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山中寡妇 / 时世行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fū yīn bīng sĭ shŏu péng máo,má [zhù,níng] yī shān bìn fà jiāo。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sāng zhè fèi lái yóu nà shuì,tián yuán huāng hòu shàng zhēng miáo。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shí [tiăo,tiāo] yĕ cài hé gēn zhŭ,xuán zhuó shēng chái dài yè shāo。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rèn,rén] shì shēn shān gèng shēn chù,yĕ yīng wú jì bì zhēng yáo。

译文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树柘树全废毁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然征税叫青苗。

时常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随即四处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注释

⑴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⑵麻苎(zhù):即苎麻。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⑶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征苗:征收农业税。

⑷后:一作“尽”。

⑸和:带着,连。

⑹旋:同“现”。斫:砍。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⑺征徭:赋税和徭役。

赏析

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背景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即创作于这种社会背景下。

诗人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444篇诗文

诗文推荐

垂老闲居味更深,此身随世任噶。

北窗未厌曲肱卧,西洛能传拥鼻吟。

匹马彷徨犹寄食,敝裘安乐信无心。

我今漂泊还相似,同愧高僧支道林。

可惜兮春光,芹泥香兮燕忙。

花红兮水暖,望美人兮天一方。

秋气清,秋叶鸣,四山风骨方峥嵘。

有时支颐静对,有时缓步游行。

朝昏之景无尽藏,一皆遗我无人争。

中林橡栗又何拾,老夫快活不可名。

乃作歌,歌此情,云中木客时来赓。

山中之朝,有溪可瓢。

饮我之水,亦逍以遥。

云山沁绿残眉浅。

垂杨睡起腰肢软。

不见玉妆台。

飞花将梦来。

行云何事恶。

雨透罗衣薄。

不忍湿残春。

黄莺啼向人。

蚯蚓食土壤,蚩蚩何所为。

蜩蝉饮用露,蜕上高高枝。

卑高慕其仙,飘飖安可追,倘令智相及,无羡亦无悲

蓬莱紫气温如玉,唯予知尔阳春曲,别来几日芳荪绿。

百花酒满不见君,青山一望心断续。

浮利浮名挽不来,故山归去恰春回。

马兰旋摘和菘煮。

枸杞新生傍菊栽。

庭树夜留山鸟宿,洞门早为野支开。

明年我亦天台寺,相伴芒鞋蹋古苔。

木蔌蔌兮皆冬,汛山林兮迎雪。

匠此妙兮磅礴,信天人兮豪杰。

当是时雁分黯淡之云,花弄扶疏之月。

酒涉隽兮少对,诗造微兮自悦。

天山兮谁饥,蔡州兮谁决。

眇斯人兮毋作,雪霏霏兮空洁。

山庄图画,锦囊吟咏,胸中丘壑。

年少日、如虹豪气,吐凤词华浑忘却。

便袖手、向岩前溪畔,种满烟梢雾箨。

想别墅平泉,当时草木,风流如昨。

瘦藤闲倚看锄药。

双芒鞋、雨后常著。

目送处、飞鸿灭没,谁问蓬蒿争燕雀。

乍霁月、望松云南渡,短艇欹沙夜泊。

正万里青冥,千林虚籁,从渠缯缴。

携幼尚有筠丁,谁会得、人生行乐。

岸帻纶巾归去,深户香迷翠幕。

恐未免、上凌烟阁。

好在秋天鹗。

念小山丛桂,今宵狂客,不胜杯勺。

白云兮孤飞,雁向北兮燕南枝。

青山兮方叠,望美人兮天一涯。

长白汝来前,问汝何年有。

只自云间偃蹇高,不肯轻低首。

我即是中庵,汝作中庵友。

怪得朝来爽气多,浮动杯中酒。

虎叩门,山风枭枭吹黄昏。

编蓬为户邻虎穴,敢於虎口寄浮生。

干戈时有人相食,吏猛於虎角而翼。

虎叩门,不敢入,使我怆恻长叹息。

予将礼于太一。

乃雄剑兮玉钩。

日华粲于芳阁。

月金披于翠楼。

舞燕赵之上色。

激河淇之名讴。

荐西海之异品。

倾东岳之庶羞。

乘鱼文兮锦质。

要灵人兮中州。

青春素景兮白日出之蔼蔼。

吾将弭节于江夏。

见杜若之如大。

结琱鳞以成车。

悬杂羽而为盖。

草色绿而马声虑。

欷沿油以流带。

碧涧苍崖玉四围。

东君剪水散明玑。

半开桃杏不胜威。

疑是群仙游阆苑,歌云舞蝶高飞。

珠幢玉节送人归。

孤峰碧峭,长云中瑶草。

群鹿**怪希有。

想嵩阳少室,曾伴松乔,知踏遍、白石苍苔多少。

逸人尘外趣,医凤骖鸾,梦上瀛洲历蓬岛。

蓦见此山中、便对烟霞,喜共约、长为侪友。

为借问、仙翁在何方,愿同往从之,遍窥岩岫。

樵夫山下日将暮,忽逢饥虎在中路。

目光如炬齿如霜,举头为城腹为墓。

偷生无计就死难,再拜祈哀号且诉。

我贫且老孤无儿,瘦骨几何君勿悮。

垂头兀坐欲有问,歘尔翻身入云雾。

君不见悍吏捉人吮甘膏,千拜万拜不可逃。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

(音浴。

)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

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麏窜修竹。

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

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起观万瓦郁参差,目乱千岩散红绿。

门前商贾负椒荈,山后咫尺连巴蜀。

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

忆曾款竹憩神舆,赓赋传抄倦小胥。

偶复缘云寻胜践,忽惊响屐慰逃虚。

卜邻拟营环堵,饱饭何当共趁墟。

浮世升深何足计,得如一室静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