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满庭芳(小春)

晴皎霜花,晓熔冰羽,开帘觉道寒轻。qíng jiăo shuāng huā,xiăo róng bīng yŭ,kāi lián jué dào hán qīng。

误闻啼鸟,生意又园林。wù wén tí niăo,shēng yì yòu yuán lín。

闲了凄凉赋笔,便而今、不听秋声。xián le qī liáng fù bĭ,biàn ér jīn、bù tīng qiū shēng。

消凝处,一枝借暖,终是未多情。xiāo níng chù,yī zhī jiè nuăn,zhōng shì wèi duō qíng。

阳和能几许,寻红探粉,也恁忄欠人。yáng hé néng jĭ xŭ,xún hóng [tàn,tān] fĕn,yĕ nèn xīn qiàn rén。

笑邻娃痴小,料理护花铃。xiào lín wá chī xiăo,liào lĭ hù huā líng。

却怕惊回睡蝶,恐和他、草梦都醒。què pà jīng huí shuì dié,kŏng hé tā、căo mèng dōu xĭng。

还知否,能消几日,风雪灞桥深。huán zhī [fŏu,pĭ],néng xiāo jĭ rì,fēng xuĕ bà qiáo shēn。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1315 年(元红宗廷祐二年),元朝入主南宋故土已住几十年。为了取得汉人士族的支持,决定重开科举。一些汉族青年,欢欣鼓舞。但张炎对此看待很清楚,借题发挥,揭开元朝统治的真实目的。“小春”即“十月小阳春”。因十月天气和暖如春,故名。恰值秋冬过渡之际,江南出现一种“返春”现象。但随即冷气南侵,萧条的冬天会很快来临。“睛皎霜花,晓融冰羽,开帘觉道寒轻”,写天气转暖。人们卷帘开窗,地上一片皎白。旭日东升后,冰霜被阳光扫尽,也带走了丝寒意。以词人饱经风霜的老眼看来,“寒轻”的感觉只是一种骗人的假象而已,因而随即落笔为“误闻啼鸟,生意又园林”。这体现在他所冠的一个“误”字上。这里并非讲大家的感觉有误,而是说这些啼鸟有“误 ”。啼鸟越欢畅,以为春日来临。越发让人感到其无知之极。这里透露出张炎对待元朝重开科举所持的态度。“闲了凄凉赋笔,便而今、懒听秋声。”既然天气暂时回暖,不必再做《秋声赋》,可以躲进一边作短暂的休憩。词情“顿挫”之处,它重新振起作了一点“ 休整 ”。继而“消凝处、一枝借暖,终是未多情。”“消凝”是“消魂凝魄”表明一种感怀的精神状态。园中偶尔开放的一两朵花,不过是一种“借暖”而已,因此词人“未多情”。“阳和能几许?词情发生极大的转折,在此凭空一转。这一句“换头”,笔力警峭空灵,起到了“转接”作用 。“阳和”典出《 史记·秦始皇本纪 》: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这里用它来比拟皇家的恩泽。“阳和能几许”,暗示了元朝廷的“恩泽”只是骗人之举。那辈稚嫩的孩童们是不可能理解的,他们纷纷出动,寻红探粉,也恁炊人。笑邻娃痴小,料理护花铃。”“笑”字,表示他感到可笑,然而,幼童的无知还不足令人担心 。“却怕惊回睡蝶,恐和他、草梦都醒。”使之忧虑的是 :隐居蛰伏着的“遗民”可千万不能去上当呀。“还知否,能消几日,风雪灞桥深?”这是词人发出的警告。足以提起人们的警惕和深思。小春之后又将是北风猛吹、灞桥雪深的恶劣天气了。“阳和”和“春意”又能何处寻呢!这是一篇描写“小春”时序风光的一首咏物佳作。“小春”天气,冷暖不定。在写景方面,如太阳的融冰化霜,小鸟之啼鸣,孩童寻幽探胜,以及将醒睡蝶之神态,极为传神。作者在咏其物的同时,又给出了其生动的形象。借气候之多变,喻指政治气候之变化无端。以写物之话语实言其志也。

诗人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30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至哉坤元,持载万物。

继天神圣,观世治忽。

颂祗之堂,芳以圭黻,孰为邦休,四海无拂。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黄菊正飘香。

芳事从今鼎鼎来。

看看花片扑楼台。

一和既盎寒如扫,锦绣香中图画开。

凉月如冰,素涛翻雪,人世依约三更。

扁舟乘兴,莫计水云程。

忽到一洲奇绝,花无数、多不知名。

浑疑是,芙蓉城里,又似牡丹坪。

蓬莱,应不远,天风海浪,满目凄清。

更一声铁笛,石裂龙惊。

回顾尘寰局促,挥袂去、散发骑鲸。

蘧蘧觉,元来是梦,钟动野鸡鸣。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

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

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

琼闺钏响闻。

瑶席芳尘满。

要取洛阳人。

共命江南管。

情多舞态迟。

意倾歌弄缓。

知君密见亲。

寸心传玉盌。

阳复今朝,月圆明日,渭溪改观风光。

今枝孕秀,馀庆衍天潢。

诞降真英间世,群仙贺、喜萃华堂。

那勘见,灵椿未老,丹桂两芬芳。

烛摇,香雾拥,翠蛾歌舞,齐上椒觞。

且殷勤仰祝,华算等天长。

况蕴智谋韬略,维城志、屏翰君王。

待收取、平戎功业,军国赖平章。

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

最愁人。

长安多少利名身。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

且留春。

今年阳初花满林。

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谢纷交转。

我君边戍独稽沉。

执袂分别已三载。

迩来寂淹无分音。

朝悲惨惨遂成滴。

暮思遶遶最伤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

蓬首乱鬖不设簪。

徒飞轻埃舞空帷。

粉筐黛器靡复遗。

自生留世苦不幸。

心中惕惕恒怀悲。

穆穆皇祖,丕昭圣功。

声律身度,乐备礼隆。

祗芳旺币,祀于合宫。

玉帛万国,驩心载同。

纯诚昭融,芳美嘉玉。

肃将二精,以享以奠。

休光四弃,灵祗来燕。

其祥伊何,永世锡义。

笔兹东土,含润无疆。

维时发春,嘉荐令芳。

祭用藐沈,顺性含藏。

不涸不童,诞降祺祥。

秋未霜,菊正芳。

千朵万朵香吐蕊,三枝两枝金样黄。

不作世谛流布,亦非佛法商量。

九月九日是重阳。

男作行尸,女为走骨,爷娘总是骷髅。

子孙后代,番作小骷髅。

日久年深长大,办资财、匹配骷髅。

聚满堂活鬼,终日玩骷髅。

当家骷髅汉,忙忙劫劫,长养骷髅。

有朝身丧,谁替你骷髅。

三寸主人气断,活骷髅、相送死骷髅。

休悲痛,劝君早悟,照管你骷髅。

锁香亭榭。

花艳烘春曾卜夜。

空想芳游。

不到秋凉不信愁。

酒迟歌缓。

月色平分窗一半。

谁伴孤吟。

手擘黄花碎却心。

雨送凉来,风将云去,晚天千顷玻璃。

婵娟依旧,出海较些迟。

玉兔秋毫可数,疏星外、乌鹊南飞。

今何夕,空浮大白,一笑共谁持。

团栾,成露坐,云鬟香雾,玉臂清辉。

任短髭争挽,问我归期。

三弄楼头长笛,愁人处、休苦高吹。

沈吟久,支颐细数,四十九年非。

四岳之裔,凉彼武王。

发扬蹈厉,周室用昌。

追对斋食,简册增芳。

升币以奠,声筦锵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