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kŭ zāi shēng cháng dāng yì biān,guān jiā shĭ wŏ qiān yì chuán。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xīn kŭ rì duō lè rì shăo,shuĭ sù shā xíng rú hăi niăo。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nì fēng shàng shuĭ wàn hú [zhòng,chóng],qián yì tiáo tiáo hòu miăo miăo。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bàn yè yuán dī xuĕ hé yŭ,shòu tā qū qiăn huán fù qù。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yè hán yī shī pī duăn suō,yì chuān zú liè ruòn tòng hé!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dào míng xīn kŭ wú chù shuō,qí shēng téng tà qiān chuán gē。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yī jiān máo wū hé suŏ zhí,fù mŭ zhī xiāng qù bù dé。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wŏ yuàn cĭ shuĭ zuò píng tián,cháng shĭ shuĭ fū bù yuàn tiān。

译文

真是苦啊生长在这驿站旁边,官府强迫我去拉驿站的行船。

辛苦的日子多欢乐的时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鸟。

顶风逆流而上好像有千斤重,前面驿站遥遥后面烟波渺渺。

半夜沿着河堤冒着飞雪夹雨,受到府吏的驱使奔来又走去。

夜里寒冷衣服湿我披上短蓑,胸磨破脚冻裂不忍痛又奈何!

到天亮一夜的辛苦无处诉说,只好齐声合步吼起了拉船歌。

一间破旧的茅屋能值几个钱,因只是生我的地方离开不得。

我愿这河水化做平整的良田,永远让拉船人不再嗟地怨天。

注释

⑴水夫:纤夫,内河中的船遇到浅水,往往难以前进,需要有人用纤绳拉着前进,以拉船为生的人就是纤夫。

⑵驿(yì)边:释站附近。驿,古代政府中的交通站。古代官府传递公文,陆路用马,水路用船,沿途设中间站叫驿站。水驿附近的百姓,按时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纤,生活极为艰苦。

⑶使:命令。牵驿船:给驿站的官船拉纤。

⑷水宿沙行:夜里睡在船上,白天在沙滩上拉纤。

⑸逆风上水:顶着风逆水而上。万斛(hú)重:形容船非常非常重。斛,容量单位,古时十斗为一斛。

⑹迢迢:形容水路的遥远。淼淼(miǎo):渺茫无边的样子。

⑺缘堤:沿堤。

⑻他:指官家,官府。驱遣:驱使派遣。还复去:回来了又要去。

⑼蓑(suō):一种简陋的防雨用具,用草或棕制成。

⑽臆(yì)穿:指胸口被纤绳磨破。臆,胸。穿,破。足裂:双脚被冻裂。忍痛何:这种疼痛怎么能够忍受呢?

⑾到明:到天亮。

⑿腾踏:形容许多人齐步走时的样子。歌:高声唱歌,指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高声唱起劳动号子。

⒀何所值:值什么钱?

⒁父母之乡:家乡。去:离开。

⒂作:变作、化作。
⒃长:永远。

赏析

这首诗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水上服役难以忍受的苦痛,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写得很有层次。

  “苦哉生长当驿边”,诗一开头就以“苦哉”二字总领全篇,定下了全诗感伤的基调。水夫脱口呼出这一声嗟叹,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这强烈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官家使我牵驿船”,点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设的交通驿站有水陆两种,住在水边,要为水驿牵船服役。“官家使我”说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这两句是总写生长水边为驿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紧接着,诗人从“辛苦日多乐日少”至“齐声腾踏牵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让水夫具体述说他牵船生活的悲苦。“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较前描写进了一步,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海鸟,说纤夫的生活象海鸟一样夜宿水船,日行沙上,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纤夫从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牵船生活。先写白天牵船的艰难。前一句,顶风一层,逆水一层,船重一层,详述行船条件的困难;行船如此艰难,而前面的驿站又是那样的遥远,水波茫茫无边无际,纤夫的苦难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后写黑夜牵船的辛酸。诗人写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夜,纤夫们披着短蓑,纤绳磨破了胸口,冻裂了双脚,一切辛酸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忍受着。一夜劳作,却无丝毫报酬,而是“到明辛苦无处说”,在凶残的官家面前,纤夫能够说什么呢?只好把满腔愤懑积郁在心里,“齐声腾踏牵船歌”,用歌声发泄内心的怨愤不平。

  而纤夫们却没有逃离这苦难的深渊。“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田家行》)没有了水上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即使变了平田,他们也一样遭受官府的压榨欺凌。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诗歌不断变换韵脚,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诗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畅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之风,颇有特色。不用惊人之笔,不遣华美之词,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酝酿诗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余味无穷,正如宋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背景

作者晚年卜居咸阳原上,“终日忧衣食”(《原上新居》),境况十分贫寒。安吏之乱后,唐王朝不仅对外要抵御吐蕃、回纥等入侵,对内还要对背叛朝廷的藩镇用兵;军费日绌,加上统治集团的腐化,挥霍无度,为了应付日益增长的支出,而加重了对南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并把剥削和掠夺所得从南方运往北方,致使水陆运输十分繁重、艰苦。作者亲眼目睹人民生活惨状,结合自己经历创作了这首诗。

诗人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480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大蜈蚣,小蜈蚣,尽是人间业毒虫。

夤缘扳附有百足,若使飞天能食龙。

青牛妪,曾避路。

蹋阳春,人间二月雨和尘。

阳春蹋尽西风起,肠断人间白发人。

打麦,麦打。

三三三,舞了也。

使君情素。

念我明朝行县去。

一醉相留。

和气欢声到小楼。

暂时南北。

莫唱渭城朝雨曲。

此去农郊。

收拾童儿五衤夸谣。

鹤者还丹之使兮洋洋,缟云衣兮玄绮裳,唳以下兮郴阳。

不奈何,不奈何,一长三短大谣讹。

当时不是江西老,一口横吞起碧波。

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咸通癸巳,出无所之。

蛇去马来,道路稍开。

头无片瓦,地有残灰。

试数阶蓂有几,昨朝看到今朝。

南薰早动舜琴谣。

端为熊罴梦兆。

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

天风从此上扶摇。

回首不劳耕钓。

五刑象天有震耀,上圣本以防奸邪。

法官由来少和泰,皋陶之面如削瓜。

况於秦汉任酪吏,死人籍籍如乱麻。

棰楚这求靡不得,小者鲸刖大灭家。

君不见古时牢狱地,几多冤骨埋黄沙。

朝食糠,暮食糠,食糠不如彘与厐。

君王雁鹜令,以粟甘易粮。

吁嗟今茫茫,吁嗟何遑遑。

一条麻索挽,天枢绝去也。

春巢累累,众鸟哺儿。

众鸟不出巢,群雏嗷嗷腹甚饥。

不出巢,其谓何,上有苍鹘窥其窠。

问鹘何仇,鹘不我顾。

我巢有雏,开口待哺。

一日不击,巢雏不食。

尔忧尔雏,众鸟号呼又可吁。

鹤兮鹤兮丹丘兮,下界尘土腥兮,何当致我归兮。

鹤兮鹤兮芝田兮,遐征不可望兮,倏去忽来兮。

蒸土筑城城上铁,北风一夜吹作雪。

君不见铜驼关外铁瓮堆,中填白骨外涂血。

髑髅作声穿鬼穴,铜驼崩,铁瓮裂。

鹤者胎化之禽兮明明,后玄鹄兮前苍鹰,冲若舞兮太清。

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是门楣。

鹤兮鹤兮玄圃兮,是必有以致兮,将为谁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