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luò rì sōng fēng qĭ,huán jiā căo lù xī。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yún guāng qīn lǚ jì,shān cuì fú rén yī。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裴迪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是王维最好的朋友。后来,王维隐居于蓝田(今属陕西)辋川,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别墅有华子岗、竹里馆、鹿柴等名胜多处,王维与裴迪各赋五言绝句二十首,互为唱和,以歌咏其优美景色。《华子岗》即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诗人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联缀成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艺术画面,着墨不多,而极富神韵。诗的前两句写落日、松风和草露,连用两个动词,一“起”一“落”,把夕阳西下、晚风初起的薄暮景色,勾画得十分鲜明,使读者仿佛看到夕阳倚着远山慢慢西沉的景象,听见晚风掠过松林的飒飒声,初步领略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还家”与“日落”相应,不仅点出了诗人已游览多时,而且也画出了作者游兴未尽、漫步下岗的悠然自得的形象。以下,随着作者“还家”的足迹,进一步展示了华子岗的优美景色。深山高岗之上,本是云遮雾绕,水气蒙蒙,春夏季节尤其如此。但现在是天高气爽的秋日(王维同时写的《华子岗》有云:“连山复秋色”),又加上松风吹拂,落日照射,水气蒸发很快,那青草上的露水早已挥发殆尽了,故说“草露晞”。诗人脚踩在这些干了的山草之上,感到特别轻柔细软,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后两句写云光、山翠。云光,指落日的余晖。“侵”,有逐渐浸染之意。“云光侵履迹”,不仅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照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动情景,也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散的过程,引导读者去想象那苍翠的松林在余晖点染下富于变化的奇景。可谓“一字落下,境界全出”。如果换成“映”、“照”等字,那就缺乏韵味了。“山翠”,指苍翠欲滴的山色。用一“拂”字,增强了动感,使人想见那山色是如何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侵”和“拂”都可说是“活字”,使句子活了,全诗活了,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轻拂着诗人的衣衫,表现了对诗人眷恋不舍的深情。而这,正折射出作者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使诗人对华子岗的美好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作者并没有工细地刻镂华子岗的景物,而是着重从听觉、视觉、触觉几方面去摄取最能表现自己情趣的景象,把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笔墨疏淡,蕴含丰富,具有一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神韵。王士祯说,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带经堂诗话》)。所谓“入禅”,也是指自然,有天趣,有神韵。这首《华子岗》正代表了辋川绝句的共同风格。  (徐定祥)

诗人简介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王维答赠裴迪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30篇诗文

诗文推荐

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平川月如霜,万马皆露宿。

思从六月师,关辅谈笑复。

那知二十年,秋风枯苜蓿!

风起兮霜下,池塘冰兮井水寒。

望清都兮鹤未还,明月兮空山。

兄难兄,弟难弟。

马祖真,只这是。

天悠悠,云悠悠。

辊底浪花翻雪,竞龙舟。

赫赫艺祖,受天明命。

威加八弦,德垂累圣。

祀事孔明,有严笙声。

对越地天,延休锡庆。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

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

无变易,有来由。

塞鸿何处,白鹭沧洲。

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世道日交丧。

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

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

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

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

去入无穷门。

晕入灵犀,胎含老蚌。

正好修竹,正好供养。

有人於此,拂袖便行,脚跟下已吃三十拄杖。

何以见得,禅归海,经归藏。

羽觞更陈,厥味清凉。

饮之不烦,又有庶浆。

夜未艾止,明星浮浮。

顾言妥灵,灵兮淹留。

山前一片闲田地,旷大劫来无界至。

今朝恢复又归来,坐断脚头并脚尾。

东也是,西也是,南北东西无不是。

昭哉皇祖,骏发其祥。

雕戈圭瓒,盛烈载扬。

天锡寮符,分炽而昌。

神圣应期,赫然垂光。

公之相攸,孔乐于许。

其原朊朊,其川于于。

有芃禾麻,有京稷黍。

薮焉麋麕,渚焉鲂鱮。

有李有桃,有柘有檀。

树我之园,令居则安。

白的的,清寥寥。

水不能濡,火不能烧。

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

皇德在仁,寖而成风。

公侯卿士,靡不率从。

麛卵萌生,咸保厥终。

不鄙不夭,乐哉融融。

丹霞烧木佛,院主眉须落。

鸟飞毛坠,鱼行水浊,要识真麒麟,只有一只角。

拆去东篱,补起西壁。

径山门下,人无准的。

有准的,谁委悉。

僧堂觑破香积厨,鸱吻咬杀佛殿脊。

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四月二十五,久晴忽尔雨。

竺士大仙心,东西密相付。

这个犹是时节因缘,未是衲僧门下消息。

北山老大虫,咬杀南山虎。

此间真趣岂容谈,二乐并君已是三。

仁智更烦诃妄见,坐令鲁叟作瞿昙。

(来诗云,二见因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