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银釭里、春工四时。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⑴灯芯草,白色。
⑵蓓蕾:花含苞。
⑶金粟:指桂花,这里形容灯芯结蘂。
⑷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国榴种得名。
⑸羯鼓:出于胡中,状如漆桶,两头蒙革,以双鼓捶击之亦称两杖鼓。唐南卓《羯鼓录》云:“上(玄宗)洞晓音律,犹爱羯鼓玉笛。…时当宿雨,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原注: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嫔御侍官皆称万岁。”
⑹《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这里反说,言燃点油盏灯草结蕊垂花,由开而谢,其中若有四时,不需人工催唤。”釭“”工“同音。
⑺上用柳杏群芳比灯花,结句又用蝴蝶比扑灯蛾。词颇纤巧,含意不深,却有新鲜的意味。
⑴灯芯草,白色。
⑵蓓蕾:花含苞。
⑶金粟:指桂花,这里形容灯芯结蘂。
⑷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国榴种得名。
⑸羯鼓:出于胡中,状如漆桶,两头蒙革,以双鼓捶击之亦称两杖鼓。唐南卓《羯鼓录》云:“上(玄宗)洞晓音律,犹爱羯鼓玉笛。…时当宿雨,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原注: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嫔御侍官皆称万岁。”
⑹《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这里反说,言燃点油盏灯草结蕊垂花,由开而谢,其中若有四时,不需人工催唤。”釭“”工“同音。
⑺上用柳杏群芳比灯花,结句又用蝴蝶比扑灯蛾。词颇纤巧,含意不深,却有新鲜的意味。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来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来饶有情味。
上片刻画灯花,连用五个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灯花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白玉枝,指白色的灯芯草。前两句说,灯蕊在不经意间结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金粟”,桂花的别名,这里形容灯花。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云:“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此种比喻在灯花描写上用得是最为普遍,本词是以它来描摹灯花初结成时的形状。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灯花的三种不同景象。“半颗安榴,一枝杏,五色蔷薇”。安榴,即石榴。石榴来自西域的安国,由张骞出使时带回,故又名安石榴。灯花越结越老,形状不断变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继而大如绣球般的石榴,再变成鲜艳浓的杏花,最后变得如蔷薇花般色彩绚烂斑驳。“半颗”、“一枝”、“五色”,这三个数量词,从小到大,依次递增,既写出了灯花的变化过程,将其各种姿态刻画地生动形象。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花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下片则是以虚笔来称赞灯花之美,简直可称巧夺天工。
“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羯鼓,用唐南卓《羯鼓录》记载的唐玄宗敲击羯鼓,催开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举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夺造化,而本词则反其意而用之。银灯(釭即银灯)。里点燃的灯芯草会结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唤,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时功能。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灯花的富于变化,似有造化之功。“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灯蛾扑火,与蝴蝶灯花,两者本来并不相干,但灯草既成灯花因而兼具两者的特点。作者有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并主要侧重蝴蝶戏花的方面。因此,运笔就将蝴蝶戏花加以此附。灯花既然是花,就应是蝴蝶戏嬉之物。有趣的是,灯蛾竟然学起蝴蝶来,不断地在灯花周围蹁跹飞舞,作者运笔俏皮,貌似揶揄灯蛾,却灵巧传神地赞美了灯花的丽若群芒。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意,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来,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金风玉宇。
庭院新经雨。
香有露,清无暑。
溪光摇几席,岚翠横尊俎。
烘笑语,佳时聊复乡人聚。
门外荷花浦。
秋到花无数。
红鲙鲤。
青浮醑。
何妨文字饮,更得江山助。
从此去。
蒲轮入佐中兴主。
夜半幽梦中,扁舟似凫跃。
晓来到何许,俄倚包山脚。
三百六十丈,攒空利如削。
遐瞻但徙倚,欲上先矍铄。
浓露湿莎裳,浅泉渐草屩。
行行未一里,节境转寂寞。
静径侵泬寥,仙扉傍岩崿。
松声正凊绝,海日方照灼。
欻临幽虚天,万想皆摆落。
坛灵有芝菌,殿圣无鸟雀。
琼帏自回旋,锦旌空粲错。
鼎气为龙虎,香烟混丹雘.凝看出次云,默听语时鹤。
绿书不可注,云笈应无钥。
晴来鸟思喜,崦里花光弱。
天籁如击琴,泉声似摐铎。
清斋洞前院,敢负玄科约。
空中悉羽章,地上皆灵药。
金醴可酣畅,玉豉堪咀嚼。
存心服燕胎,叩齿读龙蹻.福地七十二,兹焉永堪托。
在兽乏虎貙,于虫不毒蠚。
尝闻择骨录,仙志非可作。
绿肠既朱髓,青肝复紫络。
伊余乏此相,天与形貌恶。
每嗟原宪瘇,常苦齐侯疟。
终然合委顿,刚亦慕寥廓。
三茅亦常住,竟与珪组薄。
欲问包山神,来赊少岩壑。
修行便要寻捷径。
心中长是清净。
搜摧妙理,认取元初瞻听。
四象内、只用澄鲜,湛湛源流端正。
探深奥,观遥*。
戴三曜,依三圣。
功并。
仍兼行满,俱凭悟省。
玉润金锐光莹。
吐彩艳、重重永定。
灵明现圆相,一团红映。
何虚空、冥香腾辉,在物外、悠悠能整。
从来性。
本来命。
归云路,出山顶。
堪庆。
蓬莱岛,遣青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