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shŭ jiān máo wū xián lín shuĭ,[zhăi,zé] shān duăn mào chuí yáng lĭ。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huā shì qù nián hóng,chuī kāi yī yè fēng。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shāo shāo xīn yuè yăn,wŭ zuì xĭng lái wăn。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hé wù zuì guān qíng,huáng lí sān liăng shēng。

译文

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注释

(1)闲:悠闲,闲适。

(2)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3)梢梢:树梢。

(4)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5)偃:息卧。

(6)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赏析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背景

关于《菩萨蛮》创作时间,宋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小序记曰:“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按黄庭坚与王安石同时而年辈稍晚,所记当有据,可信。由此可知该词作于词人晚年罢相后隐居江宁(今南京)钟山半山园时。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761篇诗文

诗文推荐

瑶轩倚槛春风度。

柳垂烟,花带露。

半闲鸳被怯馀寒,燕子时来窥绣户。

殷勤欲送春归去。

白首题将断肠句。

春去自依依。

欲归无处归。

天涯同是寓。

握手留春住。

小住碧桃枝。

桃根不属谁。

野缆闲移石笋江。

旁人争看老眉庞。

铺月席,展风窗。

飞来何处白鸥双。

我因醉里曾疏脱,誓不衔杯。

识破浮财。

气不闲争色怎埋。

免非灾。

重重得遇修行做,洗涤灵台。

保护灵胎。

直待灵珠变个孩。

赴蓬莱。

智度菩萨母,容受一切法。

然於一切法,而离分别相。

分别即离,诸法如如。

蜀江万派朝沧海,闽岭千寻插太虚。

银筝旋品。

不用缠头千尺锦。

妙思如泉。

一洗闲愁十五年。

为公少止。

起舞属公公莫起。

风里银山。

摆撼鱼龙我自闲。

全真门户,清净根源。

住行坐卧归元。

日用时时擒捉,意马心猿。

常行无憎无爱,便施恩、先复雠冤。

下手处,练冲和修补,有漏之园。

瑞气祥光深处,收神水,徐徐自没潺ё。

红锦蛇儿虽小,闲视灵鼋。

两般混成一物,现元初、性月团圆。

恁时节,礼重阳师父太原。

昔年曾到神清洞。

笑领希夷非夙梦。

看时须到月边乌,养处且论铅与汞。

土膏仍有黄芽动。

神水浇香灵气种。

夜深谁伴玉琴闲,鹤在九华松露重。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破襕衫,闲拦擞。

穴鼻针,穿不透。

穿得透,日出扶桑,朝朝如旧。

无丝线,拽不断。

尽力提撕,日势稍晚,驴年成片段。

玉友避嫌,竹奴专宠。

听官丐闲,诗勇不将。

约阁江梅远近山,一天风月绕柴关。

休言鸟断人?绝,觅句逋仙正不闲。

诗人只合住茅屋,天下未尝无菜羹。

先生老去饮无兴,居士病来闲有余。

犹觉醉吟多放逸,不如禅坐更清虚。

[予先有醉吟先生传,今故云。

]柘枝紫袖教丸药,羯鼓苍头遣种蔬。

却被山僧戏相问,一时改业意何如?

游人占却岩中屋。

白云只向檐头宿。

谁解探玲珑。

青山十里空。

松篁通一径。

噤嘇山花冷。

今古几千年。

西乡小有天。

梧桐叶上秋萧瑟。

画阑桂树攒金碧。

花底最风流。

相逢不上楼。

数枝添宝髻。

滴滴香沾袂。

杯到莫留残。

雾窗疑广寒。

岁寒之容,高岩雪松。

清白之胸,冷月霜钟。

种田博饭,地藏之春农;

明镜非台,黄梅之夜舂。

百草头上闲和尚,而今何处不相逢。

天然不比花含粉。

约月眉黄春色嫩。

小桥低映欲迷人,闲倚东风无奈困。

烟姿最与章台近。

冉冉千丝谁结恨。

狂莺来往恋芳阴,不道风流真能尽。

门外迢迢行路。

谁送郎边尺素。

巷陌雨余风,当面湿花飞去。

无绪。

无绪。

闲处偷垂玉著。

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

绿窗窈窕。

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

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

自长啸。

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

碧天秋浩渺。

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

山空翠老。

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

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

境深悄。

比斜川,又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