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佞人贤士,下野上朝,
时时刻刻,明察秋毫。
小心谨慎莫忘记,上天监察最明显。
保持天命真困难,莫说高高在上面。
事物由它定升降,每日监视这下边。
想我这个年轻人,敢不听从不恭敬?
日有成就月有进,学问积渐向光明,
群臣辅我担大任,示我治国好德行。
⑴敬:通“儆”,警戒。
⑵显:明白。思:语气助词。
⑶命:天命。易:变更。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⑷陟降:升降。《尔雅》:“陟,升也。” 士:庶士,指群臣。一说士,通“事”。
⑸日:每天。监:察,监视。兹:此,下土。
⑹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
⑺不、止:皆为语词。聪:听。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听而警戒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⑻就:久。将:长。
⑼缉熙:积累光亮,喻掌握知识渐广渐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缉熙,当谓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
⑽佛(bì):通“弼”,辅助。一说指大。时:通“是”,这。仔肩:责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说文》:‘仔,克也。’二字同义。克,胜也,胜亦任也。”郑笺:“仔肩,任也。”
⑾显:美好。
《毛诗序》、《诗集传》都把《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看成组诗。小序认为依次表达“嗣王朝于庙”、“嗣王谋于庙”、“群臣进戒嗣王”、“嗣王求助”,似乎是按预定写作计划一气呵成;《诗集传》则认为“此(《闵予小子》)成王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放此”;均说此四篇完成于一时。这四篇确为内容乃至人物都相关的一组诗,但并非作于一时:前两篇当作于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初;《小毖》作于周公归政之后;《敬之》则应作于二者之间的某一个时期,此时成王已有了在周公辅佐下执政的一段经历,正处于自冲动走向成熟的过渡途中。
《毛诗序》说《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不仅与诗中“维予小子”的成王自称不合,也与全诗文意相悖。无论从字面还是从诗意看,《敬之》的主动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成王。诗序之所以说“群臣进戒嗣王”,或许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平定叛乱、克绍基业而又有所巩固发展的考虑,其善意用心无可厚非,却并不合乎实情。
前面已经说过,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首六句为第一层。成王利用天命告戒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天维显”、“命不易”,形式上为纯客观的叙述,目的则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对群臣的告戒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上面此诗的译文如此,是出于文从字顺的考虑),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为第二层。年幼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种谦恭的姿态,这里表达严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称“小子”,承认自己还很缺乏能力、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但还会存有对摄政周公的顾忌);而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精心设计的震慑。
《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这一组诗,诗中由“闵予小子”、“维予小子”、“维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称,可以体现成王执政的阶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长和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这一组内容相关而连贯的诗,虽然不是有预先确定的创作计划,但其连续的编排则应是由删诗的孔子确定的。《尚书》中自《金滕》以下诸篇,叙及周公、成王,与这一组诗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对照阅读,可增进理解;《史记》中的《周本纪》与《鲁周公世家》有关部分,也可参照阅读。如果只读《诗经》的注解,虽然也能读懂原文,但恐怕难以得到深刻的、立体化的印象。
自笑此身无定在,风蓬易转孤根。
羡君归意满离尊。
眼中茅屋兴,稚子已迎门。
回首对床灯火处,万山深裹孤村。
故人天末赋招魂。
新诗凭寄取,憔悴不须论。
圣孝动天,瑞则应之。
帝开绍熙,天实命之。
三宫燕娱,爱且敬之。
禁籞翠华,时联幸之。
万葩其春,彩服映之。
玉色怡愉,霞卮{荧去火加酉}之。
岂乐行都,民物盛之。
乾坤同欢,康衢咏之。
于牣灵沼,鱼鸟泳之。
天光下临,邦家庆之。
煌煌牡丹,奇产并之。
帝王称觞,亲捧迎之。
巍巍太皇,万寿称之。
一德隆兴,圣益圣之。
维太平臣,尝比兴之。
国英竦名,夏则姓之。
农纤艳殊,美则评之。
仁皇之祥,今亦订之。
尧父舜子,本天性之。
龙楼鸡鸣,久温清之。
晦明节宣,臣或诤之。
瑜瑕未昭,事则镜之。
宸毫所传,神具听之。
后三十年,臣则胜之。
金匮名山,尚克证之。
宾王校本改)中元已来,例宦游四方。
仆二十年间,三至乡里,慨然有离索之叹。
今岁投绂自济南来归,而诸公颇集。
所欠者惟王尚书子勉,傅漕使士开耳。
因赋乐府以见欢会之不恒,聚敬之有数也。
至于义安分定,词兼六客,倚声者当自知之。
恐酒酣耳热后,不无倒冠落佩之谪也淇水当年麟凤渚。
回首飞翔,落落风云举。
三叠阳关回首处。
渭城柳色朝来雨。
今夕何年天所与。
白发归来,一笑同歌舞。
醉里相将寻杖履。
於赫圆宰,视听自民。
惟圣能飨,非德莫亲。
乃眷炎宋,受命以仁。
十月三叶,涵每毓春。
德厚流光,施及吾君。
历数有归,兆协大横。
性笃孝薛,天纵睿神。
思皇帝统,积累艰勤。
譬彼菑田,是播是耘。
遗大朕躬,曷其敢宁。
嗣训九年,端拱严宸。
权纲复归,如日宣精。
奸险投荒,耆哲扬廷。
与物便始,三载惟寅。
宗祀戒期,历吉中辛。
孚号万方,以肃先庚。
饬我玉幣,洁我粢盛。
秋霖淫泆,俄浃六旬。
法宫祗惧,虔祈百灵。
炉沉未烬,如谷应声。
飚籁号起,雾侵敛昏。
凡百执事,肄习彬彬。
戊辰斋居,弥竭精纯。
昧旦盛且,天仗肃陈。
爰趋殊庭,溯瞻九闳。
眷我道祖,凝神窈冥。
浚发灵源,流福无垠。
旋跸清庙,感恻蒿焄。
端冕对越,秉心著存。
暨入祢室,有涕其零。
僾若有见,忾如有闻。
景续陆离,瑞霭轮囷。
乃备法驾,玉軑金轮。
苍龙载驱,和鸾锵鸣。
黄纛晅书,翠蕤梢云。
还复斋寝,以须肇禋。
重屋启邃,入牖徹扃。
秸席纯敷,蜡炬交荧。
金石森列,豆笾芯芬。
有雨其雱,激电震霆。
先事以戒,升奠而停。
皇心益祗,惕若持盈。
上帝降鉴,富媪式凭。
二后严配,五帝侍轩。
陛级陟降,食饮乐欣。
礼仪既备,廷列九宾。
宣旨辍贺,免御端门。
天降威灵,宁不震惊。
省咎宸扆,肆眚八纮。
相古肆祀,酒癣牡骍。
吒物荐忱,惟协这馨。
玉带之图,奉高所营。
盖第圜水,入自昆仑。
辩说蹖驳,舛厥本源。
若稽皇佑,裁自帝尊。
合祛参侑,不渎不烦。
维时春和,穆穆迓衡。
尚劳圣虑,抑加鸿名。
制诏辠己,千古日星。
其在於今,履运艰屯。
胫躔错度,水旱存臻。
寇盗虔刘,公私窭贫。
国论轇轕,政条放纷。
所宜急急,补坏支倾。
皇帝明哲,问学日新。
夔夔翼翼,是究是询。
广内九重,方丈八珍。
采翠眩转,尊罍溢醇。
皇情泊然,尧采若颦。
沓来封章,敷列典坟。
旰不遑食,坐或达晨。
虽躬其劬,未凝劂勋。
因飨而思,咎证之频。
天诱帝衷,跻之乾游。
天启神断,旋乾转坤。
抵龟蔽志,昒号列绅。
若古有训,股肱惟恐人,进退以礼,艰哉选抡。
匪余则私,弛弛必更。
皤皤一老,为世重轻。
毋徐其驱,扰我心旌。
奚蠹莫理,奚坠莫撑。
执枉而陟,孰贤而湮。
孰道之同,而返丘园。
迟汝之来,秉我化钧。
莫莫葛藟,芘其本根。
有来赞裸,麟趾振奋。
时庸展亲,金帛脤膰。
慨昔急难,在原脊令。
岂不尔矜,义或夺恩。
盍考故实,以厚人伦。
言路之辟,公论以信。
谁窒其来,岁久积堙。
亦既疏沦,源清则亨。
毋厌其鲠,而其佞言。
药石我爱,醪醴我醒。
好恶之岐,治忽以分。
民亦劳止,鲂尾其赪。
吒之守宰,尔抚尔循。
边以警闻,皇皇算缗。
吏缘为奸,星火急征。
慨彼嘉殖,耗於螣螟。
戢贪林苛,前令盖申。
祁祁中原,百年荆榛。
天狼耀芒,较昔则狞。
摲我边关,殓我边氓。
汔可小休,亦人之情。
偿得少暇,修其政刑。
毋宁翫愒,以纵鲸吞。
维是四端,急甚救焚。
天何言哉,警戒谆谆。
仁爱之心,与父母均。
皇帝曰咨,尔公尔卿。
其左右我,以经以纶。
鼎雉儆,中兴有殷。
云汉惧灾。
王化复行。
维思无邪,负扆有铭。
敢不参倚,日省吾身。
我阙汝规,毋我逢迎。
渊冰虎尾,始终一诚。
神示神考,宁不我听。
百臣司蕝,虔薛骏奔。
跪诵祝册,如帝其聆。
式稽周颂,进戒九阍。
敬之敬之,毋圯於成。
海深岳崇,不废涓尘。
图易於艰,渝险而平。
天锡帝寿,如古大椿。
天祚景运,万亿子孙。
臣虽不敏,知力於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
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阑干十二东风外,春藏画楼鸳琐。
蜡炬光浓,氍毹坐软,宝鼎旋培沉火。
玻璃*大。
但有酒须倾,有歌须和。
剧饮淋浪,万金良夜虚过。
中年情绪易恶,风流青镜里,销减些个。
闽雨程赊,吴云驿远,别恨料应如我。
先弃醉卧任杨柳烟销,海棠月堕。
明日江头,倩谁留画舸。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阴贼良善,暗侮君亲。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诳诸无识,谤诸同学。
虚诬诈伪,攻讦宗亲。
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虐下取功,谄上希旨。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轻蔑天民,扰乱国政。
赏及非义,刑及无辜。
杀人取财,倾人取位。
诛降戮服,贬正排贤。
凌孤逼寡,弃法受赂。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入轻为重,见杀加怒。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自罪引他,壅塞方术。
讪谤贤圣,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
愿人有失,毁人成功。
危人自安,减人自益。
以恶易好,以私废公。
窃人之能,蔽人之善。
形人之丑,讦人之私。
耗人货财,离人骨肉。
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
嫁祸卖恶。
沽买虚誉,包贮险心。
挫人所长,护己所短。
乘威迫胁,纵暴杀伤。
无故剪裁,非礼烹宰。
散弃五谷,劳扰众生。
破人之家。
取其财宝。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负他货财,原他身死。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
恚怒师傅,抵触父兄。
强取强求,好侵好夺。
掳掠致富,巧诈求迁。
赏罚不平,逸乐过节。
苛虐其下,恐吓於他。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
斗合争讼,妄逐朋党。
用妻妾语,违父母训。
得新忘故。
口是心非,贪冒於财,欺罔其上。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
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後悔,假借不还。
分外营求,力上施设。
淫欲过度,心毒貌慈。
秽食馁人,左道惑众。
短尺狭度,轻秤小升。
以伪杂真,采取奸利。
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
男不忠良,女不柔顺。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每好矜夸,常行妒忌。
无行於妻子,失礼於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
作为无益,怀挟外心。
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
损子堕胎,行多隐僻。
晦腊歌舞,朔旦号怒。
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
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
夜起裸露,八节行刑。
唾流星,指虹霓。
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
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
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
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直。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取非羲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
或心起於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其有曾行恶事,後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维费荣敏,江夏启封。
何以世家,户侯县公。
抑抑节妇,实维其孙。
始由旧姻,遂此新婚。
翁亦大族,内外百口。
爰觌令仪,具曰贤妇。
其贤维何,孝于姑嫜。
凡百之为,敬恭是将。
夫良妻柔,敬之如宾。
雍雍闺门,曾无间言。
姻亲之间,岁时问遗。
榛栗枣修,罔敢遗坠。
孰司其权,降此后灾。
昔如雨龙,相随以飞。
如何中途,羽翼忽乖。
又如黄鹄,雍雍喈喈。
一失其雄,雌将畴依?
亦既逝矣,家亦毁矣。
茕茕孤嫠,将复何倚。
婉婉弱女,索索空宇。
载枝载梧,越此寒暑。
维此寒暑,厥维艰哉。
人维我忧,我宁叹嗟。
如彼之白,涅亦不缁。
如彼之坚,磨亦不亏,蓬首布衣,多历年所。
不懈不怠,有进无阻。
天相厥德,女既有家。
庶几其门,不堕以遐。
昔闻共姜,之死靡慝。
亦有孝妇,终养不惑。
人亦有言,千载一时。
欲知古人,视此后来。
山则有杞,隰则有芷。
温温淑人,百福是履。
我歌此诗,可配《国风》。
实而不浮,观者是恭。
厄运初遘。
阳爻在六。
干象栋倾。
坤仪舟覆。
横厉纠纷。
群妖竞逐。
火燎神州。
洪流华域。
彼黍离离。
彼稷育育。
哀我皇晋。
痛心在目。
天地无心。
万物同涂。
祸淫莫验。
福善则虚。
逆有全邑。
义无完都。
英蘂夏落。
毒卉冬敷。
如彼龟玉。
韫椟毁诸。
刍狗之谈。
其最得乎。
咨余软弱。
弗克负荷。
愆衅仍彰。
荣宠屡加。
威之不建。
祸延凶播。
忠陨于国。
孝愆于家。
斯罪之积。
如彼山河。
斯衅之深。
终莫能磨。
郁穆旧姻。
嬿婉新婚。
不虑其败。
唯义是敦。
裹粮携弱。
匍匐星奔。
未辍尔驾。
已隳我门。
二族偕覆。
三孽并根。
长惭旧孤。
永负冤魂。
亭亭孤干。
独生无伴。
绿叶繁缛。
柔条修罕。
朝采尔实。
夕捋尔竿。
竿翠丰寻。
逸珠盈椀。
实消我忧。
忧急用缓。
逝将去矣。
庭虚情满。
虚满伊何。
兰桂移植。
茂彼春林。
瘁此秋棘。
有鸟翻飞。
不遑休息。
匪桐不栖。
匪竹不食。
永戢东羽。
翰抚西翼。
我之敬之。
废欢辍职。
音以赏奏。
味以殊珍。
文以明言。
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
四美不臻。
澄醪覆觞。
丝竹生尘。
素卷莫启。
幄无谈宾。
既孤我德。
又阙我邻。
光光叚生。
出幽迁乔。
资忠履信。
武烈文昭。
旌弓骍骍。
舆马翘翘。
乃奋长縻。
是辔是镳。
何以赠之。
竭心公朝。
何以叙怀。
引领长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