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满江红·点火樱桃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diăn huŏ yīng táo,zhào yī jià、tú mí rú xuĕ。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chūn zhèng hăo,jiàn lóng sūn chuān pò,zĭ tái cāng bì。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rŭ yàn yĭn chú fēi lì ruò,liú yīng huàn yŏu jiāo shēng qiè。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wèn chūn guī、bù kĕn dài chóu guī,cháng qiān jiē。

层楼望,春山叠;céng lóu wàng,chūn shān dié;

家何在?jiā hé zài?

烟波隔。yān bō gé。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bă gŭ jīn yí hèn,xiàng tā shuí shuō?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hú dié bù [chuán,zhuàn] qiān lĭ mèng,zĭ guī jiào duàn sān gēng yuè。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tīng shēng shēng、zhĕn shàng quàn rén guī,guī nán dé。

译文

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注释

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一架:荼藦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子规:亦名杜鹃。

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词人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在词人的笔下,暮春的景致使人眼花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春天心理的外化,辛弃疾这里则是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春归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恨,于是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与词人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用语和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词人似在对空呼喊道:千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词人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不依靠比兴等手法。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此词就是属于后类。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物象芸芸,知几许、功夫来格。

更时把、荷衣芰制,从容平熨。

云淡天空诗献状,竹深花静机藏密。

对窗前、屏岫老仪刑,真颜色。

商古道,谁俦匹。

评今士,谁钧敌。

向平舟问雁,久间霜翮。

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

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饶华发。

轻暖轻寒,正春满、河阳花县。

谁报道,金铃声响,百花开遍。

天上谪仙人瑞世,佛中有宰官身现。

好看承、金母上瑶池,开华宴。

争捧取,金樽劝。

更把取、丹砂炼。

要朱颜长对,舞裙歌扇。

准拟来年称寿日,沈香亭里春生面。

有安期、大枣伴蟠桃,年年献。

饤饾残花,也随分、红红白白。

缘底事,春才好处,又成轻别。

芳草凄迷归路远,子规更叫黄昏月。

倚阑干、触处是浓愁,凭谁说。

我不厌,尊箓挈。

君莫放,笙歌彻。

自河南丞相,有兹宾客。

一笑何曾千古换,半醺便觉乾坤窄。

怕转头、天际望归舟,江山隔。

樱桃元是仙郎种。

次第芳菲动。

开残山杏没都红。

一树梨花如雪月明中。

三生蝶化南华梦。

只有情缘重。

曲兰幽径小帘栊。

好共扫眉才子管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

燕子归来。

几处风帘绣户开。

人生乐事知多少,且酌金杯。

管咽弦哀。

慢引萧娘舞袖回。

樱桃新荐小梅红。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余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照影溪梅,怅绝代、幽人独立。

更小驻、雍容千骑,羽觞飞急。

琴里新声风响佩,笔端醉墨鸦栖壁。

是使君、文度旧知名,方相识。

清可漱,泉长滴。

高欲卧,云还湿。

快晚风吹赠,满怀空碧。

宝马嘶归红旆动,团龙试碾铜瓶泣。

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

物象芸芸,知几许、功夫来格。

更时把、荷衣芰制,从容平熨。

云淡天空诗献状,竹深花静机藏密。

对窗前、屏岫老仪刑,真颜色。

商古道,谁俦匹。

评今士,谁钧敌。

向平舟问雁,久间霜翮。

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

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饶华发。

苍石横筇,松风外、自调龟息。

浑不记、东皋秋事,西湖春色。

底处未嫌吾辈在,此心说与何人得。

向海棠、烂醉过清明,酬佳节。

君莫道,江鲈忆。

吾自爱,山泉激。

尽月明夜半,杜鹃声急。

人事略如春梦过,年光不啻惊弦发。

怕醒来、失口问诸公,今何日。

修茂堂深,芳尘满、沈烟一朵。

帘半卷,好风催晓,晴光才破。

新润顿教萱草鬯,轻寒未放酴醿过。

称鱼轩、容与寿如山,群仙贺。

琴帏底,声调和。

庭阶下,儿孙大。

喜新来咿喔,又还添个。

总是人生如意处,休将时事关眉锁。

趁莺花、时节绮罗筵,年年作。

既作闲人,便应付、此身沟壑。

不应更,将愁半点,寸心中著。

责子渊明徒自苦,忧君范老何时乐。

纵一嘲、一咏欲奚为,何如莫。

不自鄙,葵蔬恶。

还肯荐,茅柴薄。

任侯门海陆,杂陈珍错。

有暇盍联车骑过,相忘勿遣诗情觉。

怕家僮、无处买莼鲈,烹琴鹤。

四月园林春去后。

深深密幄阴初茂。

折得花枝犹在手。

香满袖。

叶间梅子青如豆。

风雨时时添气候。

成行新笋霜筠厚。

题就送春诗几首。

聊对酒。

樱桃色照银盘溜。

粉墙丹柱柳丝中。

帘箔轻明花影重。

午醉醒来一面风。

绿葱葱。

几颗樱桃叶底红。

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

又还怪、冰霜侧畔,蜂儿成簇。

更把香来薰了月,却教影去斜侵竹。

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

根老大,穿坤轴。

枝夭袅,蟠龙斛。

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

一再人来风味恶,两三杯后花缘熟。

记五更、联句失弥明,龙衔烛。

凤鹤翩跹,记昨梦、天锡九龄。

从头数,再周甲子,屈指天星。

上界仙人足官府,人间岁月自峥嵘。

庆明时,生甫又生申,维岳灵。

珠盈掌,金满*。

浮瑞*,啭春莺。

是乃翁阴德,心事分明。

笔下万言多活国,胸中三尺久持衡。

慰来苏,为雨福苍生,腾颂声。

衰老贪春,春又老、尊罍交溢。

凝目处、清漪拍岸,四山堆碧。

白也论文情最厚,维摩示病心难觅。

到盘洲、车骑太匆匆,觞浮一。

春再见,官期毕。

归路近,长安日。

奉清时明诏,迭回更出。

上殿风霜生颊齿,元龟献替图无逸。

记而今、杖策过溪桥,留行迹。

岁岁重阳,何曾是、两般时景。

人自有、悲欢离合,晦明朝暝。

日月湖边来往艇,楼台水底参差影。

又何妨、时暂狎沧波,轻鸥并。

闲顿放,朱门静。

新结里,朱帘整。

尽百年人事,移场换境。

欲插黄花身已老,强倾绿醑心先醒。

羡游鱼、有钓不能收,钩空饼。

东风跃马长安道。

一树樱桃花谢了。

别来千里梦频归,醉里五更愁不到。

江南两岸无名草。

雨遍莓苔生嫩葆。

玉楼人远绿腰闲,帘幕深沈双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