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贺新郎(再用前韵)

鸟倦飞还矣。niăo juàn fēi huán yĭ。

笑渊明、瓶中储粟,有无能几。xiào yuān míng、píng zhōng chŭ sù,yŏu wú néng jĭ。

莲社高人留翁语,我醉宁论许事。lián shè gāo rén liú wēng yŭ,wŏ zuì nìng lùn xŭ shì。

试沽酒、重斟翁喜。shì gū jiŭ、[zhòng,chóng] zhēn wēng xĭ。

一见萧然音韵古,想东篱、醉卧参差是。yī jiàn xiāo rán yīn yùn gŭ,xiăng dōng lí、zuì wò [cān,cēn,shēn] [chā,chà,chāi,cī] shì。

千载下,竟谁似。qiān zài xià,jìng shuí sì。

元龙百尺高楼里。yuán lóng băi chĭ gāo lóu lĭ。

把新诗、殷勤问我,停云情味。bă xīn shī、yīn qín wèn wŏ,tíng yún qíng wèi。

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bĕi xià mén gāo cóng [lā,lá,lă,là] luō,hé shì xū rén liào lĭ。

翁曾道、繁华朝起。wēng céng dào、fán huá cháo qĭ。

尘土人言宁可用,顾青山、与我何如耳。chén tŭ rén yán nìng kĕ yòng,gù qīng shān、yŭ wŏ hé rú ĕr。

歌且和,楚狂子。gē qiĕ hé,chŭ kuáng zĭ。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期同上。再用前韵:即指用上篇《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之韵。  韵同上篇,意亦“停云”抒怀,兼思亲友。上片纯从渊明落笔,实是自况“停云”生涯和诗酒情趣,结韵尤显。下片不谓己思友,却言友思己,亦“对面写来”手法。以下称时局危艰,惟与山水结伴,绝不苟合从政。  ②“鸟倦”句:谓渊明隐退柴桑,喻己归来瓢泉。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笑渊明”两句:谓渊明存粮无多,生活清贫。《归去来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陶靖节集注》注引苏东坡云:“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  ④“莲社”三句:谓渊明与莲社高贤诗酒相娱。《莲社高贤传》:“时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李元中《莲社图记》亦云:“远师爱之,欲留不可,又常令人沽酒引渊明来。”莲社:东晋慧远法师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因寺中多白莲,称莲社。  ⑤“一见”两句:萧闲古朴,仿佛想见渊明醉卧东篱风神。醉卧东篱:见前《水调歌头》(“今日复何日”)注②,又见前《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注③。参差:近似,差不多。  ⑥“千载”两句:千百年来有谁真率似渊明。  ⑦“元龙”三句:谓友人频频来诗问候。元龙:陈登字元龙,百尺高楼事见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注⑦,此借指友人。或谓即指陈亮,稼轩与陈亮昔有鹅湖之会,会后互相唱和。稼轩《贺新郎》和词云:“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即以元龙指陈亮。停云:陶渊明有《停云》诗,稼轩瓢泉居处有“停云堂”。  ⑧“北夏门”两句:谓时局危艰,独木难支大厦之既倒。《世说新语·任诞篇》:“任恺既失权势,不复自检括。或谓和峤曰:‘卿何以坐视元裒败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门,拉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拉:崩塌,断裂。料理:《世说新语·简傲篇》:“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馀参前《沁园春》(“叠嶂西驰”)注⑥。  ⑨繁华朝起:陶渊明作《荣木》诗四章,以依道立善自勉,其二诗云:“繁华朝起,慨暮不存。”以鲜花朝开暮落,喻人应珍惜时光。  ⑩“尘土”两句:谓惟与青山为伴。“尘土”句:未详何指。宁:岂。  ⑾“歌且”两句:谓和楚狂人之《凤兮歌》,即意在谢仕。楚狂接舆事见前《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注③。-----------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此心如江水,日夜东复东。

不惟爱吾庐,顾瞻几临风。

向来御史驄。

在我何得失,人自分悴丰。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始信画前原有易,自从删后更无诗。

绛英琼粒傲霜前,冷落池台亦自妍。

去腊陈三劄,兹秋奉九筵。

群英俱有赋,孤迹敢无篇。

宗祀新隆礼,宸衷上格天。

虚明融寂寞,大化合敷宣。

近骇边烽急,前惊内寇连。

鬼神虽然佑,刑政谨将然。

咸谓公私杂,希聆宰相贤。

积深千万弊,任止二三年苟且姑循旧,嗟咨亦屡传。

旱蝗难熟视,殍殣惨相联。

寒后裘方索,薪间火已然。

冕旒几咫尺,轩陛隔天渊。

善颂无谀语,愚衷有至虔。

明哲煌煌,照临无疆。

绍述先志,寔宣重光。

诒谋燕翼,率由旧章。

苾芬孝祀,降福穰穰。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

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

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

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

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

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

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

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

芒鞋着层丘,甘若卧华屋。

了然非梦觉,似是前境熟。

行行上青冥。

下视八荒促。

回溪绾文练,叠障环群玉,厨烟起城隅,远借晴林绿。

恍疑坐虚堂,淡墨写缣幅。

缅怀季与刘,静躁等臧谷。

身名千载后,岩影空贵躅。

霜林木叶下,悲籁喧寒谷。

我如凌风翰,不受世网束。

团浦白毡帐,清夜倘可卜。

更随孤月来,一洗昏衢目。

笑中声远。

走向曲房花树畔。

拥在尊前。

顿觉春温却夜寒。

愿酬心满。

只得教伊频劝盏。

缓唱何妨。

贴体衫儿扑扑香。

何人戴目倚钱神,更问吾徒拂甑尘。

醉缬不供诗客眼,弊裘应广文贫。

坐看十日渑为雨,遥想千家桂作薪。

贷子曲身当得句,地炉分施腊前春。

昼得游嬉夜得眠。

农桑欲遍楚山川。

问看百姓知公否,馀子纷纷定不然。

思主眷,酌民言。

与民称寿拜公前。

只将心与天通处,合住人间五百年。

白发风前酒,黄花雨后镫。

把雪冰心,钧韶手,飞上青云时早。

红尘难染著,十年前曾坐,凤池鳌岛。

晕锦锵环,重金压带,相去能争多少。

从容何心问,到如今都领,绣春花草。

算耐处光阴,淡中滋味,世人那晓。

笺天新有稿。

要归去、盘礴山阴道。

便整顿、随琴霜鹤,带石秋兰,约松乔、倚风清啸。

争奈俞音杳。

明月棹、又还停了。

但珍重、经纶料。

时来须做,休管急流人笑。

功名尽迟尽好。

逢人借问春归处。

遥指芜城烟树。

收尽柳梢残雨。

月闯西南户。

游丝不解留伊住。

漫惹闲愁无数。

燕子为谁来去。

似说江头路。

直下是,直下是。

这边那边,满眼满耳。

绵绵兮长存,湛湛兮不痕,拟议依前隔海门。

锦帐如云处。

高不知重数。

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燕飞泥污。

问花花诉。

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仁行如天,篇覆无偏。

功济九有,恩济八埏。

齐民受康,朝野晏然。

声壤歌谣,四十二年。

簇簇红云冷欲凝。

东风特地唤花醒。

数枝夜色当银烛,一段春娇入画屏。

如有恨,似多情。

柳边莺语十分明。

柳边莺语如何说,莫笑梅花太瘦生。

槐竹之与居,栩栩乎华胥。

予方发韩滉之连舻,午阴这繁维,以驱原显之车。

盖健羡乎一身之闲,所以纵玩乎八体之书。

白藕峰前,纤尘不立。

报慈门下,水泄难通。

既是纤尘不立,水泄不通。

五叶一华分布后,寥寥千古散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