘劫坐空,世缘居简。

閒閒淡淡枯木云,沥沥漉漉通身眼。

森罗万像同条,莫道个人檐板。

青天无涯,白云不羁。

流水抱山转,征人踏月归。

应以比丘得度者,个般形像对来机。

额高眼深,该抹丛林。

人惊大胆,我自无心。

默转机梭路,谁投钵水针。

觌面相呈了也,抬头何处相寻。

用得乎眉,体全乎鼻。

香象不群,金毛无畏。

明妙吉之初心,入普贤之幻智。

回途放旷知不知,般若光中熟游戏。

旧是匈奴,为并左臂。

今附有德,不与贼子。

并人失恃,求就戮死。

萎萎羸羸,病起风姿。

跛跛挈挈,老来事业。

坐稳三际平,心空百念绝。

森罗万象信崝嵘,门门三昧从施设。

虚空之身兮遍十方,古佛之心兮逾三光。

得之而藏,兀然如秋兮百念自凉;

用之而芳,粲然如春兮万像成章。

德形外徼,道在中央。

性习林泉,身心信缘。

长虹敛雨,照雪倚天。

头头物物随宜说,刹刹尘尘各住禅。

妙触出碍,幻成自然。

山前一片闲田地,旷大劫来无界至。

今朝恢复又归来,坐断脚头并脚尾。

东也是,西也是,南北东西无不是。

暗而明,虚而盈。

水天秋色共,月昼夜潮平。

无在不在,无生不生。

诸尘随起到,万化得纵横。

默默大全兮壁挂闲口,堂堂正受兮谁黏恶名。

事不在容,智不到宗。

待云雷而陶壁梭蛰,授衣钵而卢老逃舂。

犀通半夜月,鹤梦千年松。

白发苍颜跛挈公,时人相笑老龙钟。

松石岁寒,雪月高闲。

野雪发须上,秋波眉睫间。

用持智柄,静入道环。

觉心了了,幻事斑斑。

草木精神兮风流自得,丛林气像兮春信谁悭。

上灵始祖,云景元尊。

严祀夙展,六乐朱轩。

明玉之洁,岂帛之温。

畅乃继序,承德不愆。

从身出门,即物契神。

一机历历,三昧尘尘。

逢场且了游戏事,向道非无幻化人。

寒淡相依,清白住持。

秋横两目,雪覆双眉。

老兔推月河汉阔,宾雁没烟星斗垂。

穷通有自,机用输谁。

消得而今一瞬,不须别唤沙弥。

云水之身,山林之气。

不专乎学,不游乎艺。

默坐而心空,妙传而道贵。

西风凄清秋有痕,长天碧净云无蒂。

从来佛祖真宗,只麽克承家世。

鼻直口阔,目深眉低。

灯连少室,派接曹溪。

恰恰混不得,堂堂类不齐。

把手共语,出力相携。

春风浩浩,秋风凄凄。

形衰柳蒲,心老江湖。

鱼潜波路静,鹤梦月巢孤。

不损色香三昧手,粉黏双股理华须。

山带雪而岁寒,水含月而夜阑。

对机转物,影草探竿。

游刃之牛解,烂柯之局残。

西风雨敛烟云净,北斗脚垂河汉乾。

兀兀堆堆,髑髅眼开。

全身放下,借伴还来。

一弹指响流通句,楼阁门门见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