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晚秋夜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bì kōng róng róng yuè huá jìng,yuè lĭ chóu rén diào gū yĭng。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huā kāi cán jú bàng shū lí,yè xià shuāi tóng luò hán jĭng。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sài hóng fēi jí jué qiū jìn,lín jī míng chí zhī yè yŏng。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níng qíng bù yŭ kōng suŏ sī,fēng chuī bái lù yī [shang,cháng] lĕng。

赏析

历代诗家惯将白居易、元稹看成一个诗派,而以通俗归结。其实,元、白虽以通俗而驰誉诗坛,但他俩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习惯、出身、经历不同,其诗风亦迥然有别。苏轼曾说:“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谓轻,并非轻薄、轻佻,而是轻浅、轻艳。它虽也尚俗,但色泽鲜丽,色彩斑斓,兼纤秾、繁缛之美;而白居易则崇尚一个淡字。因此元稹为艳俗,白居易为淡俗。元长于涂色,白擅于白描。清代诗评家田雯在《古欢堂集》中评:“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所以,白诗的通俗是浅、淡、清,这与元诗的轻、浓、艳大不相同。白居易也直言不讳地称他自己“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自吟拙什因有所怀》)。淡,正是白诗的一大特点。它淡而有味,极有韵致。不仅如此,白居易不但宣称他的诗风崇尚一个淡字,同时,又公开地排斥一个艳字。但这种艳,并非绮丽、纤秾,而是一种淫靡之风,因此他在给元稹的诗序中声称他的诗“淫文艳韵,无一字焉”(《和答诗十首序》)。在写给皇帝的《策林》中,他也强调“删淫辞,削丽藻”。在白居易的诗中,虽偶见绮丽,但并不占主导地位。《晚秋夜》就是一首融通俗、绮丽于一体的佳篇。它的特点可用浅、淡、清、丽来概括。

  所谓浅,就是浅显通俗,琅琅上口,不饰典故,不用奥语;所谓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所谓清,就是气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谓丽,就是容光焕发,天真纯净,文采斐然,姿容秀美。首联写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在这里,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颔联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这里,以“花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颈联由植物转入写动物。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这里,以“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以“觉秋尽”对“知夜永”,以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尾联又回到写人上来。这就是首联所写的“愁人”,他“凝情不语”,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

  俗与雅,没有明确界限,而是相反相成的。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方为上乘。黄庭坚强调过“以俗为雅”(《再次杨明叔韵·引》),吴讷也注重“由俗入雅”(《文章辨体序说》)。而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唐代诗评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元稹看成是“上入室”者,而“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即将元、白都视为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诗人。可见雅,并不排斥通俗的。至纯的雅,往往古奥、凝重,而缺乏明了性和群众性;如雅中含俗、寓俗于雅、由雅返俗,则无俗的痕迹,却有俗的滋味,无俗的外形,而有俗的神韵。这种俗,是雅的极致,也是俗的极致。因为它已非纯粹的俗,而是含雅之俗,这就高于一般的俗。《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此诗就是如此。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30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单于系颈须长索。

捷书新上油幕。

尽沈边柝也,更底问、悲笳哀角。

衰翁七十迎头了,先自来、声利都薄。

归计犹未托。

又一叶、西风吹落。

谁将妙笔。

写就素缣三百匹。

天下应无。

此是钱塘江上图。

一般奇绝。

云淡天低秋夜月。

费尽丹青。

只这些儿画不成。

衰飒仪容,僶俛颓慵。

玲珑岩寺,夭矫云松。

艳冷晚秋菊,韵清霜晓钟。

刹刹尘尘三昧事,知音何处不相逢。

人间鬓发随秋换。

天上月明秋又半。

月边仍有女乘鸾,万古与谁期汗漫。

天翁苦被闲人管。

月好却嫌秋夜短。

如何能得夜年长,月也长如今夜

谁将妙笔。

写就素缣三百匹。

天下应无。

此是钱塘江上图。

一般奇绝。

云淡天低秋夜月。

费尽丹青。

只这些儿画不成。

中秋谓无酒,忽有携酒者。

联翩二三客,柴门系嘶马。

膨脝两大瓮,待月列堂下。

空庭碧天天阔,秋色极潇洒。

皓魄初未出,稍觉云暗野。

须臾冰团挂,细字可读写。

琵琶拨旁行,此曲岂和寡。

村伎杂南北,焉有容色冶。

老夫但满饮,不复记杯斝。

嘲诙颇恶剧,罚筹不吾舍。

自从历丧乱,万事付苟且。

应接日纷糅,口耳似聋哑。

久旱百谷死,心望时雨泻。

虽逢芳醑溢,更着纖指把。

丈夫忽有念,外物皆土苴。

客去欲夜半,一笑真醉也。

虎已伏,龙已降,猕猴不复窥六窗。

万籁无声秋夜静,一轮明月照西江。

户外井桐飘。

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

已觉秋声引雁高。

罗带束纤腰。

自剪灯花试彩毫。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

为问江头早晚潮。

西风明月临台榭。

准拟中秋夜。

一年等待到而今。

为甚今宵陡顿、却无情。

_娥应怨孤眠苦。

取次为云雨。

素蟾特地暗中圆。

未放清光容易、到仙源。

少年才把笙歌盏。

夏日非长秋夜短。

因他老病不相饶,把好心情都做懒。

故人别后书来劝。

乍可停杯强吃饭。

云何相遇酒边时,却道达人须饮满。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

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

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

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

纵有荷纫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

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逍遥自在。

去去来来无挂碍。

一片灵空。

处处圆明无不通。

无分内外。

莹彻周沙含法界。

遍照无私。

明月高穹秋夜时。

桃李不如菊,露下花开意自足。

菊亦谢桃李,妖葩艳萼能入俗。

把菊比君君更清,爱菊肯教陶令独。

君今渐作富贵家,平头奴子红腰束。

人谁敢号髯参军,见者面柔辞气曲。

唯有禅翁向晚秋,东篱细步想风流。

月色四时好,秋光君子知。

南山昨夜雨,为我写清规。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飔.仙家缥缈弄,仿佛此中期。

新秋清夜月当空,弭楫驼桥意象雄。

销恨难求贤士酒,扬尘厌共庶人风。

市声暂息更筹永,渔唱频惊客梦中,绀碧琉璃千顷净,顽仙常占水晶宫。

蟾宫仙种,几日飘鸳甃。

密叶绣团栾,似翦出、佳人翠袖。

叶间金粟,蔌蔌糁枝头,黄菊嫩,碧莲披,独对秋容瘦。

浓香馥郁,庭户宜熏透。

十里远随风,又何必、凭阑细嗅。

明犀一点,暗里为谁通,秋夜永,月华寒,无寐听残漏。

月窟秋清桂叶丹。

仙家酿熟水芝残。

香来宝地三千界,露入金茎十二盘。

天澹澹,夜漫漫。

五湖豪客酒肠宽。

醉来独跨苍鸾去,太华峰高玉井

织女分明银汉秋,桂枝梧叶共飕飗.月露满庭人寂寂,霓裳一曲在高楼。

斗柄指回一性,璇玑斡转双关。

滔天洪浪雪华翻。

中秋夜,江月晃重山。

独步上星坛。

剑光横宇角,逼人寒。

五灵仙子抱青鸾。

飞入华胥阆苑

秋夜乘槎,客星容到天孙渚。

眼波微注。

将谓牵牛渡。

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

都无误。

几年一遇。

莫讶周郎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