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酹江月·淮城感兴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jŭ bēi hū yuè,wèn shén jīng hé zài,huái shān yĭn yĭn。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fŭ jiàn pín kàn xūn yè shì,wéi yŏu gū zhōng tĭng tĭng。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gōng què xīng shān,yī guān lún mò,tiān dì píng shuí zhĕng。

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yī píng qí [huài,pī,pēi],jiù shí zhù shŭ yí jĭn。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suī shì mù fŭ wén shū,yù guān fēng huŏ,zàn sòng píng ān xìn。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măn dì gān gē yóu wèi jí,bì jìng zhōng yuán shuí dìng。

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biàn yù líng kōng,piāo rán zhí shàng,fú shì shān hé yĭng。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yĭ fēng cháng xiào,yè shēn shuāng lù qī lĕng。

赏析

《酹江月》即《念奴娇》,音节高亢满怀激情,适宜抒写豪迈悲壮和惆怅的感情。围绕重整河山的政治抱负,开篇三个问句,落笔不凡。作者举杯高声问高悬的明月,“神京何在?”问月的举动本身已充分表现了作者无人倾诉的压抑的心情,神京指北宋故都汴京,自徽、钦被俘死在异域之后,多年来和战纷纭,至今仍是故土久违。在高问“神京何在”这种高亢激昂的句子之后接上“淮山隐隐”,凄凉迷惘之情,深寓于凄迷之景。“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用“频看”与“惟有”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及作者的急迫心情。词的第一小段就表现出了语气急促和词意的起伏跌宕,自汴京失守后中原故土衣冠文物荡然无存,面对占领者肆意抢夺与残暴行经,作者悲愤填膺,发出大义凛然的一声高问:“天地凭谁整?”此句一出,词的意境升高,作者的这个“谁”,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千千万万爱国志士。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时局败坏,危机四伏,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所以,他大声疾呼:“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将岌岌可危的时局比作形势不妙的棋局。人们知道,棋局不好,必须出“手筋”,出“胜负手”,丝毫不容懈怠。这一比喻极为鲜明逼真生动,是对当朝者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当头斥责。

  词的上片用“问神京何在?”“天地凭谁整?”将政治形势与面临的任务摆出,并以救棋局为例生动地说明应采取补救措施。下片则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发出第三问:“毕竟中原谁定?”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痛苦、愁闷之情。“幕府文书”,指前方军事长官所发出的公文:“玉关烽火”,代指前线军中的消息。现在虽都“暂送平安信”,前方暂告平安无事,但战乱未停,占事未休,蒙古人正在窥伺江南,这种平静安宁只是一种假象,是火山爆发前的安宁。然而,当朝权贵不理睬收复失地的主张,不招用抗战人才,却在压抑民气,因此,作者在“满地干戈犹未戢”之后发出“毕竟中原谁定”之问,其声颇带悲凉气氛,表现了一个爱国者为国家生死存亡的忧愁,同时,也暗含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感。表面上,“毕竟中原谁定”一句与上片的“天地凭谁整”文义略同,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天地凭谁整”基础上的词意递进,同时加深思想感情。“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这里作者借拂拭月亮表现澄清中原和重整河山的强烈愿望。“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为最后两句,改换角度,表现作者愤激满胸的情怀。尽管作者幻想“飘然直上”,去扫除黑暗,但无法摆脱污浊可憎的现实的约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不禁使人抑郁难耐,迸发的感情受到压抑,于是“倚风长啸”,倾吐悲愤怨气。“夜深霜露凄紧”则透露出严酷的时代氛围。结尾仍是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

  这首词以词格来写政事,以设问句提出问题,以比喻句阐明问题,文字朴素,不崇雕琢,但却简洁明快,气韵豪迈飘逸。词的写作,作者不采用大起大落的笔势,而是以回旋往复的曲调来表现抑扬相错的情感,节奏舒缓却意味隽永。

诗人简介

张绍文(生卒年不详)字庶成,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张榘之子。《江湖后集》卷一四载其词四首。► 2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当此朱炎火日,恨无玉骨冰肌。

问来思欲动凉B659。

宝D64E荷君相遗。

如铁又添颜甲,报琼难续声诗。

愿言长在奉扬时。

似恁团F45F到底。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

更于性上究真宗。

决了死生妙用。

不待他身后世,现前获福神通。

自从龙虎著斯功。

尔后谁能继踵。

又送鹏程轩翥,几看驹隙推移。

多端时事只天知。

不饮沉忧如醉。

白首已甘蓬艾,苍生正倚丞疑。

楚台风转一帆吹。

朝列问君来未。

云水之身,丛林之人。

眉毛长盖眼,鼻孔直欺唇。

等闲西院两声错,急快云门一路亲。

不肯割城还夺璧,相如肝胆抑强秦。

尽被家缘担阁,都因业障兰遮。

离微孰举正兼邪。

背了灵尝道话。

云绽家家儿月。

时来处处开花。

睛童深入翠烟霞。

引至长春不夜。

一笠一蓑堪倚靠。

波光曲岸垂钩钓。

**浮卮自频告。

高吟笑。

尽教人道渔家傲。

独弄无弦琴一操。

个中始觉知音少。

江月盈山空相照。

谁登晃。

蟾宫唯我亲曾到。

万里担簦访道,要知一点灵丹。

日乌月兔在朝元。

岂在迢迢云汉。

罔象求珠易得,离明契后难言。

五金八石是虚传。

争似阳修阴炼。

欲继许君庞老,扪心自忖须知。

同心同德做修持。

稍有相霞远离。

三个不如两个,两人谈是谈非。

孤云野鹤任东西。

岂有纤毫萦系。

一则降心灭意。

二当绝虑忘机。

三须戒说是和非。

四莫尘情暂起。

五便完全神气。

六持无作无为。

七教功行两无亏。

八得超凡出世。

天上仙无懵懂,人间性有顽愚。

门中有幸看经书。

性性堂堂开悟。

达理真明妙有,观空体合虚无。

慧通灵宝证元初。

谁解无文不度。

楼上佳人楚楚,天边皓月徐徐。

呼童忙为卷暇须。

试问中情几句。

圆少却因底事,缺多毕竟何如。

嫦娥无语谩踌躇。

飞过画栏西去。

清都未晓,万乘并驾,煌煌拥天行。

祥风散瑞霭,华盖耸,旗常建,耀层城。

四列兵卫,爟火映、金支翠旌。

众乐警、作充宫庭。

皦绎成。

绀幄掀,衮冕明。

妥帖坛陛霄升。

振珩璜、神格至诚。

云车下冥冥。

储祥降嘏莫可名。

御端阙、肸号敷荣。

泽翔施溥,茂祉均被含生。

博陵先生天下士,圭瓒鼎彝宗庙器。

驾风阊阖驻参旗,要与疲氓起憔悴。

同来谁是俭府僚,一朵庚莲吐秋水。

义以取人道自任,河阳主宾信奇伟。

谁云风月立分鼎,待借前筹答知己。

峨岷其下十六城,鲂鱼鲅鲅更赪尾。

情伤涸辙转清波,陡觉濠梁复生意。

井梧幕府省文书,雪界松围绝烟燧。

余事何妨笔墨工,浣溪新沐烟云腻。

老翁补处待公续,燕外鸥边尽吟思。

主公窒还赃峻,携上峥嵘去天咫。

社樗愧我本亡奇,冷落官曹穷五技。

何阶方便来相招,醪醴一朝飨厚味。

燕台巀页万金黄,岂意谦勤从隗始。

眇然人物索扶持,勿惜拔茅多引类。

君不见璇杓一夜摇天东。

人间万物皆春风。

梅生红粟初迎腊,鱼跃银刀正出淮。

学道腥膻不戒,明知断了慈悲。

五辛爽口欲滋基。

怎比米精麦髓。

二物包藏秀气。

吾门啖素相宜。

修持功行稍相亏。

怎得长生久视。

参录公犹未,瞥见白云方始彻果。

有超师之作,敢道端师翁语拙。

一生居淮不入浙,独弄单提这一著。

至偏差接三佛,控南堂,以一大藏,切入啰孃。

夫是之误用东山正续,毫发一移,亘千万世,源深流长者也。

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

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共寒光、饮清E94C。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衰老。

青山开四面,白水绕三禺。

野阔时闻籁,人闲旧据梧。

画船留上客,遗迹问田夫。

事少日常饮,才疏世未须。

决河初荐至,胜事偶相俱。

燕子卑无取,滕王远可橅。

飞涛隐睥睨,落日丽浮图。

同舍新持节,专城敢遽呼。

未迎行部驾,已放下淮舻。

试问登消暑,如何楚与吴。

〈吴兴有消暑楼。

宝瑟屏金深处,斑衣箫玉香中。

人生二美古难逢。

杏苑今朝喜共。

一霎豆花新雨,半帘梧叶清风。

年年此景绿尊同。

笑指南山称颂。

早岁相期林下,高年同在尊前。

风花绣舞乍晴天。

绿蚁新浮酒面。

身外虚名电转,人间急景梭传。

当筵莫惜听朱弦。

一品归来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