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
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谷纹初遍。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
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
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
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苹花怨。
采香幽径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
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谷纹初遍。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
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
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
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苹花怨。
采香幽径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注释】:王沂孙是一个特别善于状物的词人 。 在他的笔下 ,无论梅花 、春水、柳或落叶,都给人以清新的感受。“柳下碧粼粼 ,认麴尘乍生,色嫩如染。”杨柳阴下,清碧波荡漾。麴尘 ,麴上所生一种菌 ,色嫩黄,和春水相似,嫩绿带黄,似乎是染成的一样。所以说春水范成大《谒金门》词 :“塘水碧,仍带麴尘颜色”,写春水的嫩绿。“清溜满银塘,东风细 ,参差縠纹初遍。”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中有 :“银塘泻清溜 。”縠是绉纱,蔡伸《醉落魄》:“波纹如縠,池塘雨后添新绿!”清水溢满池塘,徐徐的春风拂过,波纹如纱纹。“别君南浦 ,翠眉曾照波痕浅”。南浦,这里是泛称。陆游《重游沈园》诗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和此句写法相类回忆重点还是放在春水上。南浦送别,翠眉映波。下二句紧承昔游回忆:“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重到却是春水满溢,水面上又添上几片落花。伊人已不见,前迹都成迷,只有流水落花,春光被辜负了。上片思念离别的妻子 ,下片再展开眼前春水境界、春水画面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春水像葡萄酒的色泽 ,加上水面轻鸥正拍打翅膀飞,还杂着翩翩乳燕 ,好一幅自然 ,优美的胜景。叶禁得曾有句:“葡萄涨绿,半空烟雨”,与此写法类同 。“帘影蘸楼阴”词人多喜欢用蘸字,意谓是小楼倒影,包括帘影象是浸蘸在池塘水里。看到水中楼帘倒影 ,词人心中泛起几许相思 。 所以接着说:“芳流去 ,应有泪珠千点。”这几句句有水,以水写相思。语意通,而字又不重。“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薠花怨。”“沧浪一舸”意为离人江上乘舟远行。“断魂重唱薠花怨 ”指令家中采薠人魂断的相思幽怨。这句是想象妻子在汀洲采薠重唱起相思怨词。“ 采香幽泾鸳鸯睡 ”采薠的幽泾边鸳鸯成双睡卧,勾起妇人心事满腹无处诉 。“谁道湔裙人远”指旅外的人,有谁肯想着家中“ 湔裙 ”人在遥远的家乡。“湔裙”也是点出春水的。六朝唐宋风俗 ,三月三日在水中洗裙裳 ,作祓除 。“沧浪一舸 ”起到末尾 ,都是写想象中妻子对自己的望断秋水而不得见的幽怨。自然景物和人们相伴相依,作为主体的人的感受不同,则景物有别。因此咏物中常以回忆中印象最深的生活情思衬映,才能写出自然景物的美的形象,不加阐明,其义自明。王沂孙的《南浦》咏春水,通过离情写春水就具备上述特点。词一字不提春水,但句句贴切春水。不但直接为春水涂色 ,回忆处也都是春水画境 ,而且是有生活画、风俗画意味。
说西江近事最销魂,啼断竹林猿。
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
争拥红妆北去,何日遂生还。
寂寞词人句,南浦西山。
谁向长生宫殿,对君王试鼓,别鹄离鸾。
恐未歌此曲,先已惨天颜。
只小姑端然未去,伴彭郎烟水月明间。
终古是,银涛雪浪,雾鬓风鬟。
芳洲生萍芷。
宿雨收晴浮暖翠。
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
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
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
十二栏干慵遍倚。
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
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归帆夕阳里。
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君不见官渡河两岸,三月杨柳枝。
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绿丝。
花作铅粉絮,叶成翠羽帐。
此时送远人,怅望春水上。
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
夹郎木兰舟,送郎千里行。
郎把紫泥书,东征觐庭闱。
脱却貂襜褕,新著五彩衣。
双凤并两翅,将雏东南飞。
五两得便风,几日到扬州。
莫贪扬州好,客行剩淹留。
郎到官渡头,春阑已应久。
殷勤道远别,为谢大堤柳。
攀条倘相忆,五里一回首。
明年柳枝黄,问郎还家否。
去年暑雨钩盘,夜阑睡起同征辔。
今年芳草,齐河古岸,扁舟同舣。
萍梗孤踪,梦魂浮世。
别离常是。
念当时绿鬓,狂歌痛饮,今憔悴、东风里。
此去济南为说。
道愁肠、不醒犹醉。
多情北渚,两行烟柳,一湖春水。
还唱新声,后人重到,应悲桃李。
待归时,揽取庭前皓月,也应堪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