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调歌头(泛湘江)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zhuó zú yè tān jí,xī fà bĕi fēng liáng。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wú shān chŭ zé xíng biàn,zhĭ qiàn dào xiāo xiāng。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măi dé piān zhōu guī qù,cĭ shì tiān gōng fù wŏ,liù yuè xià cāng làng。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chán tuì chén āi wài,dié mèng shuĭ yún xiāng。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zhì hé yī,rèn lán pèi,bă qióng fāng。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xiāng fēi qĭ wŭ yī xiào,fŭ sè zòu qīng shāng。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huàn qĭ jiŭ gē zhōng fèn,fú shì sān lǘ wén zì,huán yŭ rì zhēng guāng。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mò qiăn ér bèi jué,cĭ lè wèi qú yāng。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湖南湘江与伟大诗人屈原有着不解之缘。屈原因谗言而窜逐,往来无沅水、湘水流域,后又自投于泪罗江,但他留下“与日月争光”的诗篇激烈地扣动着无数人的心扉。虽然世殊事异,仍能激发起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初唐杜审言在遭贬流放途中,面对滔滔湘江 ,抒写了《渡湘江》“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的深沉感慨。张孝祥同样也是被谗落职,从桂林北归途中,泛舟湘江而作此词。但这首词的艺术视角不同,词人以运化《楚辞》语意的手法,既赞美屈原的高洁情怀,又展现自己的怨愤不平心态。词的开头“濯足”二句即用屈原作品的词语,又非常切合舟行途中情景。首句见《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次句见《楚辞·九歌·少司命》 :“与女沐兮咸池 ,晞女发兮阳之阿。”但“ 北风凉”出自《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从濯足到晞(x ī)发的意象,显示出词人胸怀的高洁脱俗 。如果说起二句着笔于外在的形态的话 ,那么“吴山”二句承上则抒发词人渴望到潇湘的心愿。“买得扁舟”三句,进一步展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好机遇。“沧浪 ”,水名。《楚辞·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这里“ 六月下沧浪”,既点明了时间,又借指湘江并与上文潇湘呼应。“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词人转换视角,采用两个不同层次景色来展现蕴含着的奥秘。前句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的,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后者用《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水云乡为隐者所居。这种多视角的审美情趣既是对屈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是借以自喻而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下阕“制荷衣”三句,承上启下,虽然词人运用《楚辞》成语,但思维意识已超越时空而带有飘飘欲仙的幻觉。屈原《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又云 :“纫秋兰以为佩。”《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词人丰富的想象不仅在于《楚辞》的启迪,用荷叶编织成衣服,把兰草贯串起来作佩带,手握着美丽的花草,更在于把湘水之神写得栩栩如生。湘妃虽然微笑着起舞,但奏的却是一曲音调悲凉的民间乐曲 。“紧接着“唤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颂扬屈原的伟大品格及其作品不朽的艺术价值。“三闾”,屈原做过三闾大夫,后人以三闾称屈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平正道直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结末“莫遣”二句用典 。《世说新语·言语》记王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未渠央谓未遽尽。这里词人从幻想的画面中返回到现实的境界,寓怨愤于欢乐中,余韵不尽。首词作虽用了《楚辞》和《史记》中的一些语句和典故,但由于匠心独运,下笔自然灵活,不仅把六月下湘江的现实景象与湘妃起舞的超凡的虚幻之境组合成一幅清旷优美的奇特画面,富有浪漫色采,而且表达宛转曲折,缠绵情深,读来令人真切地感触到作者满腔忠愤和高洁的情怀。

诗人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238篇诗文

诗文推荐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稠塘旧是花千树。

曾泛入、溪深误。

前度刘郎重唤渡。

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

一年一度相思苦。

恨不抛人过江去。

及至来时春未暮。

兔葵燕麦,冷风斜雨,长恨稠塘路。

颢气遍寰宇,风露逼衣裘。

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

人道当年今日,海上骑鲸仙客,乘兴下瀛州。

雅志在扶世,来佐紫宸游。

庙堂上,须早计,要嘉谋。

牙床锦帐,三岁江北叹淹留。

好在蟹螯如臂,判取兵厨百斛,与客醉瑶舟。

待得蟠桃熟,相约访浮丘。

风响蕉林似雨,烛生粉艳如花。

客星乘兴泛仙槎。

误到支机石下。

欢喜地中取醉,温柔乡里为家。

暖红香雾闹春华。

不道风波可怕。

我有此客否,难作主人翁。

小年自不相似,偶与大年同。

见说东厢诸少,正拥家君胜会,二八舞歌钟。

亦欲得公重,公在画堂中。

笑青蒿,真小草,倚长松。

典衣欲作汤饼,家酿愧瓶空。

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顷,贺客万钱通。

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聋。

汉之广矣中有洲,洲如月兮水环流。

流聒聒兮湍与濑,草青青兮春更秋。

苦竹林,香枫树,樵子罛师几家住。

万山飞雨一川来,巴客归船傍洲去。

归人不可迟,芳杜满洲时。

无限风烟皆自悲,莫辞贫贱阻心期。

家住洲头定近远,朝泛轻桡暮当返。

不能随尔卧芳洲,自念天机一何浅。

燧瑊勋业,何敢望西平。

观当日,清大憝,震天声。

绩其凝。

追配汾阳郭,临淮李,扫妖孽,植颠仆,复疆宇,洗膻腥。

堪叹中原久矣,长淮隔、胡骑纵横。

问何时,风驱电扫,重见文明。

宾雁宵鸣。

梦初惊。

念吾君复古,修攘两尽,早晚功成。

岁云暮,冰腹壮,雪华零。

怅神京。

谁信汉家陵阙,呵护有神兵。

罄寰海,重回首,镇关情。

想见皇华咨度,望淮北、心曲摇旌。

愿变夷用夏,荆狄是惩膺。

补弊支倾。

来嫔初载,令德冠层城。

柔范蔼徽声。

熊罴梦应芳兰郁,佳气拥雕楹。

珠宫缥缈泛蓬瀛。

脱屣世缘轻。

空馀宝册光琼玖,千古仰鸿名。

今日雪飞六出,明夜月圆三五,梅腊正传芳。

恰值生申节,共献椒觞。

偶泛扁舟向海埏,初非有意访神仙。

蓬莱方丈不可问,汉武秦皇空复然,水上楼台皆蜃气,石间膏馥是龙涎。

麻姑曾共方平说,行复扬尘变土田。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阔,云淡梦江清。

独棹孤蓬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

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瑞溢飞猿峤,秀毓凤凰山。

腊馀六日春到,人间世庆生贤。

三楚诗书帅,人物压中州。

飘飘青琐,典刑蜀国旧风流。

小袖玉堂挥手,来拥元戎十乘,红旆照青油。

尺一唤归去,名久在金瓯。

倚春声,赓水调,倩歌喉。

登龙旧客,只回误上武陵舟。

正是蟠桃开也,特向尊前为寿,一醉一千秋。

携取此花去,还侍玉宸游。

雨气兼香泛芰荷。

回舟冒雨懒披蓑。

夜阑风静水无波。

白酒追欢常恨少,青山入望岂嫌多。

人间荣辱尽从他。

日毂金钲赤,雪窦水晶寒。

支机石下翻浪,喷薄出层关。

半夜雌龙惊走,明日灵蛇张甲,蜚上石盘桓。

多谢山君护,未放醉翁闲。

安得醉,风__,露珊珊。

翠云老子,邀我瑶佩驾红鸾。

一勺流觞何有,万石横缸如注,虹气饮溪乾。

忽梦坐银井,长啸俯清湍。

曳杖罗浮去,辽鹤正南翔。

青鸾为报消息,岩壑久相望。

无奈渔溪欸乃,唤起苹洲昨梦,风雨趁归航。

万里家何许,天阔水云长。

历五湖,转湘楚,下三江。

兴亡千古馀恨,收拾付诗囊。

重到然犀矶渚,不见骑鲸仙子,客意转凄凉。

举酒酹江月,襟袖泪淋浪。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

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

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

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共惜连城宝,翻为无当卮。

讵惭君子贵,深讶拙工隳。

泛蚁功全少,如虹色不移。

可怜珍砾石,何计辨糟醨.江海诚难满,盘筵莫妄施。

纵乖斟酌意,犹得奉光仪。

玉水灵山地,燕寝亦书功。

邦人耆老,诞弥佳节以词通。

尔岂知吾恺悌,我乃因君谈笑,祝寿酒杯同。

箫鼓少人会,歌舞为谁容。

观坐客,惊野老,笔如风。

个般酬唱,诏回应上玉华东。

多少家传经济,留与孙谋持守,出处信何穷。

唤起千年调,分付一车公。

半世惯歧路,不怕唱阳关。

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

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

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

笔端化,胸中锦,两消残。

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

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

回首行乐地,明日隔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