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南歌子·寓意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yŭ àn chū yí yè,fēng huí hū bào qíng。

淡云斜照著山明。dàn yún xié zhào zhù shān míng。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xì căo ruăn shā xī lù、mă tí qīng。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măo jiŭ xĭng huán kùn,xiān cái mèng bù chéng。

蓝桥何处觅云英。lán qiáo hé chù mì yún yīng。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zhĭ yŏu duō qíng liú shuĭ、bàn rén xíng。

译文

下雨了,天色暗了下来,一开始怀疑是夜色降临。雨过后,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殷红的夕阳挂在山峰上,显得一片明朗。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轻捷的马蹄。

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虽然身在蓝桥,但是哪里找得到梦中情人,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

注释

①南歌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有单调、双调两体。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体。宋人多用平韵体,此词用平韵体。

②斜照著山:斜照,夕阳,斜阳。著(zhuó)同“着”,附着,紧挨。

③卯酒:早晨所饮的酒。

④仙材:据刘尚荣校证《傅干注坡词》此词注三云:“西王母日:‘刘彻好道,然形慢神秽,虽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材也。’故郭璞诗日:‘汉武非仙材。”(刘按,事详《汉武内传》,见《文选》卷二十一《游仙》诗并李善注。)

⑤蓝桥何处觅云英:晚唐裴铏《传奇集·裴航》载,唐穆宗长庆年间,落第秀才裴航出游后回京途中,遇到仙女樊夫人,从她的赠诗中模糊地了解到另一仙女云英及“神仙窟”蓝桥。后经蓝桥释附近,巧遇云英,几经周折,终于与云英成婚。其后裴航也得道成仙。

赏析

上片写出游途中的晴雨变化,以及骑马赶路的轻快心情。起笔用对句,写出了近乎奇妙的天气变化:“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一个“暗”字,从色彩与光线着笔,兼有暗淡、昏暗以至黑暗诸义,再加上“疑夜”的渲染,令人想见天低云暗、雨意浓酣以及雨水如注的景象。一个“报”字则将风人格化了,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一种奇观,而且写出了人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开始还怀疑是夜色降临,而雨霏天晴,只在转瞬之间,心中仿佛也一下子亮起来。这里不带有对大自然神秘性的恐惧,而是对其偶然出现的奇观的欣赏,并写出了从忧疑(恶劣天气对出行在外的人不利)到安详的心态。后来苏轼在出判杭州时写过“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诗句诗中的“忽”字与该词中的“忽”字,在洞识天象、曲传心态方面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句紧承前句,描绘出傍晚放晴后的景象。 “明”字与首句“暗”字相呼应,又与次句隐写心态的意思相承,进一步表现出心境的开朗。全句很像是一幅色彩鲜明、轮廓清楚的写生画,使人想起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名句。它又像是影视中的一个远镜头,为下文写苏轼自身的活动交代了白然背景。“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一句,则像是连续推出三个近镜头,分别现出了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最后推出一个特写镜头,轻捷的马蹄。这里写草,写沙,写路,各具特点和美感,都是为了衬托出骑在马背上的人在匆匆赶路(已近黄昏,天光有限),以及苏轼的轻快的心情。这是一种借物写人的手法。

  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着重写旅途的劳顿以及对神仙之事的遐想。“卯酒醒还困”,这是该词中唯一的一句叙述,交代了苏轼早晨饮酒登程,以壮行色这一有关情事,以及此刻虽从酒中醒来,却感到疲困的状态,整天的鞍马劳顿全在不言之中了。尽管如此,苏轼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仙材梦不成”一句便是此种情境下说出的俏皮话,但苏轼却止不住地对神仙之事的遐想。“蓝桥何处觅云英”借唐传奇《裴航》中的神话故事,写苏轼自己幽渺的情思,隐隐透露了苏轼的遁世思想,也为作品平添了几分超逸的情致。末句仍依此思路下笔,“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却留有有余不尽的韵味。因为在词人想象中,山间流水有可能与神仙境界相沟通,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对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因而闯入桃花源的描写,以及张旭《桃花溪》诗中“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的句子,其用意与苏轼相近。当然,那样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用“只有”二字表示了轻轻地叹惋。苏轼在旅途中为什么会联想到神仙之事呢?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山地清幽的环境激起了苏轼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上片的山水描写像是一种伏笔。二是作者从少年时代起,就已经受到了道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写该词时虽然才28岁,而遁世观念却早已产生了。

  这是一首双调的词,前、后两段声律完全相同。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句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该词是苏轼的早期之作,以清奇、流动的美感显示出与传统的婉约词不同的特色。

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凤翔通判任的苏轼赴长安,往岐山,过宝鸡,重游终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变化,苏轼由景生情写下该词。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昨夕相逢。

烟苞沁绿,月艳羞红。

旭日生时,初春景里,太极光中。

别来三日东风。

已非复、吴中阿蒙。

须信中间,阴阳大造,雨露新功。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人物羲皇上,诗名沈谢间。

漫郎元自谩为官。

醉眼瞢腾、只拟看湘山。

小隐今成趣,邻翁独往还。

野堂梅柳尚春寒。

且趁华灯频泛、酒船宽。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只应飞燕是前身。

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

鸳鸯翡翠两争新。

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禁苑沈沈静,春波漾漾行。

仙姿才韵两相并。

叶上题诗、千古得佳名。

墙外分明见,花间隐约声。

银钩掷处眼双明。

应讶昔时、不得见情人。

昆冈火烈去年时,玉也灰飞。

石也灰飞。

鹤长凫短总休提。

善有天知。

恶有天知。

今年快活保妻儿。

歌也相宜。

舞也相宜。

挥金如土醉如泥。

休负佳期。

莫负佳期。

绝念驱群丑,澄心剿万缘。

内枢橐龠息绵绵。

一贯三宫,经纬契周天。

火力温金鼎,明循六百篇。

烹成二八体方圆。

隐映祥光,绰约傲飞仙。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

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

簟纹如水玉肌凉。

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搔困麻仙爪,含暄忍客衣。

夜长窗月露成帏。

不说明朝风雨、自当归。

积雪迷松迳,围炉掩竹扉。

床头一味有蹲鸱。

软火深开香熟、已多时。

自得陶朱法,休教懒瓒知。

浪传黄独正甘肥。

紫玉婴儿盈尺、更新奇。

住得如筛雪,方欣有脚春。

谁云三尺不须循。

若是诗僧月下,许敲门。

钜竹多中断,残梅竞小颦。

畦丁说与主林神。

扫洒板桥前径、待吾人。

昨携拙稿各阶层挥斤,安敢颙颙觊赏音。

明月清风聊寓意,孤峰绝岸颇留心。

驽逢伯乐方增重,剑遇张华免陆沈。

肯把灵丹攻鄙俗,珍藏何啻万黄金。

玉露澄天宇,金风净月华。

满庭秋色木犀花。

记得谪仙初下、五云车。

才业追前辈,人门属当家。

寿觞无惜醉流霞。

闻说姓名潜护、有笼纱。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

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紫绶新符竹,叶赪老弟兄。

西风吹棹过湖亭。

杨柳夫渠相伴、也多情。

况是瀛州侣,来同酒盏倾。

白沤浑不避双旌。

一种风流人似、玉壶清。

瑞彩迎朝日,柔枝绕庆云。

谁将仙种下天阍。

却笑葵杯榴火、俗纷纷。

色映蔷薇水,光浮琥珀尊。

美人浴罢近黄昏。

总把淡妆浓抹、斗芳芬。

解舞清平乐,如今说向谁。

红炉片雪上钳锤。

打就金毛狮子、也堪疑。

木女明开眼,泥人暗皱眉。

蟠桃已是著花迟。

不向春风一笑、待何时。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菊润初经雨,橙香独占秋。

碧琳仙酿试新篘。

内集熙熙休试、蚁浮瓯。

家世传黄阁,功名起黑头。

双凫傍故人舟。

咫尺青云岐路、看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