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táng shàng móu chén zūn zŭ,biān tóu jiāng shì gān gē。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tiān shí dì lì yŭ rén hé,“yàn kĕ fá yú?

”曰:“可”。”yuē:“kĕ”。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jīn rì lóu tái dĭng nài,míng nián dài lì shān hé。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dà jiā qí chàng《dà fēng gē》,bù rì sì fāng lái hè。

(版本一)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băn bĕn yī)táng shàng móu chén wéi wò,biān tóu mĕng jiāng gān gē。

天时地利与人和。tiān shí dì lì yŭ rén hé。

燕可伐与曰可。yàn kĕ fá yŭ yuē kĕ。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cĭ rì lóu tái dĭng nài,tā shí jiàn lǚ shān hé。

都人齐和《大风歌》。dōu rén qí hé《dà fēng gē》。

管领群臣来贺。guăn lĭng qún chén lái hè。

(版本二)(băn bĕn èr)

译文

①尊俎:酒器,代指宴席。刘向《新序》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

②燕可伐欤曰可:《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燕”借指会心。

③楼台:指相府。

④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

⑤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注释

①尊俎:酒器,代指宴席。刘向《新序》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

②燕可伐欤曰可:《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燕”借指会心。

③楼台:指相府。

④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

⑤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赏析

上半阕写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势,说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对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实可行的。对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当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敌情绪的挑战。进入下半阕,由全国形势说到韩侂胄本人:先写今日治国,次写明年胜利。句中那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不要说在当时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现在去读,也给人增添信心和勇气。

  刘过词学辛弃疾。黄说刘过:“多壮语,盖学稼轩也。”(《花庵词选》),以此篇而论,在艺术上就有以下两点颇有辛词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强了词篇的表现力。比如,此词上片“天时地利与人和”化用《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而该句在说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时,还有着强调人和的作用,这样,一方面使得它与前两句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韩侂胄祝寿的主题。其次,“‘燕可伐欤?’曰:‘可’”用《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由于用了“圣人”之言,并把侂胄伐金和历史上的伐燕联系起来,既使语气铿锵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过渡。下片中的“带砺山河”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厉,通砺,磨刀石),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原典的意思是:即使黄河变得像带子那么窄了,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思永远不可能),诸侯的封国也将安然无恙,勋臣之富贵将永远传给子孙后代。使用这个典故,把韩侂胄暗中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预祝他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却不露阿谀之态,深得寿词之三昧。“大家齐唱《大风歌》”用《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饮。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刘过的“大家齐唱《大风歌》”,容易想起“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歌词,而这类歌词,对于山河破碎的国家,对于大批背井离乡的人民,对于求功心切的韩侂胄,无疑都是一种鼓舞。第二、语言流利、洒脱,具有辛词酣畅淋漓的情味。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几种语言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一、口语和熟语,如“大家齐唱”、“四方来贺”、“谋臣尊俎”、“将士干戈”;二、散文成句,如“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两则与《史记》两则。这些词语由于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因而读来亲切明快,一气呵成。

背景

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是为建功固宠。当时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韩侂胄就挥师北上,结果大败而归。故这次北伐本身意义不大,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抗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之后,还是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维犠维牲,以炰以烹。

植其鞉鼓,洁彼铏羹。

孔硕北俎,于穆厥声。

肃雍示相,福禄来成。

有炜弥文,克隆宏杓。

贻此燕谋,具膺多祐。

嶰律吹莩,偿尊奠酒。

佐乃沈潜,永祈同末。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

受露疏坛,承风启地。

絜粢登俎,醇牺入馈。

介福远流,群生毕遂。

扶桑朝暾,和气肸饬。

奉此牲牢,为俎孔硕。

芬声进闻,介我黍稷。

所将以诚,兹用享德。

閟宫肃肃。

清庙济济。

于穆夫人。

固天攸启。

祚我梁德。

膺斯盛礼。

文{鎞釒=木}达向。

重檐丹陛。

饰我俎彝。

洁我粢盛。

躬事奠飨。

推尊尽敬。

悠悠万国。

具承兹庆。

大孝追远。

兆庶攸咏。

当此朱炎火日,恨无玉骨冰肌。

问来思欲动凉B659。

宝D64E荷君相遗。

如铁又添颜甲,报琼难续声诗。

愿言长在奉扬时。

似恁团F45F到底。

平生南北与东西,岂是扬波与汩泥,晚入金门诸彦接,来同绮席赐尊攜。

时逢宠渥欣陪预,老遇风光懒咏题。

共戴君恩何以报,惟将圣寿祝天齐。

下震上艮,下动上止。

分明两片口脣,包著许多牙齿。

祸自此出,故以言语为戒。

病自此入,故以饮食为忌。

庠者养也,颐者养也。

名庠而住颐庵,知他养个甚底。

直待吞却栗棘蓬,更与吸尽西江水。

莫问这边那边,都是一个道理。

有严在条,陈彼牲牢。

孔硕其俎,荐此血毛。

厥初生民,饮如则然。

以燔以炙,伊谁云先。

倚凌空飞观,展营丘卧轴恍移时。

渐微云点缀,参横斗转,野阔天垂。

草树萦回岛屿,杳霭数峰低。

共此一尊月,顾影为谁。

俯仰乾坤今古,正嫩凉生处,浓露初霏。

据胡床残夜,唯我与公知。

念老去、风流未减,见向来、人物几兴衰。

身长健,何妨游戏,莫问栖迟。

十载相逢酒一卮。

故人才见便开眉。

老来游旧更同谁。

浮世歌欢真易失。

宦途离合信难期。

尊前莫惜醉如泥。

椒浆尊享,珍馔精祈。

睟容杳邈,瑶略霞飞。

物里存亡有限,人生光景无多。

不禁两曜急销磨。

枉恁争人竞我。

见解明如龟镜,从渠辩若悬河。

到头无计避阎罗。

着甚枝梧得过。

我簋期盈,我簠斯实。

或剥或烹,或燔或炙。

有肴既将,为俎孔硕。

礼信卒度,永锡尔极。

重亲万寿,八帙衍新元。

礼典备文孙。

温温和气迎长日,宝册焕瑶琨。

徽音显号自尧门。

德行已该存。

更期昌算齐箕翼,愈久愈崇尊。

学道完全性命,养身乞觅残馀。

真功清净证无初。

真行救人疾苦。

此外并无作做,心同惊食鹑居。

逍遥自在恰如愚。

应过三清仙举。

内心齐诚,外物蠲洁。

神来迪赏,俎豆既弃。

燕及群生,靡或夭闬。

降福穰穰,时万时亿。

又送鹏程轩翥,几看驹隙推移。

多端时事只天知。

不饮沉忧如醉。

白首已甘蓬艾,苍生正倚丞疑。

楚台风转一帆吹。

朝列问君来未。

狂踪怪迹。

谁料年老,天涯为客。

帆展霜风,船随江月,山寒波碧。

如今著处添愁,怎忍看、参西雁北。

洛浦莺花,伊川云水,何时归得。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