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喜迁莺

微雨後,落花天。

娇态病恹恹。

怕人猜著是相思,成日不开帘。

宝钗横,蝉鬓乱。

院宇待人归尽。

缓移莲步玉阑前。

纤手招花钿。

诗人简介

吴龙翰(1229—?)字式贤,号古梅,歙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师方岳,咸淳中贡于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咸淳四年(1268)十月与鲍云龙、宋复一等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黄山莲花峰峰顶,并写下《黄山纪游》。吴龙翰所著《黄山纪游》,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龙翰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172篇诗文

诗文推荐

花影乱,晓窗明。

莺弄春笙柳外声。

和梦卷帘飞絮入,牡丹无语正盈盈。

三春二月一样同,翠柳峨峨解舞风。

池水湛然经雨后,桃花始觉半开红。

半开红,丽天辉,新燕未归莺亦飞。

煌煌册宝,天子受之。

言徐其行,肃展迺备。

其德维何,剑佩黄麾。

莺驾清跸,从瞻九过。

有水涓涓,石凿凿兮。

日湔月濯,成此洁兮。

碧天露洗春容净。

淡月晓收残晕。

花上密烟飘尽。

花底莺声嫩。

云归楚峡厌厌困。

两点遥山新恨。

和泪暗弹红粉。

生怕人来问。

翠袖携持婉有情。

湘筠犀轴巧装成。

声随一苇更分明。

倚竹双丝明玉细,低眉数曲语莺轻。

转移新韵几多声。

莺栖清艳魂应爽,蝶醉秾香舞更颠。

静观物理,式感我思。

有风凄兮,吹我裳衣。

烟堤小舫,雨屋深灯,春衫惯染京尘。

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

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

待唤起,甚江蓠摇落,化作秋声。

回首曲终人远,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

润墨空题,惆怅醉魄难醒。

独怜水楼赋笔,有斜阳、还怕登临。

愁未了,听残莺、啼过柳阴。

晓风吹醒桃花醉,暮雨添成柳叶愁。

醉了又愁愁又醉,莺煎燕(左乔右亢)过春休。

于维盛世即轩妫。

朝酆宴镐复在斯。

朝光灼烁映兰池。

春风婉转入细枝。

时莺顾慕声合离。

轻波微动漾羽巵。

河宗海若生蛟螭。

浮梁径度跨回漪。

朱颜始洽景将移。

安得壮士驻奔曦。

鹊上林花妥逐莺飞,愁绝江南雪里时。

嚄唶何须旁檐喜,毰毸相对两寒枝。

燕去莺来昏又晓,劳生莫负心期。

菊花何必待开时。

十分浮玉蚁,一拍贯珠词。

少借笔端烟雨力,不须露染风披。

芳心微露定因谁。

风流今太傅,萧洒古东篱。

行起解绝,宗全说缺。

根根尘尘兮元自现成,佛佛祖祖兮何劳施设。

本色当行家,赏音个时节。

迟日风流转柳腰,迁林语软调莺舌。

莺声寂。

春风欲去难踪迹。

难踪迹。

几枝红药,万金消得。

青铜镜里朱阑侧。

照人也似倾城色。

倾城色。

一尊莫负,赏心良夕。

睟和临拱,丕命明昴。

莺回实势,鸿贯瑶光。

礼成乐备,德裕名芳。

笔基王化,永懋天祥。

满酌凉州酝。

爱佳词、一编《珂雪》,雄深苍稳。

万马齐暗蒲牢吼,百斛蛟螭囷蠢。

算笛拍、莺簧休混。

多少词场谈文藻,向豪苏腻柳寻蓝本。

吾大笑,比瓦黾。

爇残桦烛刚余寸。

叹从来、虞卿坷坎,韩非孤愤。

耳热杯阑无限感,目送塞鸿归尽。

又眼底、群公衮衮。

作达放颠无不可,劝临淄、且傅当筵粉。

城柝沸,夜乌紧。

莺吟翠屏。

帘吹絮云。

东风也怕花瞋。

带飞花赶春。

邻娃笑迎。

嬉游趁晴。

明朝何处相寻。

那人家柳阴。

门外莺寒杨柳。

正减欢疏酒。

春阴早是做人愁,更何况、花飞后。

莫倚东风消瘦。

有酴醿入手。

尽偎香玉醉何妨,任花落、愁依旧。

暑庭消尽风鸣树。

树鸣风尽消庭暑。

横枕一声莺。

莺声一枕横。

扇纨低粉面。

面粉低纨扇。

凉月淡侵床。

床侵淡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