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xíng dào dōng xī kàn shuĭ shí,zuò lín gū yŭ fà chuán chí。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yĕ fú mián àn yŏu xián yì,lăo shù zhe huā wú chŏu zhī。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duăn duăn pú [róng,rŏng] qí sì jiăn,píng píng shā shí jìng yú shāi。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qíng suī bù yàn zhù bù dé,bó mù guī lái chē mă pí。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

⑴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⑵野凫:野鸭。

⑶蒲茸:初生的菖蒲。

⑷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⑸薄暮:黄昏。

赏析

这是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

  第一句,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而“闲意”已暗含于巾,因为只是为了“看水”而“行到”,自是爱闲而不是车马征逐,奔走钻营。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连之情(发船迟),而山水之美,使作者爱之不厌,亦自见于言外。平平写来,毫不费力,而十四字中概括如许之多,确是“平淡”而有工力的(《临汉隐居诗话》)。在结构上,又学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份闲适与淡然。当然,这还只是开端,精采的还在下面。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的是名句”(《宋诗精华录》)。它妙在那里,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先就第三句说: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旁母眠”,此句取景与杜相同。这说明:作者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由此景象中细绎出“有闲意”来。“凫眠”是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爱闲”、“羡闲”。当时人傅霖诗曰:“忍把浮名卖却闲。”热衷名利之徒是不会“爱闲”、“羡闲”的。这是要从当时社会环境来看的。当然,说“闲”也并非真的遗弃世事,更不是不劳而食。那些热中名利的“车马客”才真是不劳而食的人;而“浮云富贵”,不事奔竞的人,往往正是最关心世事的。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心情。欧阳修说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老自有余态”,正是作者“心意难老大”的自我写照。

  这两句合起来看,那就是写出了一个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活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情。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宇写意,边写边议,有景有意,而意又饱和在情中,使景、情、意融为一体。从而既写出深层的含义,而又保持鲜明、生动的形象,它成为“名句”,其妙处是可以说清的。

  三、四句写水旁岸上;五、六句则写水中洲渚。梅尧臣《游隐静山》有“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会胜院沃州亭》中又有“前溪夹洲后溪阔”。是东溪中有洲渚(即第二句所云“孤屿”。谢灵运有《江中孤屿》诗),而蒲茸为宣城山水间常有之植物。加上“浅浅”与“齐似剪”,形象尤为鲜明。“山净江空水见沙”,韩愈曾经这样写过。但韩写的是江是急流;梅尧臣在句中加上“平平”和“净于筛”,则表现溪水的清澈而又平静,更具有江南特征。这两句只写景,而春意之融和、游人之喜悦,自在言外。

  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情虽不厌”,但事实上又不可能在这个野溪边住下;尽管如此,仍然直到“薄暮”才“归来”。这和王安石“爱此江边好,流连至日斜”(《小舫》),用意相同。至于归到城中之后,就免不了车马驰逐,没有东溪那种闲逸之趣了。两句中有四层转折,在多狄转折中,写出最深层的含义,此是韩、柳“古文”的长技,以梅尧臣为“开山祖师”的宋诗的“以文为诗”,主要就表现在这等地方。它的长处,在于“尽意”;但言之太尽,形象性不免有所减溺,此诗末两句即过于质木。

  这首诗有新意,有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至于通篇结构严密,层次繁多,对诗歌语言的发展,很有作用。尤其是二、三两联,意新语工,都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叙边议,有浓郁的情趣。

背景

皇祐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

诗人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2912篇诗文

诗文推荐

溪东溪西水牯,四海五湖皇化,俱胝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赵州无拣择,五年分疏不下。

南山忍俊不禁,今日轻酬重价。

谁家牯,谁家犊。

溪东溪西,水甘草足。

宜乎后夜当春耕,怀袖应难秘斯轴。

举世悠悠,何妨任、流行坎止。

算是处、鲜鱼羹饭,吃来都美。

暇日扁舟清_上,倦时一枕薰风里。

试回头、堆案省文书,徒劳尔。

南浦路,东溪水。

离索恨,飘零意。

况星星鬓影,近来如此。

万事尽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

但多吟、康节醉中诗,频相寄。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当时采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烧竹煮泉为世夸。

入山乘露掇嫩觜,林下不畏虎与蛇。

近年建安所出胜,天下贵贱求呀呀。

东溪北苑供御余,王家叶家长白牙。

造成小饼若带銙,斗浮斗色倾夷华。

味甘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

此等莫与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麻。

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欹斜。

晴明开轩碾雪末,众客共赏皆称嘉。

建安太守置书角,青蒻包封来海涯。

清明才过已到此,正见洛阳人寄花。

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

石缾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

诗肠久饥不禁力,一啜入腹鸣咿哇。

衡之山,郁苍苍。

我有佳人,在山之阳。

木难为佩兮云锦为裳,爱而不见兮我心忧伤。

安得为鹍鹏,凌风置君傍。

衡之山,郁苍苍。

石门媚烟景,句曲盘江甸。

南向佳气浓,数峰遥隐见。

渐临华阳口,云路入葱蒨。

七曜悬洞宫,五云抱仙殿。

银函竟谁发,金液徒堪荐。

千载空桃花,秦人深不见。

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一从换仙骨,万里乘飞电。

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

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第一百五十卷

羞逐纷纷世所趋,东溪风月未尝孤。

闭六蒿藋从渠长,堆案简编聊自娱,机括要须明活法,箪瓢非但守枯株。

不观点也风雩意,洒落脸中一累无。

箬水青似箬,玉山碧于玉。

--崔子向逼霄沓万状,截地分千曲。

--皎然萍解深可窥,林豁遥在瞩。

--崔子向已高物外赏,稍涤区中欲。

--皎然野鹤翔又飞,世人羁且跼。

--崔子向沈吟迹所误,放浪心自足。

--皎然缅怀虚舟客,愿寄生刍束。

--崔子向说诗整颓波,立义激浮俗。

--皎然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

--崔子向恨与清景别,拟教长路促。

--皎然溪鸟语鹂喽,寺花翻踯躅。

--崔子向印围水坛净,香护莲衣触。

--皎然捧经启纱灯,收衽礼金粟。

--崔子向安得扣关子,玄言对吾属。

--皎然

西风半空鸣且号,吴天点破吴鸿高。

东溪车马走送客,白露衰兰轻若毛。

客当西归乃东去为何,欲及八月十五夜观洪涛。

洗荡生前邑邑不平气,付与沧海之水随滔滔,却来广陵愿相见,拍手大笑倾新醪。

一饮一石无一钱,莫管寒近脱弊袍。

脱袍准酒不惜醉,天意未必冻我曹。

郢客高歌,犹未亲、阳春一曲。

多应是、连城有价,閟藏华屋。

但使章台无异意,何妨一见邯郸玉。

料锦囊、随客泛东溪,凌波绿。

难独唱,篱边菊。

谁与咏,阶前竹。

想秋光不久,又成虚辱。

过雁不知蛩有恨,行夔应笑去无足。

愿为予、落笔走盘珠,争圆熟。

斲轮妙手声名歇,谁信出门犹合辙。

后来世外有高禅,凛凛兰摧并玉折。

久将生死付八还,不数图书号三绝。

诗来乃与梅争妍,獭髓补痕红未灭。

那知一夜卷东风,开尽寒枝千点雪。

汉宫婕妤体自香,月裹飞仙长玉洁。

白头对镜忆年少,每到花开重离别,爱花取醉惜夜阑,眷恋盈盈花上月。

人归吹恨落关山,恨极欲吹羌管裂。

何况东溪漫草寒,学世犹嗤颜谢拙。

还惊诗律张吾军,尘战愧非求嚼铁。

归舟满载万珠玑,莫显神龙藏贝阙。

明朝诗逐暮潮还,余意凭师笔端说。

桃李漫山,风日暖、朝来开彻。

东溪上、落花流水,暮春三月。

一片花飞春意减,有花堪折君须折。

恨百年、春事短长亭,匆匆别。

金缕唱,金蕉拍,休直待,芳华歇。

到绿阴青子,只供愁绝。

坐上常看尊有酒,镜中莫管头如雪。

料醉来、人说次公狂,从渠说。

躘踵几只牯牛,总在瑞峰过夏。

有心卧月眠云,无意牵犁拽耙。

溪东溪西,岭上岭下。

饮水自饮水,吃草自吃草,第一不得犯人苗稼。

皇帝龙飞庆元元,尽收耆旧为羽翰。

谁生党论中譁諠,一日剪落堪悲酸。

谓曲为直忠为奸,谓麟为虎鸱为鸾。

朱刘章陈坐讥弹,彭吕继之何摧残。

自从阿衡扃九原,至今草木犹衔冤。

馀波滔天如惊湍,一落其中无全安。

五年天子御金銮,恭己南面朝衣冠。

有一新进当谏垣,前言刘某入祠官,乞加竄逐风朝端。

天子曰噫子甘盘,须发雪白心甚丹。

徒居房陵圣恩宽,公心怡然无怨颜。

秋风萧萧零露漙,浮云散开雨脚乾。

公今度栈车北辕,有客越境追征鞍。

天之降材良独难,达则致君穷立言。

曩时夫子投杏坛,删诗定书传渊骞。

春秋一字诛黄泉,万世贼乱心胆寒。

子舆赋归辞惠宣,仁义七篇皆肺肝。

伏羲六画义深玄,文王明之当忧患。

降周迄孔世莫传,东溪先生抽关键。

发挥绝学穷根源,惜哉遗藁今未完。

先生乱思真奇观,庶几后生窥成编。

君王旧学非终捐,愿言珍重勤加餐。

郢客高歌,犹未亲、阳春一曲。

多应是、连城有价,閟藏华屋。

但使章台无异意,何妨一见邯郸玉。

料锦囊、随客泛东溪,凌波绿。

难独唱,篱边菊。

谁与咏,阶前竹。

想秋光不久,又成虚辱。

过雁不知蛩有恨,行夔应笑去无足。

愿为予、落笔走盘珠,争圆熟。

衡之江,清且漪。

我有佳人,在江之湄。

朝餐菭蘠兮夕馔江蓠,欲往从之兮我马虺隤。

安得为琴高,沿波与君随。

衡之江,清且漪。

端平丙申,桂林伯尚书钟公以遗逸荐东溪先生许侯于朝。

越明年,得旨补初品官、衡州户掾。

其诰词于始,则有夙有誉处、且娴文辞之褒;

于终,则有其以行义、教于乡里之勉。

州里人士莫不荣之。

又明年,许侯乃于东溪之溪创堂五閒,以为讲道著书之地,仍摘天语誉文地一家子以张其名,敬上赐也。

堂成,山斋先生为之记者详矣,当世这名卿才大夫又为这赋咏者众矣。

余晚生小子,何足言诗,辱徵俚作,不敢以固陋辞。

敬书二首以记盛事,并序圣天子始终褒勉之意,庶得附姓名于不配云。

客从南英到揭阳,十有五年困长道。

囊资空竭奴仆愁,气象尘埃颜貌老。

天矜穷悴幸有缘,太守曹公看客好。

孤舟薄舣即趋门,一笑相迎见怀抱。

道途险易人佚劳,俄顷咨询无不到。

旌轩雍容屈临顾,袖出缄封相燕劳。

舍舟东溪宅西湖,西湖风光画不如。

是日佳筵在连理,宾从翕集何舒徐。

大斗所酌真醍醐,珍肴毕果琼瑶铺。

巨觞潋滟巡数劝,惟恐不醉非宾娱。

别有芙蕖对芳席,五干十花图在壁。

万龙齐干玉森森,回看华轩笼翠碧。

熙熙台上柳青青,众乐亭前松植植。

尔乃盘桓四十日,尊罍时殿情无斁。

不知海内为主人,几人似公真好客。

观公政治诚有伦,合居庙庙居海滨。

子厚在柳南蛮欣,文翁在蜀西鄙驯。

天心帝意诚念远,故为远俗迂良臣。

愿公不日居陶钧,大开东阁罗冠绅,烹庖鼍龙脯麒麟。

布被底下卧平津,天涯地角尽阳春。

故园平似掌。

人生何必,武陵溪上。

三尺蓑衣,遮断红尘千丈。

不学东山高卧,也不似、鹿门长往。

君试望。

远山*处,白云无恙。

自唱。

一曲渔歌,觉无复当年,缺壶悲壮。

老境羲皇,换尽平生豪爽。

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

花又放。

满意一篙春浪。

南省西清,黄扉青琐,五年历遍中都。

一封朝奏,无乃爱君欤。

便作筠阳胜赏,东溪上、鸥鸟相娱。

谁知道,心存魏阙,身暂寄江湖。

东溪,何所有,冬梅夏柳,春杞秋蕖。

谩回首,多少笼鸟池鱼。

细看山林朝市;

经行处等是蘧。

今朝好,一杯寿酒,一卷养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