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南歌子·寓意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yŭ àn chū yí yè,fēng huí hū bào qíng。

淡云斜照著山明。dàn yún xié zhào zhù shān míng。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xì căo ruăn shā xī lù、mă tí qīng。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măo jiŭ xĭng huán kùn,xiān cái mèng bù chéng。

蓝桥何处觅云英。lán qiáo hé chù mì yún yīng。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zhĭ yŏu duō qíng liú shuĭ、bàn rén xíng。

译文

下雨了,天色暗了下来,一开始怀疑是夜色降临。雨过后,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殷红的夕阳挂在山峰上,显得一片明朗。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轻捷的马蹄。

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虽然身在蓝桥,但是哪里找得到梦中情人,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

注释

①南歌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有单调、双调两体。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体。宋人多用平韵体,此词用平韵体。

②斜照著山:斜照,夕阳,斜阳。著(zhuó)同“着”,附着,紧挨。

③卯酒:早晨所饮的酒。

④仙材:据刘尚荣校证《傅干注坡词》此词注三云:“西王母日:‘刘彻好道,然形慢神秽,虽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材也。’故郭璞诗日:‘汉武非仙材。”(刘按,事详《汉武内传》,见《文选》卷二十一《游仙》诗并李善注。)

⑤蓝桥何处觅云英:晚唐裴铏《传奇集·裴航》载,唐穆宗长庆年间,落第秀才裴航出游后回京途中,遇到仙女樊夫人,从她的赠诗中模糊地了解到另一仙女云英及“神仙窟”蓝桥。后经蓝桥释附近,巧遇云英,几经周折,终于与云英成婚。其后裴航也得道成仙。

赏析

上片写出游途中的晴雨变化,以及骑马赶路的轻快心情。起笔用对句,写出了近乎奇妙的天气变化:“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一个“暗”字,从色彩与光线着笔,兼有暗淡、昏暗以至黑暗诸义,再加上“疑夜”的渲染,令人想见天低云暗、雨意浓酣以及雨水如注的景象。一个“报”字则将风人格化了,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一种奇观,而且写出了人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开始还怀疑是夜色降临,而雨霏天晴,只在转瞬之间,心中仿佛也一下子亮起来。这里不带有对大自然神秘性的恐惧,而是对其偶然出现的奇观的欣赏,并写出了从忧疑(恶劣天气对出行在外的人不利)到安详的心态。后来苏轼在出判杭州时写过“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诗句诗中的“忽”字与该词中的“忽”字,在洞识天象、曲传心态方面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句紧承前句,描绘出傍晚放晴后的景象。 “明”字与首句“暗”字相呼应,又与次句隐写心态的意思相承,进一步表现出心境的开朗。全句很像是一幅色彩鲜明、轮廓清楚的写生画,使人想起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它又像是影视中的一个远镜头,为下文写苏轼自身的活动交代了白然背景。“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一句,则像是连续推出三个近镜头,分别现出了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最后推出一个特写镜头,轻捷的马蹄。这里写草,写沙,写路,各具特点和美感,都是为了衬托出骑在马背上的人在匆匆赶路(已近黄昏,天光有限),以及苏轼的轻快的心情。这是一种借物写人的手法。

  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着重写旅途的劳顿以及对神仙之事的遐想。“卯酒醒还困”,这是该词中唯一的一句叙述,交代了苏轼早晨饮酒登程,以壮行色这一有关情事,以及此刻虽从酒中醒来,却感到疲困的状态,整天的鞍马劳顿全在不言之中了。尽管如此,苏轼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仙材梦不成”一句便是此种情境下说出的俏皮话,但苏轼却止不住地对神仙之事的遐想。“蓝桥何处觅云英”借唐传奇《裴航》中的神话故事,写苏轼自己幽渺的情思,隐隐透露了苏轼的遁世思想,也为作品平添了几分超逸的情致。末句仍依此思路下笔,“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却留有有余不尽的韵味。因为在词人想象中,山间流水有可能与神仙境界相沟通,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对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因而闯入桃花源的描写,以及张旭《桃花溪》诗中“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的句子,其用意与苏轼相近。当然,那样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用“只有”二字表示了轻轻地叹惋。苏轼在旅途中为什么会联想到神仙之事呢?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山地清幽的环境激起了苏轼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上片的山水描写像是一种伏笔。二是作者从少年时代起,就已经受到了道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写该词时虽然才28岁,而遁世观念却早已产生了。

  这是一首双调的词,前、后两段声律完全相同。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句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该词是苏轼的早期之作,以清奇、流动的美感显示出与传统的婉约词不同的特色。

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凤翔通判任的苏轼赴长安,往岐山,过宝鸡,重游终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变化,苏轼由景生情写下该词。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极品轻肥贵,金童列鼎雄。

掀天声价暂时中。

电转星飞,身没气随风。

唾手惊前拙,装愚不作聪。

元阳真秀紧修崇。

九九功圆,平步玩蓬宫。

花萼清辉近,蓬莱紫气浓。

濮园流庆与天同。

生得名驹千里、籋秋风。

阅武戈初偃,论文酒不空。

摩挲铜狄灞桥东。

看取朱衣双引、袭真封。

昨携拙稿各阶层挥斤,安敢颙颙觊赏音。

明月清风聊寓意,孤峰绝岸颇留心。

驽逢伯乐方增重,剑遇张华免陆沈。

肯把灵丹攻鄙俗,珍藏何啻万黄金。

君看郭西景,浑不减孤山。

飞楼突兀百尺、轮奂侈前观。

绝唱新词寡和,堕泪旧碑无恙,往事付惊澜。

不见辽鹤返,惟对水鸥间。

又何必,珠翠盛,管弦欢。

唾壶尘尾潇酒,领客上高寒。

丞相功存宗庙,祭酒义兼家国,世事尚相关。

风月寓意耳。

莫作晋人看。

群贤俱诗豪,世代不同处。

安得寒林中,联镳睇相语。

谁欤创妙意,臭味无今古。

吾闻顾陆辈,寓意或如许。

桃李并芙蓉,雪中蕉叶吐。

元师师元融,淡墨扫风雨。

作此寄攻愧,归兴渺烟渚。

旧六今则七,未知果谁与。

我欲从之游,讵敢厕俦侣,画我往执鞭,欣为李君御。

春水孤篷发棹讴。

彩虹为线月为钩。

桃花浪,杜若洲。

此处垂钩钓玉

卜夜容三献,微欢极一时。

风流太守未庞眉。

放出笔头光焰、压金闺。

藻丽花骈蕊,清高雪亚枝。

曼声恰与贯珠宜。

听此直教拚得、醉翻卮。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

乱山深处过重阳。

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路香。

扁舟随雁过潇湘。

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烛点心光吐,云收性月辉。

一壶冰莹振风威。

万象参罗,魁斗斡璇玑。

造化无为理,恢恢道化巍。

冥冥杳杳契天机。

鸠*神功,法界步云归。

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

萧萧短发不胜梳。

风里支离欲倒、要人扶。

秋月明如水,岩花忽起予。

旋篘白酒入盘盂。

报答风光不醉、更何如。

住得如筛雪,方欣有脚春。

谁云三尺不须循。

若是诗僧月下、许敲门。

钜竹多中断,残梅竞小颦。

畦丁说与主林神。

扫洒板桥前径、待吾人。

禁苑沈沈静,春波漾漾行。

仙姿才韵两相并。

叶上题诗、千古得佳名。

墙外分明见,花间隐约声。

银钩掷处眼双明。

应讶昔时、不得见情人。

闰岁饶光景,中旬始打春。

拥炉看雪酒催人。

梁上不曾飞落、去年尘。

未暇巾车出,何妒举盏频。

斜川日月已成陈。

想得前村仙子、晚妆匀。

紫绶新符竹,叶赪老弟兄。

西风吹棹过湖亭。

杨柳夫渠相伴、也多情。

况是瀛州侣,来同酒盏倾。

白沤浑不避双旌。

一种风流人似、玉壶清。

郭泰曾名我,刘翁复见谁。

入鄽还作和罗槌。

特地干戈相待、使人疑。

秋浦横波眼,春窗远岫眉。

补陀岩畔夕阳迟。

何似金沙滩上、放憨时。

卜夜容三献,微欢极一时。

风流太守未庞眉。

放出笔头光焰、压金闺。

藻丽花骈蕊,清高雪亚枝。

曼声恰与贯珠宜。

听此直教拚得、醉翻卮。

看月凭肩枨,娇春枕臂眠。

不尽花絮夜来寒。

帐底浓香残梦、更缠绵。

起晚笼莺怪,妆迟绣伴牵。

声声催唤药栏边。

整髻收裙无力、上秋千。

暖日烘晴书,轻寒护晓霜。

小春庭院绕天香。

仙佩珊珊,来自五云乡。

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

要看鬓绿与瞳方。

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云拂山腰过,风吹雨点来。

田无好处有池台。

记著相逢时节、海棠开。

蝴蝶那无梦,鸳鸯亦有媒。

藏钩解佩两三杯。

明日水边沙际、首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