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译文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⑵雨花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这里地势高,可俯瞰长江,远眺钟山。

⑶“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⑷钟山:即紫金山。

⑸“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⑹“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ì),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

⑺郁塞:忧郁窒塞。

⑻城南台:即雨花台。

⑼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⑽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⑾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⑿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⒀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⒁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这里指南朝。

⒂萧萧:冷落,凄清。

⒃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

⒄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务,致力,从事。

⒅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⒆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

⒇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绘钟山、大江的雄伟壮丽,在缅怀金陵历史的同时,发出深深的感慨,把故垒萧萧的新都,写得气势雄壮;抒发感今怀古之情的同时,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喜悦。

  “大江来从万山中”四句,写目之所见。浩浩的长江,从万山千壑中奔流而东,绵互两岸的山势,也随之而宛转东向,只有那龙蟠虎踞的钟山,挺然屹立在西边,好像要乘长风,破巨浪,挽大江而西向似的。大江要东流,钟山要西上,这就赋予了它们以人格的力量,赋予了它们以浩然的正气,一个要冲向大海作波涛,一个要屹立西天作砥柱;一个能惊涛拍岸,一个不随波逐流,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大江和钟山都成了自己的化身,气势之雄伟,器宇之轩昂,是江山的传神,也是诗人的写照。“江让相雄不相让”四句,分承“大江”与“钟山”两联。“相雄不相让”,正是对以上四句的高度概括;“形胜争夸”,则是对下文的有力开拓。

  诗人的眼光从眼前的瑰实,一下转向深邃的历史。金陵的形胜,虽然依山带河,固若金汤;金陵的王气,虽然郁郁葱葱,至今不衰。然而守天下在德不在险,在于得人心而不在于什么“压之”之术。纵使秦始皇镇“金陵之气”,而金陵却依旧“佳气葱葱”,而为“我怀郁塞何由开”以下四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汉方全盛,而贾谊以为天下事可为痛哭者多;明方开国,而高启便有“我怀郁塞”之惑,这是远谋深虑者能够居安以思危、见患于未形的表现。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登上雨花台,蓦然在“荒烟落日之中”,萌发一种怀古的感情,重现了“金陵昔时何牡哉?席卷英雄天下来”的景象,不禁陷入了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那建都在这里的六代帝王,演出一幕一幕的悲剧,都在他的脑海里翻腾。“石头城下涛声怒”句,就是艺术地概括了在他脑海里重演的历史悲剧。南朝陈后主和三国吴孙皓的悲惨结局,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导线。陈后主做了隋军的俘虏,这就是“武骑干群谁敢渡”的艺术概括。吴主孙皓先有“黄旗入洛”的历史笑柄,后有“铁锁横江未为固”的具体史实。这两位君主坐拥长江天险,而而遗下笑柄,甚至亡国,这是作者思索之因。

  “前三国,后六朝”四句,是诗人进一步对六朝历史的探索和反思。如果说前四句是“点”,那么后四句就是“面”;前四句是典型的悲剧,后四句便是历史的普遍规律;前四句是铺陈史实,后四句便是深化主题。诗人认为不管是“前三国”,也好“后六朝”也好,它们都已经过去了,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当时那些豪华宫阙,如今也已埋没在荒烟蔓草之中。那些务于“割据”的“英雄”们,曾经是“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他们所建立起来的王朝,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几度战血流寒潮”,不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沉感叹。这就是三国、六朝的历史,这就是供诗人凭吊、供渔樵闲话的千秋历史。新建起来的明代,能否改变历史的规津。诗人不敢想,也不敢说,然而这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真正原因。

  诗人把笔锋一转,从历史的深沉反思中跳到对现实的赞美歌颂,而把那一段潜台词轻任地抹掉。“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四句,表面上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实则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他希望从此铸甲兵,为农器,卖宝刀,买耕牛,真正与民休息,让老百姓在和平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着;他希望从此四海一家,再不要凭险割据,南北对峙,让老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有豪放伟岸之气,又有沉郁顿挫之致。

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思潮起伏,有感而作。

诗人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845篇诗文

诗文推荐

云气向晓不待族,风伯忽来吹使醨。

溪南溪北半篙碧,荷叶荷花一段。

旋扣柴荆行问道,少休松槛坐移时。

渊明志广桑麻长,此语勿传朝市知。

修理方丘,吉蠲是宜。

笾豆静嘉,登于有司。

芬芬声香,来享来盏。

郊行将终,声歌和之。

四渎之利,经营中国。

南日大江,险兮天设。

维尔有神,险其庙食。

望秩孔时,我心翼翼。

秋色偏宜晚望中。

西颢沆砀,执矩司秋。

诹言协灵,时祀也修。

礼有荐献,爰视公侯。

秩而祭之,百福是遒。

盛德惟木,勾芒御神。

沂贷淮海,厥功在民。

爰熙坛坎,主对庶神。

于以歆格,灵贻具臻。

功高礼洽。

德尊乐备。

三献具举。

百司在位。

诚敬罔諐。

幽明同致。

茫茫亿兆。

无思不遂。

盖之如天。

容之如地。

自彼昆虚,于以潜流。

念兹诞润,岂侯汪犹。

在昔中府,暨海聿条。

迄既望止,神保先回。

忠贯羲娥勇冠军,虎臣动烈在三分。

江东父老犹王我,天下英雄有使君。

万顷怒涛翻白雪,一楼晴霭插红云。

我来多高等神鸦力,风送牙樯意许勤。

有硕其性,登于大房。

肃展以享,庶几迪赏。

匪腯是告,我民其康。

保艾尔后,垂休无疆。

高广融结,实维中央。

宣气报功,利彼一方。

坎壇以祀,六乐锵锵。

灵其有喜,酌以大璋。

練日明望,高灵来下。

何以告诚,心惟物假。

有篚斯实,有寮斯籍。

于以奠之,神光烛夜。

郁盘舒栋宇。

峥嵘侔大壮。

拱木诏林衡。

全模征梓匠。

千栌绮翼浮。

百栱长虹抗。

北去邯郸道。

南来偃师望。

龙首载文{螕虫=木}。

云楣承武帐。

居者非求隘。

卑宫岂难尚。

壮丽天下观。

是以从萧相。

谁道物齐,俱亡品题。

欺唇一鼻直,盖眼两眉低。

大千同入印,三世未分畦。

斫额望之不及,拟心思也还迷。

神之至止,熙坛为春。

神之将归,放服振振。

歘兮回飚,窅兮旋云。

祐于东方,永施厥仁。

高轩瞰四野。

临牖眺襟带。

望山白云里。

望水平原外。

夏木转成帷。

秋荷渐如盖。

巩洛常睠然。

摇心片悬斾。

非乐英材,都缘业重,奈何学父相陵。

暗思揣已,亘昔并无能。

最苦于身学浅,生徒拥、战战兢兢。

来咨问,心中唬得,恰似履薄冰。

宁曾。

为模范,果然当死,偏得人憎。

又番成羁绊,早晚超升。

拂袖崇真向道,前程访、霞友云朋。

蓬莱路稳,相从去须登。

养家苦,特贪饕。

家丰又待望官高。

遇危难,无计逃。

修行好,不贪饕。

埋光隐迹恐名高。

处无为,生死逃。

峨峨绣扆,旋佩以登。

如彼杲日,凌天而升。

玉色下照,库库绳绳。

猗欤大孝,四海其承。

勤劳稼樯,必躬必亲。

为藉千亩,以教导民。

帝出乎震,时惟上春。

天颜咫尺,望之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