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侧犯·咏芍药

恨春易去。hèn chūn yì qù。

甚春却向扬州住。shèn chūn què xiàng yáng zhōu zhù。

微雨。wēi yŭ。

正茧栗梢头弄诗句。zhèng jiăn lì shāo tóu nòng shī jù。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hóng qiáo èr shí sì,zŏng shì xíng yún chù。

无语。wú yŭ。

渐半脱宫衣笑相顾。jiàn bàn tuō gōng yī xiào xiāng gù。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jīn hú xì yè,qiān duŏ wéi gē wŭ。

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shuí niàn wŏ、bìn chéng sī,lái cĭ gòng zūn zŭ。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hòu rì xī yuán,lǜ yīn wú shù。

寂寞刘郎,自修花谱。jì mò liú láng,zì xiū huā pŭ。

赏析

开头“恨春易去”四字笼罩全篇,是命意所在。“甚春却向扬州住”,用疑问的语气表现出对比之意和咏叹之情。暮春时节,花事渐阑,别的地方已是春色无多,而在扬州,春意独多,春天好像对这座美丽繁华的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故而迟迟不愿离去。“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茧栗,本言牛犊之角初生,如茧如栗,见《礼记·五制》。任渊注黄庭坚《广陵早春》诗“红药梢头初茧栗”句,谓“此借用以言花苞之小”。白石此句即本于黄诗。此刻,细雨如烟,芍药枝头的蓓蕾,吮吸甘霖,生机勃发,孕育着醉人的诗意。“弄”字下字极工。“红桥二十四”,指扬州的风流名胜二十四桥,桥边芍药弥望。“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至北宋已仅存七桥(沈括《梦溪笔谈》卷三注),此言其多而已。红桥、碧水、明月、名花、美人,加上那仙乐一般的箫声,多么令人神往!“总是行云处”似借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来描写仕女如云,从而给红桥一带涂上一层玫瑰色的浪漫光彩。以下由写人采用比拟的手法写芍药的曼妙风情:“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芍药的蓓蕾在雨露的滋润和游人的瞩目下,悄悄地开放了。她们半裹红妆,微露笑靥,深情地顾盼着来来往往的观赏者(包括词人自己)。此句写芍药之有情,正人之有情也。此视《扬州慢》“念桥边江药,年年知为谁生?”何如?此句之妙,可与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六丑》相媲美)。句意隐含着我已无福消受的意思,为下片写自己迟暮之悲张本。

  “金壶细叶”展示的是盛开的芍药。硕大的金红色花朵,衬以细密的绿叶,显得分外明艳惊人。“千朵围歌舞”美貌的女郎在花丛中尽情地唱着、跳着,应和春的旋律。这声色交融、春情激荡的场面,顿时勾起词人的迟暮之感。“谁念我鬓成丝”化用“红药梢头初茧栗,扬州风物鬓成丝”(黄庭坚《广陵早春》)之句,扬州风物虽好,无奈自己已两鬓斑白,置身于粉红黛绿之间,显得多么地不相称。白石布衣清客一生,多依名公臣卿,但生性孤傲,不合众流。故词中每于众人欢乐之际反写己之清苦寂寞。他如《庆宫春》,本是四人同游,偏写出“老子婆娑,自歌自答”;《鹧鸪天》写赏灯之乐,偏写出自己“少年情事老来悲”。结末以刘攽自况。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攽的著述除《彭城集》、《公非先生集》等外,还有一卷《芍药谱》,可惜已经失传。“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意思是说:待到春尽夏来,名园绿肥红瘦之时,我愿意默默无闻地为芍药编修花谱。此与苏轼《贺新郎》“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同一意境。“寂寞”二字,与“自”字相映合,充满苦涩滋味,映现出类似“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心境,读来倍觉情深意切。

  昔人评论姜词,认为清远空灵是其基本特色。张炎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姜词之所以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原因在于作者有着丰富的美感经验,能够在感受、记忆、思考、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然后选用清新秀逸的言辞,把它化作动人的意象。这类意象或意境总有些迷离恍惚,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唯其如此,言外之意,画外之境才更加繁富,更加耐人寻味。这首词就大量采用比拟、双关的修辞手法,以物拟人,写物兼写人。物与人犹形与影,若合若离,显得明明丽丽而又影影绰绰。遗其形而得其神。像“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以多情的人来比拟无情的花,以人的情态来表现花的容貌,妙不可言。联系上文“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前者描述欲放未放的花苞,这里展示已开但未全开的花朵。而联系下文“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写花之外,又分明是在写人,由扬州风物写到扬州风情,从而勾出“鬓成丝”的迟暮之感。这样,就大大丰富了作品“恨春易去”的命意。遗貌取神,离形得似,这大概就是构成清空高远境界的一种有效手段。

  姜夔还惯于采用避实就虚、提空写景的方法。例如芍药枝头的蓓蕾,在春雨的催发下迅速膨大,不断发生变化。那过程,那状态,极其微妙,无法实言。在姜夔的笔下,它表现得非常简洁,也非常生动:“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弄诗句”是酝酿诗情的意思,它确乎比较抽象,没能把花苞受雨后迅速发育成长的状况具体地显示出来,但却深刻地揭示出变化的微妙以及含蕴其间、难以言说的诗意美。

背景

这是一首吟咏芍药风情,描写扬州景物的咏物词。

  姜夔的咏物词,不重在描摹物态的外形,而是遗其外形,重在神似,即摄取事物之神理,因而能达到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姜夔游历扬州,反映在作品中可以查考的有两次:一次是公元1176年(孝宗淳熙三年),他二十来岁,因事路过这座古城,目睹经过战火洗劫的萧条景象,感慨万端,于是创作了名篇《扬州慢》,以寄托自己的“黍离之悲”;一次是公元1202年(宁宗嘉泰二年),他重游扬州,已人到中年,时值暮春,芍药盛开,歌舞满城,词人置身于名花倾国之中,顿生迟暮之感。这后一次就是《侧犯·咏芍药》的缘起。

诗人简介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330篇诗文

诗文推荐

节运同可悲。

莫若春气甚。

和风未及燠。

遗凉清且凛。

灵园同佳称。

幽山有奇质。

停采久弥鲜。

含华岂期实。

长愿微名隐。

无使孤株出。

可怜拾得,侧望徒劳。

墨有消时恨不消。

玲珑类丹槛。

苕亭似玄阙。

对凤悬清冰。

垂御览作乘。

龙挂明月。

照粉拂红妆。

插花理云发。

玉颜徒自见。

常畏君情歇。

系缆旋编新箬笠,喜晴仍晒旧蓑。

岸飞柳絮河豚上,春涨几添一尺肥。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

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

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

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

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

我来悼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

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

急雨惊秋晓。

今岁较、秋风早。

一觞一咏,更须莫负、晚风残照。

可惜莲花已谢,莲房尚小。

汀苹岸草。

怎称得、人情好。

有些言语,也待醉折,荷花向道。

道与荷花,人比去年总老。

春堤长,春草浅,此地吴王曾走犬。

猎场四面围画旗,红炬照辇还宫迟。

割鲜夕宴谁共食,台上西子非樊姬。

春苑年来草仍绿,韩卢已去多麋鹿。

君不见汉皇纵狗殊有功,逐兔直到乌江东。

遇酒当歌酒满斟。

一觞一咏乐天真。

三杯五盏陶情性,对月临风自赏心。

环列处,总佳宾。

歌声缭亮遏行云。

春风满座知音者,一曲教君侧耳听。

虞山峨峨兮出云油油,胡敛其施兮弗雨九州。

下有蛟龙兮海波横流,谁使子来兮从伯氏以游。

朝于兮望岐周,国有祀兮有何求?

唐虞逝兮道阻修,惭德舆兮干戈日休。

思夫人兮心焉孔忧。

红药开时人可怜,烂云明锦破晴烟。

雍容近待千花右,绰约翻阶四户前,不分柳条开白眼,直愁榆叶散青钱,我来偶落东风后,只有鲛绡处处传。

如珪信非玷。

学月但为轮。

机杼蘼芜妾。

裁缝箧笥人。

摇风入素手。

占曲掩朱唇。

罗袖幸拂拭。

微芳聊可因。

杜牧寻春苦未迟,水晶宫里旧题诗。

小鬟莫讶腰如束,善唱白家《杨柳枝

宿雨初晴,花艳迎阳,槛前如绣如绮。

向晓峭寒轻,窣真珠十二。

正朝曦、桃杏暖,透影帘栊烘春霁。

似暂隔、祥烟香雾,朝仙侣庭际。

更值迟迟丽日。

且休约寻芳,与开瑶席。

未拟上金钩,尽围红遮翠。

命佳名、坤殿喜,为写新声传新意。

待向晚、迎香临月须卷起。

十步宫香出绣帘。

恼人帘底月纤纤。

五花骄马垂杨渡,孤负仙郎侧帽檐。

秋澹澹,酒厌厌。

新诗和恨入香奁。

相思恰似鸳鸯锦,一夜新凉一夜

东君已了韶华媚。

未快芳菲意。

临居倾倒向荼コ。

十万宝珠璎珞、带风垂。

合欢翠玉新呈瑞。

十日傍边醉。

今年花好为谁开。

欲寄一枝无处、觅阳台。

腕弱复低举。

身轻由回纵。

可谓写自欢。

方与心期共。

碧天无际,乍雨清烟霭,风开云月。

人在南楼,剧谈胜咏,拥碧油旌节。

银阙腾辉,冰轮驾彩,颢气资高洁。

大星不见,更容萤火明灭。

须烦翠杓琼杯,华笺象管,与我酬清绝。

谁使琵琶声到耳,轻赋荻花枫叶。

露脚斜飞,河阴低转,香篆环三杰。

莫辞终日,舞腰重看回雪。

秦皇酒瓮边,古有钓鱼矶;

我来必竟日,时挈双鲤归。

白鹭真可人,常先孤棹飞。

高咏江练句,今人忆玄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