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贼平后送人北归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shì luàn tóng nán qù,shí qīng dú bĕi huán。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tā xiāng shēng bái fà,jiù guó jiàn qīng shān。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xiăo yuè guò cán lĕi,fán xīng xiù gù guān。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hán qín yŭ shuāi căo,chù chù bàn chóu yán。

译文

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

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

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

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注释

⑴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⑵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⑶“旧国”句:意谓你到故乡,所见者也惟有青山如故。旧国:指故乡。

⑷残垒:战争留下的军事壁垒。

赏析

这首诗写于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意在伤己独留南方,不能与朋友同来同返,并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

  诗题为“贼平后送人北归”,“贼平”,指公元763年夏历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率残部逃到范阳,走投无路,自缢身亡,“安史之乱”最终被朝廷平定。“北归”,指由南方回到故乡,《新唐书》载司空曙为广平人,这个“广平”,据考证当在今河北或北京境内,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世乱”之时,司空曙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滞留他乡,“独”字含义丰富,一指友人独自北还,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上句“生白发”亦有双重涵义:一是形容乱离中家国之愁的深广,一是说时间的漫长,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九年。“旧国”指故乡,“见青山”是说假如友人回到故乡,田园庐舍肯定是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从这句起,以下都是想象北归人途中的心情和所见的景物。律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颈联及尾联单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这一联点明“残垒”,即残破的壁垒,泛指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因而这一联着重写“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笔力所致,“描尽乱离之后荒乱风景”(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尾联继续虚写友人归途中所见所感。上句写景,“禽”和“草”本无知觉,而曰“寒禽”、“衰草”,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这里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用笔娴熟。

  这是一首酬赠诗,这类题材在“大历十才子”集中比比皆是,但多数思想平庸,艺术才力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这首诗却能独辟蹊径,通过送北归的感伤写出“旧国残垒”、“寒禽衰草”的乱后荒败之景,由送别的感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

背景

这首诗当是于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安史之乱刚结束不久写的。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爆发,持续了八年,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司空曙于安史之乱爆发不久避难到南方,战乱刚平,诗人送同来避难的友人北归,写下了这首诗。作者在乱后为何尚滞留南方,已难以考证。

诗人简介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曙诗有集二卷,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贞元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曙为卢纶表兄,亦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有《司空文明诗集》...► 172篇诗文

诗文推荐

钟一击,耳根塞,赤肉团边去个贼。

有人问我解何宗,瞬若多神面门黑。

诸方浩浩,举古明今。

送人上树,不是好心。

久矣致生刍,斯行夫岂徒。

不惟哀一老。

亦欲识诸孤。

魏笏期传祖,韦经在业儒。

女平仙去早,万事付长吁。

翠岩示徒,千古无对。

关字相酬,失钱遭罪。

潦倒保福,抑扬难得,唠唠翠岩,分明是贼。

白珪无玷,谁辨真假。

长庆相谙,眉毛生也。

多士富文治,明良际盛时。

骚坛先佩印,策阵已搴旗。

西极蹄千里,南溟翼四垂。

疾雷天地板,崩岳鬼神移。

学过三都赋,神超七步诗。

阴何须大赏,鲍谢只平欺。

尺壁光难掩,华钟乡发迟。

人游丹杜窟,凤哕碧梧枝。

汉室方虚席,枚徙复擅词。

数承恩诏见,直赴重官位。

黄阁登清要,苍生息旧疲。

星辰侵屐鸣,桃本傍阶墀。

珂里豪家逐,铜驼乐部随。

行歌金騕裹,醉舞玉参差。

杜曲花偏满,蓬亚酒不辞。

弓开射熊馆,剑倚化龙陂。

秀彦居同寀,轩车出共驰。

侯门相杂还,寒素独吁嘻。

斋榻应容下,仙舟可待追。

亦惭才莫逮,终负志难衰。

攀附羞萝芒,傍徨向路岐。

未酬题柱与,徒抱練丝悲。

幽谷音独梁,监车力尚搜。

泥途淹騄駬,荆汪困黄鹂。

睍还求友,胜骧欲避羁。

愁吟长铗伴,间梦矮阗如。

缝掖今谁贵,乘桴任所之。

短章非善颂,聊以展吾私。

杨子懒属书,平居惟嗜酒。

一沐或弥旬,解酲须五斗。

淡尔轻荣利,何常问无有。

忍忆四马归,行为一麾守。

湘酎自古醇,醽水闻名久。

簿领但盈几,圣经不离口。

湖田赋稻蟹,民讼争◇亩。

兀尔即沈冥,安能知可否。

聊为寄情乐,岂与素怀偶。

藏器思适时,投刃宁烦手。

行当考官绩,忽复困甖缶。

我昔丞历阳,好笔得柳生。

维时习治久,群盗方纵横。

生售数毛颖,一一简择精。

作字可人意,为我供笔耕。

不知二十年。

天下乃复平。

尔贫技不售,我因功无成。

布衫负篛笠,羸然过柴荆。

我老废读书,无意游管城。

千钱与斗米,聊尔饷此行。

归家饱妻子,一笑嘲彭亨。

飞来峰下,打失护身符子,南明山中。

骂詈三平祖师。

阐提薄福,俗眼难窥。

夫是这谓不庵老古锥。

代北生英杰,临戎发策机关报。

两淮平僣乱,二纪并洪钧。

定难诗书将,推忠社稷世。

临分双下泪,每忆每沾巾。

黄中正位,含章居贞。

既长六律,兼和五声。

毕陈万舞,乃荐斯牲。

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旷野行人少,长河去鸟平。

蜀都既平,将臣失律。

此众悍骄,彼民危栗。

当涂叫呶,合万为一。

匪怀则威,帝心是恤。

山平皋垅低,秋深云雨晦。

牧人荷蓑笠,匍伏在牛背。

穉牛先跳逸,两牛追不及。

安得青天出白日,重来缓驱莫相失。

抚我则怀,并人肯来。

降旗出城,并门夜开。

并上既平,吾王休哉。

秋风清,秋月白,秋水共长天一色。

不是心外境,亦非目前法。

可中一见便知归,平步广寒攀桂枝。

张侯白,李侯黑。

硬如绵,软如铁。

蓦路相逢两会家,临济未是白拈贼。

庐山山南刷铜绿,黄金锯解纯苍玉。

庐山山北泼蓝青,碧罗幛裹翡翠屏。

昨日山南身历遍,今朝山北舟中看。

山南是我所部民,山北是我乡中人。

部民乡人何厚薄,有人问我山美恶。

诧南赊得乡里嫌,评北又道月且严。

两平只在一言内,山如西子破瓜岁,山南是面北是背。

梳风洗雨,兰蕙摧残後。

玉蕊檀芳做霜晓。

板桥平,溪岸小。

月下归来、乘露冷,赢得清香满抱。

一枝春在手,细嗅重看,风味人间自然少。

拟欲问东君,妙语难寻,搜索尽、池塘春草。

想不是、诗人赏幽姿,纵竹外横斜,是谁知道。

内安宁。

外端停。

内外无居一览平。

头头物物惺。

*清清。

慧灵灵。

光鉴寒辉入宝瓶。

然化玉瑛。

要栈在户,金奉在庭。

笾豆有践,黍稷非声。

平尽蠲洁,诚通杳冥。

言旋风驷,祚我修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