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shān yŭ gē méi liăn,bō tóng zuì yăn liú。

游人都上十三楼。yóu rén dōu shàng shí sān lóu。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bù xiàn zhú xī gē chuī、gŭ yáng zhōu。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gū shŭ lián chāng chù,qióng yí dăo yù zhōu。

谁家水调唱歌头。shuí jiā shuĭ diào chàng gē tóu。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shēng rào bì shān fēi qù、wăn yún liú。

译文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

①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②游人:指游玩的人。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③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④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⑤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⑥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⑦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⑧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⑨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⑩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赏析

上阕以十三楼为主线,写词人欢饮和游人玩乐。起首“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写景状事,将楼边景物与游人之宴饮融为一体,极有趣味。作者采用移情手法,既写湖光山色之美妙,又暗含宴饮之欢乐。“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继续渲染盛况。作者写只要游人一登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游览扬州竹西亭的唐人,虽未直接描写十三楼,其壮丽景观却呼之欲出。

  下阕以“歌声”为主线,继续写游乐“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写宴饮的酒食,衬托宴席的欢乐氛围,写游人尽兴之趣,隐含在湖光山色里心神俱醉,放浪形骸之意。

  “谁家水调唱歌头”,写在宴会上听人唱《水调歌头》曲。这歌声极其悠扬,“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在湖泊山峦之间缭绕不绝,就连傍晚的云霞都久久不肯散去,好像也被歌声吸引了一样。

  “眉峰与山”、“眼波与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成就了“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绝妙境界,富有诗情画意。该词中比喻、拟人、对比之手法处处皆在,却化于无形,全词通畅绝妙、浑然天成。

  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

背景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人物羲皇上,诗名沈谢间。

漫郎元自谩为官。

醉眼瞢腾、只拟看湘山。

小隐今成趣,邻翁独往还。

野堂梅柳尚春寒。

且趁华灯频泛、酒船宽。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只应飞燕是前身。

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

鸳鸯翡翠两争新。

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禁苑沈沈静,春波漾漾行。

仙姿才韵两相并。

叶上题诗、千古得佳名。

墙外分明见,花间隐约声。

银钩掷处眼双明。

应讶昔时、不得见情人。

美放翁记此,足为后人开游赏之趣。

盖花开三日色变,五日则后半开者盛,先半开者落矣。

歌述此意,使观者有省过雨城西路。

看轻云、弄日花间,微寒如雾。

谁是宣华门守者,报我十分开五。

便痛饮、能销几度。

寄语后来看花客,待看花、莫待开成树。

成树也,半为土。

佺巢蜀锦今何许。

记西湖、聚景村庄,王亭谢墅。

冷落柯丘二三子,更问何园韩圃。

悄一笑、回车竹所。

点点守宫包红泪,纵倾城、一顾倾城顾。

家国事,正何与。

绝念驱群丑,澄心剿万缘。

内枢橐龠息绵绵。

一贯三宫,经纬契周天。

火力温金鼎,明循六百篇。

烹成二八体方圆。

隐映祥光,绰约傲飞仙。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

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

簟纹如水玉肌凉。

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旧屋早易主,新椽办无钱。

帡幪托亲友,蹉跎经岁年。

碎累入安宅,只身出随缘。

引腹挂蛛网,移檐饵羽鲜。

所愧历游赏,不劳携馔筵。

美名吾敢僭,茂实众推先。

但名长乐郡,谁拟地行仙。

玉融未遍眼,银发久垂肩。

何况县十二,欲周里数千。

轩斋或寄寓,宿食辄留连。

公父白日暇,后园清兴牵。

种花成趣易,席草觉情宣。

犬鸡交巷陌,风月自林泉。

匼匝山围野,晴明霞散天。

红萸把虽过,黄菊采犹怜。

咏我昔人文赋,泛渠今酒舡。

搔困麻仙爪,含暄忍客衣。

夜长窗月露成帏。

不说明朝风雨、自当归。

积雪迷松迳,围炉掩竹扉。

床头一味有蹲鸱。

软火深开香熟、已多时。

自得陶朱法,休教懒瓒知。

浪传黄独正甘肥。

紫玉婴儿盈尺、更新奇。

住得如筛雪,方欣有脚春。

谁云三尺不须循。

若是诗僧月下,许敲门。

钜竹多中断,残梅竞小颦。

畦丁说与主林神。

扫洒板桥前径、待吾人。

老懒诗才退,春融醉眼昏。

青山终日对柴门。

柳外断桥流水、几家村。

桃李添新意,池塘失旧痕。

一尊聊复为君温。

倾倒年来酬唱、细论文。

使君紫绶新符竹,叶赪老弟兄。

西风吹棹过湖亭。

杨柳夫渠相伴、也多情。

况是瀛州侣,来同酒盏倾。

白沤浑不避双旌。

一种风流人似、玉壶清。

玉露澄天宇,金风净月华。

满庭秋色木犀花。

记得谪仙初下、五云车。

才业追前辈,人门属当家。

寿觞无惜醉流霞。

闻说姓名潜护、有笼纱。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

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紫绶新符竹,叶赪老弟兄。

西风吹棹过湖亭。

杨柳夫渠相伴、也多情。

况是瀛州侣,来同酒盏倾。

白沤浑不避双旌。

一种风流人似、玉壶清。

瑞彩迎朝日,柔枝绕庆云。

谁将仙种下天阍。

却笑葵杯榴火、俗纷纷。

色映蔷薇水,光浮琥珀尊。

美人浴罢近黄昏。

总把淡妆浓抹、斗芳芬。

解舞清平乐,如今说向谁。

红炉片雪上钳锤。

打就金毛狮子、也堪疑。

木女明开眼,泥人暗皱眉。

蟠桃已是著花迟。

不向春风一笑、待何时。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