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míng yuè hé jiăo jiăo,zhào wŏ luó chuáng wéi。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yōu chóu bù néng mèi,lăn yī qĭ pái huái。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kè xíng suī yún lè,bù rú zăo xuán guī。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chū hù dú páng huáng,chóu sī dāng gào shuí!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yĭn lĭng huán rù fáng,lèi xià zhān cháng yī。

译文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注释

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赏析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这一篇《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却又说“不如早旋归”,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又欲归不归,这是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

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背景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逶迤势已久。

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

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

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

喈喈张长公。

壶天有胜事,玉宇净纤埃。

有意嚼复嚼,今宵来不来。

山公须酩酊。

令名莫咍台。

明月隔溪共,只今肠九回。

秋气澄清,秋空如镜。

万籁沉寂,明月一轮。

尽大地人彻晓竞观,不知昧却自己光明。

有金张族,骄奢相续。

琼树玉堂,雕墙绣毂。

纨绮杂杂,钟鼓合合。

美人如白牡丹花,半日只舞得一曲。

乐不乐,足不足,争教他爱山青水绿。

如神若仙,似兰同雪。

乐戒于极,胡不知辍。

只欲更缀上落花,恨不能把住明月。

太山肉尽,东海酒竭。

佳人醉唱,敲玉钗折。

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薪火相交,识性不停。

上至诸佛,下至众生。

扶过断桥水,伴归明月村。

衲僧巴鼻,圆明绝颣。

直须推倒,却要扶起。

玉马饮乾明月泉,泥牛耕破玻璃地。

披毛戴角异中来,天上人间能几几。

大家共住喫茎虀,熟煮烂炊。

粗餐易饱,细嚼难饥。

泠淡没滋味,从来少人知,此意明月说向谁。

五台月老通三要。

便把三彭除剿。

运用三车皎皎。

般载三乘妙。

龙华三会心明晓。

顿觉三光并照。

个内三坛设醮。

自己三清了。

碧云谩有三年信,明月空为两地愁。

也曾海上,啖如瓜大枣。

海上归来相公老。

画堂深、满引明月清风,家山好、一笑尘生蓬岛。

六年春易过,赢得清阴,到处持杯藉芳草。

看明年此日,人在黄金台上,早整顿、乾坤事了。

但细数斋年几人存,更宰相高年,几人能到。

得得全真真妙理,无为无作无修。

自然清净行功周。

祥云围绛阙,瑞气绕琼楼。

心似闲云无挂碍,身同古渡横舟。

真空空界可相酬。

白牛眠露地,明月照山头。

草堂三鼓梦游仙,到蓬壶阆苑。

正白云满地无人扫,信幽圃,香风旋。

群真朝列黄金殿。

醉流霞琼*宴。

顿觉来一片清凉意,似明月,山头见

夜静莫吟奇险句,恐惊明月堕波寒。

百兽闻之皆脑裂,穿山透石魔群折。

夜来依旧卓长空,饱清风,漱明月。

发将雪白,面作茶黄。

触动眼三角,忘言口四方。

明月松头鹤梦,香风莲底龟藏。

净极发光光自照,虚空鸟印不成章。

砉碎明月珠,始为家宝。

颺下鈯斧子,方是住山。

古策风高,天宽地阔。

别别,别峰妙转风雷舌。

湛而不浑,妙而长存。

秋水何色,野云无根。

半夜天空何汉净,老兔濯濯明月魂。

明月清风无尽岁,平生老子南楼。

阎闾谈笑说封侯。

谁能知许事,一笑去来休。

旧见辋川图画里,十年孤负欢游。

百金早晚得菟裘。

与君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灵灵一物,名模不得。

长鲸居沧海之渊,老兔卧明月之窟。

已展不缩,拗直作曲。

只麽赢时会也无,不须喝彩兮盘中双六。

渊默湛存,道超见闻。

真照本有,妙尽新勋。

虚谷之神兮大千界满,明月之影兮百亿身分。

无住也浮萍流水,自由也飞鸟行云。

得之有据,用之不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