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

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yăn qī liáng、huáng hūn tíng yuàn,jiăo shēng hé chù wū yàn。

矮窗曲屋风灯冷,还是苦寒时节。ăi chuāng qū wū fēng dēng lĕng,huán shì kŭ hán shí jié。

凝伫切。níng zhù qiē。

念翠被熏笼,夜夜成虚设。niàn cuì bèi xūn lŏng,yè yè chéng xū shè。

倚阑愁绝。yĭ lán chóu jué。

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tīng fèng zhú shēng zhōng,xī yĭng zhàng wài,sù sù [niàng,niàn,niáng] hán qīng xuĕ。

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shāng xīn chù,què yì dāng nián qīng bié。

梅花满院初发。méi huā măn yuàn chū fà。

吹香弄蕊无人见,惟有暮云千叠。chuī xiāng nòng ruĭ wú rén jiàn,wéi yŏu mù yún qiān dié。

情未彻。qíng wèi chè。

又谁料而今,好梦分胡越。yòu shuí liào ér jīn,hăo mèng fēn hú yuè。

不堪重说。bù kān [zhòng,chóng] shuō。

但记得当初,重门锁处,犹有夜深月。dàn jì dé dāng chū,[zhòng,chóng] mén suŏ chù,yóu yŏu yè shēn yuè。

赏析

起句“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便在笼罩着一片凄凉的气氛下,从视觉上展现出黄昏日暮时庭院荒索的景象。接着又从听觉上写远处的角声,耳闻角声,却辨不清传自何方,仿佛四面八方都在呜咽。置身于这种情境中,一个本来就抑郁寡欢的人,更感到心神茫然不知所从。“矮窗曲屋风灯冷”,虽然窗低屋深,但经年累月,已经很不严实的房屋,寒风仍然透墙入户,吹动灯火摇摇晃晃,连屋中的主人也不禁寒栗起来。这句词,意在表现词人内心的寒冷与情绪的波动。接下来以“还是”二字唤起昔日“苦寒时节”的追忆。同是“苦寒时节”,但心情冷暖却竟然如此不同:过去曾与恋人嘘寒问暖的情景一一成为往事;如今心头的余温尚在,不过单凭这一点余温怎能敌得住严冬袭来的酷寒呢?于是词人凝立良久,沉溺于感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此时映入眼帘中的“翠被熏笼”,从前是那么温暖,现今人去物在,夜夜只是虚设床头,只能使人触目伤情罢了。

  那么,既然“夜夜成虚设”,又何必睹目伤心而不把它收拣起来呢?当然其中自有一番用意。冯延巳《菩萨蛮》词:“翠被已消香,梦随寒漏长。”可见词人“念翠被熏笼,夜夜成虚设”大概是希望借此招来魂魄(翠被原与招魂有关,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就是明证),渴盼恋人夜夜入梦,重温“熏笼蒙翠被,绣帐鸳鸯睡”(韦庄《酒泉子》)的当年旧情。然而,好梦难成,寄望得愈深切,失望得也就愈沉重,结果反而夜不成寐,“倚窗愁绝”──只好起来倚窗待晓,形影相吊,度过这漫漫长夜了。伤心人此时此刻多么需要一些儿宁静,可是“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窗外庭间的凤尾竹丛被寒风吹动,发出簌簌声响。夜深人静,词人独自一人,仅隔一重薄帐,户外轻雪飘落的声音听得那么分明。可以想象,轻雪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加寒冷的日子。从上片所写的情与景来看,天寒不解人意冷,而心寒又得不到温暖,内外交迫,寒上加寒,词人将怎么度过这漫长的严冬呢!

  下片起句:“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全然是自责的口吻。“伤心处”便是指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因此,词人自然而然地追忆起当年与恋人离散的情由。虽然其中原委在词中并未直说,但此处特别拈出“轻别”二字,可见当初与恋人分手决不是因为生活或感情上发生什么重大变故和分歧,同时,也说明责任主要在词人一方,如今自己酿成的悲剧只好由自己来做这场悲剧的主角。除了追悔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下句“梅花满院初发,吹香弄蕊无人见,惟有暮云千叠。”这里是把物态幻化为人情。枝头的梅花散发着阵阵幽香,花蕊含笑仿佛有意逗人爱怜。这一切都分明看在眼里,却又偏说“无人见”,似乎失于文理,但却耐人寻味:一则情人远别,她再也看不到这诱人的梅花;二则词人心情忧伤,尽管雪夜梅绽,清景无限,却无心玩赏,岂不见也等于不见吗?依旧是当年美好的赏梅雪夜,然而伊人却不同在,缠绵悱恻,对景难排。举目遥天,惟见暮云千重万叠,思念的人儿却天各一方,又到哪里去寻觅她的踪迹呢?“情未彻,又谁料而今,好梦成吴越。”当初的轻别既然不是由于爱情的破裂,却落得个情未终而缘已尽,好梦未竟而反目成仇(吴、越是春秋时代有世仇的敌国。这里是借指情人之间的反目)的意外结局。这么一场令人追慕的恋情,既然未能始终如一,就应该从此了结,免受折磨。但如今虽然人各一方,却偏偏藕断丝连,“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柳》)。应该看到,这里词人有一句内心独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是,既有当初,又岂能没有今日呢?

  最后,从“不堪重说”起,词人转而自慰,这只是出于心灵上的自我安慰。其实不“说”不等于不想。想什么?自然是千种风情,万般恩爱……但词人却将如此复杂微妙的感受竟出乎意外地概括成一个单一的独立意象:“重门深锁,犹有夜深月。”重门锁后,只有那深夜的明月知道这一切。牛峤《应天长》词:“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却又都不说出这一切,只好由读词的人自己去联想:当初,月影婵娟,两情欢爱,不愿就眠;月下携手,寒夜赏梅,自有一番“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词)的情趣。如今又是轻雪之夜,满院梅花初放,感到的却只有苦寒。……这岂不是又在“重说”了吗?不过不是词人说而是读词的人在替他说罢了。

诗人简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293篇诗文

诗文推荐

旧家杨柳依依绿,长锁春来庭院。

释迦掩室於摩竭,因甚坐在者里。

炷拜勤渠,齐之以礼。

治兵战六兽。

为邦命九官。

灵蛇及瑞羽。

分素复衔丹。

望就踰轩顼。

铿锵掩咸护。

九尾扰成羣。

八象鸣相顾。

象天则地化云布。

初见碧纱窗下绣。

寸波频溜。

错将黄晕压檀花,翠袖掩、纤纤手。

金缕一双红豆。

情通色授。

不应学舞爱垂杨,甚长为、春风瘦。

图画天开,春风剪裁。

烂银庭院,白玉楼台。

将谓乳峰贫彻骨,敌君王富自何来。

门掩前朝树,心垂别郡峰。

庭院春深,和风翠阴。

桃花簇锦,柳线摇金。

无卢灵云徒说悟,一生埋没祖师心。

尽日看诗只掩扉,出门细雨怕沾衣。

杏花已露胭脂色。

燕子如何却未归。

上尽玉梯云,还见一番佳节。

惆怅旧时行处,把青青轻折。

倚阑人醉欲黄昏,飞鸟望中灭。

天面碧琉璃上,印弯弯新月。

静掩双皮,喜扬两眉。

秋容清水色,春信闹华枝。

跛跛挈挈,憨憨痴痴,摩触家风兮鼻孔累垂。

曲室明窗烛吐光。

瓦炉灰暖炷瓢香。

夜阑茗碗间飞觞。

坐稳蒲团凭棐几,熏余纸帐掩梨床。

个中风味更难忘。

甲观昭祥,画堂升位。

礼绝群后,望尊储贰。

启诵惭德,庄丕掩粹。

伊浦凤翔,缑峰鹤至。

掩室摩竭国,老胡豁开顶门。

杜口毗耶城,净名败缺话柄。

提上古两端公案,发今朝一段威光。

举离觞。

掩洞房。

箭水冷冷刻漏长。

愁中看晓光。

整罗裳。

脂粉香。

见扫门前车上霜。

相持泣路傍。

羽族禀万化。

小大各有依。

周周亦何辜。

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

一向黄河飞。

飞者莫我顾。

叹息将安归。

玉宸朝晚,忽掩赭黄衣。

愁雾锁金扉。

蓬莱待得仙丹至,人世已成非。

龙轩天仗转西畿。

旌旆入云飞。

望陵宫女垂红泪,不见翠舆归。

平凉坛西鼓声吼,伏兵大呼侍中走。

君王正喜边兵休,武将尽贺书生忧。

邠宁飞书夜半至,西平老臣先掩涕。

君心多猜谋不足,平凉不伏长安伏。

枉伐大安园上竹。

璧月香云,小院重门。

办诗愁、多是黄昏。

梨花淡淡,柳絮纷纷。

对古铜炉,神品画,靓妆人。

半醉多羞,一笑欺春。

有丹青、描写难真。

秋波侧媚,云岫轻颦。

是蕊珠仙,巫峡女,洛川神。

半窗斜月。

茅店萧条灯已灭。

床下蛩声。

声动凄凉不忍听。

终宵无寐。

覆去翻来真个是。

屈指归期。

应是梅花烂熳时。

如今田野谩抛春。

红雨掩衡门。

懒读诗书,欠伸扶杖,几案任生尘。

从教便向东山老,谁知是个中人。

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