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秋晚登城北楼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fú jīn lí zhàng bĕi chéng tóu,juăn dì xī fēng măn yăn chóu。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yī diăn fēng [chuán,zhuàn] sàn guān xìn,liăng háng yàn dài dù líng qiū。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shān hé xīng fèi gòng sāo shŏu,shēn shì ān wēi rù yĭ lóu。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héng shuò fù shī fēi fù xī,mèng hún yóu rào gŭ liáng zhōu。

译文

①秋晚登城北楼:一题作“秋晚登城北门”。

②幅巾:用一幅丝巾束发。

注释

①秋晚登城北楼:一题作“秋晚登城北门”。

②幅巾:用一幅丝巾束发。

赏析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幅巾”指不著冠,只用一幅丝巾束发;“藜杖”,藜茎做成的手杖。“北城头”指成都北门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形容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怎能不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呢?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置杜县,汉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在此代表国家,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身世”指所处的时代。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真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啊!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

背景

长安这个汉唐故都,是华夏强盛的象征,也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之地。陆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统治者能从金人手里收复长安;他从军南郑,时时遥望长安,寄托其收复故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进而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的深情。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02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千年鹭渚,持作须翁酒。

胜有儿孙上翁寿。

向玉和堂上,樽俎从容,笑此处,惯著丝纶大手。

金丹曾熟未,熟得金丹,头上安头甚时了。

便踢翻炉鼎,抛却蒲团,直恁俊鹘梢空时候。

但唤取、心齐老门生,向城北城南,傍花随柳。

孤蓬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

一岸霜痕,半江烟色,愁到沙头枯叶。

澹云没灭。

黯西风吹老,满汀新雪。

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归去来兮怎得,尽鹭翘鸥倚,乍寒时节。

秋晚山川,夕阳浦溆,赢得别肠千结。

涛翻浪叠。

那得似西来,一筇横绝。

搔首江南,雁衔千里月。

长记潇湘秋晚。

歌舞橘洲人散。

走马月明中。

折芙蓉。

今日西山南浦。

画栋珠帘云雨。

风景不争多。

奈愁何。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照人何处双瞳碧。

欲去江城北。

过江风顺莫迟留,快雁序、飞联翼。

西湖花柳传消息。

知是东君客。

家书须办写泥金,报科名、题淡墨。

暗楼连夜阁,不拟为黄昏。

未必断别泪,何曾妨梦魂。

疑穿花逶迤,渐近火温黁.海底翻无水,仙家却有村。

锁香金屈戌,殢酒玉昆仑。

羽白风交扇,冰清月映盆。

旧欢尘自积,新岁电犹奔。

霞绮空留段,云峰不带根。

念君千里舸,江草漏灯痕。

霜落秋山枫树红。

茅檐直面列诸峰。

上人竟日观心坐,粥饭遥凭别寺钟。

滕王高阁临江渚,东边日出西边雨。

十五年前此会同,天际张帷列樽俎。

公今此去何时归,我今停杯一问之。

春风两岸水杨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偶向东湖更向东,杏花两株能白红。

落拓旧游应记得,插花走马月明中。

荏苒荏苒瞻四海,明年花开复谁在。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少壮几时奈老何,与君把箸击盘歌。

歌罢仰天叹,六龙忽蹉跎。

跟中了了见乡国,自是不归归便得。

欲往城南望城北,此心炯炯君应识。

西城北渚旧追随。

荒台今是非。

白苹无主绿浦迷。

停舟忆旧时。

双鸭戏,乱鸥飞。

人家烟雨西。

不成携手折芳菲。

兰柳惆怅归。

雨后夹衣初冷,霜前细菊浑斑。

觚棱清月绣团环。

万里长安秋晚。

槽下内家玉滴,盘中江国金丸。

春容著面作微殷。

烛影红摇醉眼。

桓将军,军城南。

牛将军,军城北。

他军只有八千人,卒急临洮攻未得。

故宫秋晚馀芳尽,轻阴闲淡池阁。

凤泥银暗玳纹花,卷断肠帘幕。

渐砌菊、遗金谢却,芙蓉才共清霜约。

半弄蕊、冰绡波浅,拂胭脂、翠琼连并雕萼。

应是曾倚东君,纵艳姿轻盈,映损丹杏红药。

旋成深妒,判与西风,任从开落。

况衰晚、渊明意薄。

重阳羞对吟酌。

待说与江梅,早傅粉匀香,慰伊萧索。

欣兹河朔饮。

对此洛阳才。

残秋欲屏扇。

余菊尚浮杯。

漳流鸣二水。

日色下三台。

无因侍清夜。

同此月徘徊。

汉之季,洪流何汤汤。

赤子为龙蛇,蔓于汉以淮,割我城邑图不祥。

天子曰嘻予何以奉宗庙,朝群臣,登明堂?

曰予近臣御史阙,咨尔抚师古舒国,阃以外,尔制之。

赐尔三百卫士斧与节,毋黩民,毋究刑,苟附而安,文武并用礼之经。

臣阙昧死顿首泣,主忧臣辱敢不力。

御史骑马来,万姓泪落喜且悲。

子我涂炭民,汉官威仪今见之。

东市牵牛羊,西市罗酒浆,纷纷列道左,御史下马相扶将。

谕以天子圣且爱,明见万里外,宵旰不遑食,兵尔饥尔苦颠沛。

御史虽愚颇知忠与慈,惟尔患难相扶持。

鼓尔鼓,旗尔旗,疾则疾,徐则徐,壮者战守老者居,俾尔农桑毋夺时。

桑青青,麦茫茫,牛羊走丘墟,御史城上行。

茅屋人家闻读书,以心感人心,敌至辄败不敢窥。

城东啼虎豹,城西啸熊罴。

蕲黄攻始退山越,什什伍伍来相围。

裹疮战城南,吮血战城北,大船小船捍江列。

嗟城中如流鱼,御史奋臂城上呼。

悲风扬,尘沙起,白日无光士争死。

廪无粟,士气衰,朝食城上草,暮煮城下萁,疠疫相枕何流离。

御史斩爱马,士卒不忍食。

日久援不来,矢尽兵残益危逼。

枭骑死野战,乌鸢衔肉流尸僵。

孤城坐殄瘁,土山地道不可当。

御史诚不德,握手谢父老,尔民多杀伤。

御史登城北面拜,称臣万死无以报陛下,阖室竟与城俱亡。

楚山苍苍,楚水洋洋,御史之节,功烈显彰。

天之奎壁,地之河岳,人之纲常,千载弗渝。

日月普光,谁能置庙复立社,享尔祀尔百世及天下。

江接寒溪家已近。

想见秋琰,松菊荒三径。

目送吴山秋色尽。

星星却入双蓬鬓。

凫短鹤长真个定。

勋业来迟,不用频看镜。

懒出问人人不问。

绿尊倒尽横书枕。

别来常思君,无异饥待哺。

如何偶相逢,握手复告去。

念初别子时,芳草才及屦。

天时不可留,再见岁云暮。

出门怪子瘦,告我困道路。

飘飘千余里,陆走复水泝。

古来黄金尽,壮士色亦沮。

斯人独何少,乃有衣食虑。

才高穷不怨,志大贫若富。

吾将告君理,子其听我布。

人生不终穷,否泰亦有数。

子其保所有,锥颖囊必露。

古来立功名,其始不无忤。

得难失自寡,进锐退亦遽。

念君归海濒,谁与朝夕聚。

我方困而学,每翼朋友助,一从城北归,梦魂见已屡。

愿因南来者,时以尺书寓。

千年鹭渚,持作须翁酒。

胜有儿孙上翁寿。

向玉和堂上,樽俎从容,笑此处,惯著丝纶大手。

金丹曾熟未,熟得金丹,头上安头甚时了。

便踢翻炉鼎,抛却蒲团,直恁俊鹘梢空时候。

但唤取、心齐老门生,向城北城南,傍花随柳。

国老无心岂为身,五年朝谒慰簪绅。

元臣事业通三世,旧将威名服四邻。

遍阅后生真有道,欲谈前事恐无人。

比公惟有凌云桧,岁岁何妨雨露新。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西都风物汉唐余,天作溪山养退居。

盈尺好花扶几杖,拂天修竹倚庭除。

白头伴侣谁犹健,率意壶?食久已疏。

〈公昔与司马公同居洛下,常与诸老为真率之会,酒肴果蔬,随有而具。

〉我欲试求三亩宅,従公它日赋归欢。

〈先人昔游洛中,有卜筑之意,不肖常欲成就先志,顾未暇耳。

风漪欲皱春江碧。

予寄江城北。

子今东去赴春官,挽不住、抟风翼。

修程应过天池息。

何处堪留客。

预知仙籍桂香浮,语祝史、休占墨。

东南地迥宵烽息,西北楼高晚望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