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秋晚登城北楼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译文

①秋晚登城北楼:一题作“秋晚登城北门”。

②幅巾:用一幅丝巾束发。

注释

①秋晚登城北楼:一题作“秋晚登城北门”。

②幅巾:用一幅丝巾束发。

赏析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幅巾”指不著冠,只用一幅丝巾束发;“藜杖”,藜茎做成的手杖。“北城头”指成都北门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形容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怎能不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呢?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置杜县,汉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在此代表国家,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身世”指所处的时代。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真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啊!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

背景

长安这个汉唐故都,是华夏强盛的象征,也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之地。陆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统治者能从金人手里收复长安;他从军南郑,时时遥望长安,寄托其收复故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进而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的深情。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023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东南地迥宵烽息,西北楼高晚望迷。

别来常思君,无异饥待哺。

如何偶相逢,握手复告去。

念初别子时,芳草才及屦。

天时不可留,再见岁云暮。

出门怪子瘦,告我困道路。

飘飘千余里,陆走复水泝。

古来黄金尽,壮士色亦沮。

斯人独何少,乃有衣食虑。

才高穷不怨,志大贫若富。

吾将告君理,子其听我布。

人生不终穷,否泰亦有数。

子其保所有,锥颖囊必露。

古来立功名,其始不无忤。

得难失自寡,进锐退亦遽。

念君归海濒,谁与朝夕聚。

我方困而学,每翼朋友助,一从城北归,梦魂见已屡。

愿因南来者,时以尺书寓。

暗楼连夜阁,不拟为黄昏。

未必断别泪,何曾妨梦魂。

疑穿花逶迤,渐近火温黁.海底翻无水,仙家却有村。

锁香金屈戌,殢酒玉昆仑。

羽白风交扇,冰清月映盆。

旧欢尘自积,新岁电犹奔。

霞绮空留段,云峰不带根。

念君千里舸,江草漏灯痕。

园林多高樛,园卉多芳柔。

红紫经几春,青枯经几秋。

我至每怀浮觞之卿翁,但见浮觞之水汨汨流。

水流日夜曾未休,高门世世生贤侯。

不比平泉碑缺花木记,又非家鸱啸凤皇楼。

洛阳城中亦有园与宅,常同欧阳翰林携酒游。

竹闲池馆遗翠羽,户外杨柳系紫骝。

今嗟齿似旧作博士,嘉趣只与心相仇。

强骑瘦马往城北,二十三年如转头。

归来作此辞,且应主人求。

桓将军,军城南。

牛将军,军城北。

他军只有八千人,卒急临洮攻未得。

霜落秋山枫树红。

茅檐直面列诸峰。

上人竟日观心坐,粥饭遥凭别寺钟。

我爱班溪班,班班为谁好。

於时九秋晚,霜叶红不埽。

石摇未归云,水映欲衰草。

累累牛羊队,洒洒鱼龙道。

崇丘尚多菜,残村几经潦。

故物一若斯,今我胡不老。

赤字从幸相狎,聊坐畅怀抱。

孤蓬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

一岸霜痕,半江烟色,愁到沙头枯叶。

澹云没灭。

黯西风吹老,满汀新雪。

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归去来兮怎得,尽鹭翘鸥倚,乍寒时节。

秋晚山川,夕阳浦溆,赢得别肠千结。

涛翻浪叠。

那得似西来,一筇横绝。

搔首江南,雁衔千里月。

雨後夹衣初冷,霜前细菊浑斑。

觚棱清月绣团环。

万里长安秋晚。

槽下内家玉滴,盘中江国金丸。

春容著面作微殷。

烛影红摇醉眼。

长记潇湘秋晚。

歌舞橘洲人散。

走马月明中。

折芙蓉。

今日西山南浦。

画栋珠帘云雨。

风景不争多。

奈愁何。

照人何处双瞳碧。

欲去江城北。

过江风顺莫迟留,快雁序、飞联翼。

西湖花柳传消息。

知是东君客。

家书须办写泥金,报科名、题淡墨。

伍子山头宋旧宫,龙楼改观倍蜚声。

天连高柱星辰北,地控穷荒岛东。

凤引短箫悲落日,鹤归华表语秋风。

玉龙一曲千宫晓,江汉朝宗万国同。

半怯春寒病未甦,出辩护人无力为三呼。

诸方辣手如灵验,秋晚应归捋虎须。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雨后夹衣初冷,霜前细菊浑斑。

觚棱清月绣团环。

万里长安秋晚。

槽下内家玉滴,盘中江国金丸。

春容著面作微殷。

烛影红摇醉眼。

金蕊飘残。

江城秋晚,月冷霜寒。

一种幽芳,雕冰镂玉,舞凤翔鸾。

悠然静对南山。

笑琼沼、鸳飞翠澜。

小玉惊呼,太真娇困,俯槛慵看。

刘郎初度随春到,尚记彩衣春立。

又上夫人千岁寿,相望不争旬日。

琴瑟仪刑,山河态度,长是春风识。

都将和气,蒸成满院红白。

我被五斗红陈,三升官酒,驱到_城北。

解后相逢同一笑,此会几年难觅。

宝蜡烧春,花光缟夜,未放觥筹急。

天然真乐,傥来知是疣物。

刘郎初度随春到,尚记彩衣春立。

又上夫人千岁寿,相望不争旬日。

琴瑟仪刑,山河态度,长是春风识。

都将和气,蒸成满院红白。

我被五斗红陈,三升官酒,驱到_城北。

解后相逢同一笑,此会几年难觅。

宝蜡烧春,花光缟夜,未放觥筹急。

天然真乐,傥来知是疣物。

皇后嘉树生僪佹,四衢五衢合一轨。

德泽纯洽八方一,乘木而王固如此。

大明香琴橘,贞观玉华李。

一时图传传奇观,荣华过眼转九易。

惟有武城宅前树,不知何年己连理。

从来县官不以闻,武城子孙世专美。

人言协气薰嘉生,此家孝友陶协气。

朱门多少锁乔木,百年瞬息滋一渭。

焉得鼎鼎为轮囷,受命不迁相曾氏。

传闻此木更八世,方遇麻阳大夫记。

麻阳又几年,却入青螺地舆志。

比来彻当路,表名连瑞里。

有日捧图上,嘉禾灵草共青史。

物生隐显殆有时,展如之人亦应尔。

楩楠杞梓离奇生继此,庐陵城北不止称三瑞。

千年鹭渚,持作须翁酒。

胜有儿孙上翁寿。

向玉和堂上,樽俎从容,笑此处,惯著丝纶大手。

金丹曾熟未,熟得金丹,头上安头甚时了。

便踢翻炉鼎,抛却蒲团,直恁俊鹘梢空时候。

但唤取、心齐老门生,向城北城南,傍花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