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下途归石门旧居

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译文

吴越古国,山高水秀,我俩握手,悲伤离别,垂泪无言。

我即将张帆起航,心却像烟雾与这里的一草一木缠绵。

谁会知道我此时的郁闷心情?实在是有愧于你的恩情。

想我们醉酒连月,在长年在王侯家交游,多么痛快。

我真羡慕你:道书满书桌,白绢道书上的丹字如同霞光一样灿烂。

我也曾学道经年,细细探讨奥秘,连做梦都往往游览仙山。

对于世间事就像脱鞋一样看轻,仙境中自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看人间万物生死多么迅速,就像窗口看钟峰的云雾,云起云消,不能长久。

惜别的心情就像在仙女窗外窥望,不愿意离去,下次归来,希望你已经得道成仙,就像洪崖仙人一样,我再来握你的手,希望你传我一手绝活。

你在山寺中隐居,就如同当年的陶弘景一样炼丹液。

闭气养神,恬然心闲,几十年过去了,你的仪容依然清俊如冰雪。

我离开以后,虽然岁月会变迁,但是现在我已经很清楚所在我人生的目的何在。

别说离别以后没有欢乐,我想还有许多欢乐的事情等着你。

石门的小溪,现在已经桃花开遍两岸,桃花随波逐流刹是好看,就辖我去过的桃花源。

鸡啊狗啊猪啊,到处都是,遍野的庄稼,丰收在望。

我还是喜欢远离人世间,喜欢乘坐鸾车,或者干脆就直接乘鹤飞天。

何必老是跟那些王公贵胄打交道?何必劳劳碌碌忙着挣万贯家财?

好了,说也说够了,该上路了,给你作个揖吧,保重身体啊,会想你的,此别以后,我们就辖云雨一样分散了,保重哦。

想不想知道我现在的心情?问问那黄昏中依恋春风的杨柳丝吧,依依不舍呢!

注释

⑴按《太平府志》: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六十里。春秋楚子重伐吴,至于横山,即此山也。实为金陵朝对之山。《真诰》称其石形瓌奇,洞穴盘纡,陶隐居尝栖迟此地炼丹,故有陶公读书堂、石门、古祠、灰井、丹炉诸遗迹。书堂今为澄心寺。石门山水尤奇;盘道屈曲,沿磴而入,峭壁二里,夹石参天,左拥右抱,罗列拱揖,高者抗层霄,下者入衍奥。中有玉泉嵌空,渊渊而来,春夏霖潦奔驰,秋冬澄流一碧,萦绕如练。观诗中所称隐居山寺、“陶公炼液”、“石门流水”诸句,知石门旧居,盖在其处矣。

⑵虞炎诗:“聚学从烟郊,栖遁事环荜。”

⑶五侯,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⑷《神仙传》:王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中有素书两卷。按:古人以绢素写书,故谓书曰“素书”。含丹者,书中之字,以朱写之,白者绢色,丹白相映,烂然如霞矣。

⑸江淹诗:“一时排冥筌。”闵赤如注:冥,理也。筌,迹也。言理、迹双遣也。一说:冥,幽也。筌,迹也。冥筌,道中幽冥之迹也。

⑹《汉书·郊祀志》:天子曰:“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颜师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列仙传》: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⑺《灵台治中录》:“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

⑻《名山洞天福地记》:钟山,周回一百里,名朱湖太生之天,在润州上元县。五云,五色云也。

⑼玉女窗,在嵩山。洪崖,三皇时伎人得仙者。《广博物志》: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昔洪崖先生服琅环之华而隐,代为青城真人。

⑽《因话录》: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

⑾《左传》: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⑿桃花注水、鸡豕桑麻,比之秦人之桃源也。

⒀《庄子》:“翛然而往,翛然而来。”陆德明《音义》:“翛,音萧。徐音叔。李音悠。向云:翛然,自然无心而自尔之义。郭、崔云:往来不难之貌。”

⒁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⒂七贵,泛指达官显贵。庾信诗:“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⒃挹,即“揖”也。古字通用。

赏析

关于此诗属地,学术界尚有争议。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指出,此诗“向来不大为专家们所注意,其实在了解李白的生活上是具有关键性的作品”,并说“当涂县东六十里的横望山,即石门所在之处”。自郭老提出这个问题后,不少专家就“石门旧居”时地提出考证。安旗认为:“关于题中石门一地,王琦题解谓为当涂县东六十里横望山陶弘景栖迟炼丹处遗迹之一,可从。”(《李白研究》)刘华云认为:“李白所归的真正的‘石门旧居’,不大可能是高凤石门山幽居,只能是嵩山山居或颖阳山居。”(《试论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李从军认为“李白要归的‘石门’乃是越地青田县的石门山”,“写作地点在江东茅山”(《李白考异录》)。

  关于赠别对象,也是多种说法:第一说认为赠别对象是吴筠(郭沫若等),第二说认为是元丹丘(胥树人、安旗、李从军等),第三说则认为“非是其人”(郁贤皓)。持一二两说之依据,认为诗中“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句之内涵,是舍吴筠、元丹丘莫属的,因这二人曾同李白在朝做官,在时间和友谊上都能挂上号。均可作为一家之言。

  此诗开篇云:“吴山高、越山青,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村。”结尾云:“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可谓感人至深,然则别人之义却不见于题目。郭沫若先生曾褒扬李白性格中天真脱俗的一面,批评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后落脚在对李白临终那年写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的诠释上。他对这首向来不受重视的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说它表明“李白从农民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生的正路”,从而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诀别”了。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圣真下武,淳烈缉丕隆。

绝瑞与天通。

封山育谷声名举,仙驭邈轩龙。

腾金篆玉显成功。

业业承垂鸿。

惟皇孝述光前志,保祐福来同。

玉性金真,人人皆可化。

玉液金丹,频频迎迓。

玉兔金乌,光光相次亚。

照玉阑干,种玉芽。

玉蕊金茎,长长生不谢。

玉女金童,常常看舍。

玉锁金匙,六门开阐下。

赏玉堂春,对玉花。

七佛已前只与麽,七佛之后亦复然。

片云生晚谷,孤鹤下辽天。

萧萧木叶下西山,便觉莼兴不闲。

莫踏长虹千尺去,孤帆正在暮云间。

逮固罔功,不逮宁罔罪。

谁谓匪诖,又谁谓无悔。

离哉离哉,固云{爻下换心}哉,宁固云憝哉。

离哉离哉,固云夬哉,宁固云{左马右兑}哉。

万椟之衬,一絇之丝。

妥之诵之,谁为此施。

归之后神,神日何为。

不宰之功,荡然四垂。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缓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内下三丸,铁幞头上也出汗。

长安唯白石,与我最相关。

每到难逢面,翻思懒下山,欲归愁路远,小往待君还。

尽日看幽桂,无人似我闲。

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

玉佩琼琚下冷云。

银界见东君。

桃花髻暖双飞燕,金字巧宜春。

寂寞溪桥柳弄晴。

老也探花人。

诗自茶山后,如公世所稀。

特来参活字,应肯授玄机。

寒涧孤松老,秋云独鹤飞。

台山千万丈。

望望未能归。

醺醺终日醉酕醄,一阵西风解浊醪。

归归辞吟未足,倚门还仰二山高。

漠漠雨其濛,湛湛江之永。

冻压溪桥并见花,安得杯中影。

明水未登彝,饰玉先浮鼎。

寄语清居山上翁,驿使催归近。

酴醿过也,酴醿过后,无花堪折。

只有垂杨,垂杨却作,絮惊行色。

海棠半在如无,又争倩、蔷薇恋得。

除是东风,随君归问,玉堂消息。

星冠鹤氅賸威仪,新纳官钱得归。

惭愧三茅老兄弟,一生木石草为衣。

十方同聚会,瞎驴趁大队。

个个学无为,眉上更安眉。

此是选佛场,屎窖立封疆,心空及第归。

问讯何郎,怎春风未到,却月横枝。

当年东阁诗兴,夫岂吾欺。

云寒岁晚,便相逢、已负深欺。

烦说与、秋崖归也,留香更待何时。

家住江南烟雨,想疏花开遍,野竹巴篱。

遥怜水边石上,煞欠渠诗。

月壶雪瓮,肯相从、舍我其谁。

应自笑,生来孤峭,此心却有天知。

不爱君池东十丛菊,不爱君池南万竿竹。

爱君帘下唱歌人,色似芙蓉声似玉。

我有阳关君未闻,若闻亦应愁杀君。

颢气遍寰宇,风露逼衣裘。

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

人道当年今日,海上骑鲸仙客,乘兴下瀛州。

雅志在扶世,来佐紫宸游。

庙堂上,须早计,要嘉谋。

牙床锦帐,三岁江北叹淹留。

好在蟹螯如臂,判取兵厨百斛,与客醉瑶舟。

待得蟠桃熟,相约访浮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