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错欢喜 一作: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放过 一作:放出)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拦,阻挡。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东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临海令君一念作,猿鸟未知泉已觉。
殿脚西头苍石根,向来元无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鹤古祠烟雨蒙。
父老思君难弃得,登亭饮泉三叹息,祝君公台寿千百!
犹记端门外,鞭袖五更寒。
一声天上钟柝,金锁掣重关。
君向紫宸上阁,我侍玉皇香案,都号舍人班。
梦觉帝乡远,相对两苍颜。
玉围腰,金系肘,绣笼鞯。
乡人衮衮严近,五马度荆山。
收拾五湖气度,卷束蟠胸兵甲,春意满人间。
天锡公纯嘏,气象自平宽。
四大元无我,五蕴本来空。
休争人与我,逞英雄。
贵贱贤愚,到了梦魂中。
百年亲眷属,电里红光,早宜各自牢笼。
劝君勤修炼,常照主人公。
来时无一物,去时空。
人生有限,贪爱转无穷。
不如随分过,一点灵光,自然明月清风。
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维摩定自非病,谁遣文殊。
白头自昔,叹相逢、语密情疏。
倾盖处,论心一语,只今还有公无。
最喜阳春妙句,被西风吹堕,金玉铿如。
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予。
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
归去也,绝交何必,更修山巨源书。
暖律未回春时候。
向旧根、腊底红先透。
玉有冷香,粉无纤垢。
更饶雪里还清瘦。
琳宫拟诏风流守。
任折来、深醮金杯酒。
欲赏一枝,樽前为寿。
愿公归作调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