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勾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隐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1129年(建炎三年)八月 ,“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 ,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太和县志》),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赣州府志》)。”《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宋史·胡铨传 》:“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 ,太后得脱幸虔。”史书所记金兵追至太和,与罗氏所记追至造口稍有不合。但罗氏为南宋庐陵人,又曾任江西抚州军事推官,其所记信实与否,尚不妨存疑。况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锋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未始无此可能。无论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祐太后被追至造口时情势危急,以致舍舟以农夫肩舆而行,此是铁案,史无异辞。尤要者,应知隆祐其人并建炎年间形势。当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兵入汴掳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之际,隆祐以废后幸免,垂帘听政,迎立康王,是为高宗。有人请立皇太子,隆祐拒之。《宋史·后妃传》记其言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虽举族有北辕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又曰:“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独在。”《鹤林玉露·建炎登极》条云:“事词的切,读之感动,盖中兴之一助也 。”陈寅恪《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故史称隆祐:“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祐,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诚南宋政权出存亡危急之秋。故当作者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 ”,题词于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词题六字即为本证。

  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齐心养浩。

斡颠倒五行真造。

灵风上下牙三岛。

功契周天,真一内深抱。

有形资养无形道。

无情酝就有情宝。

扶持体健神永保。

独露禅天,心

宗门奥旨,造者还稀。

体用无私,随流得妙。

有时互为生,伴敲唱玄风。

有时对面藏,身难窥影迹。

要津把断,凡圣迷源。

利物垂慈,等閒入草。

天门一合,十方无路。

似海之深,如山这固。

如何造入,步。

千说万说,不如亲见。

把手共行,略通一线。

打破漆桶,何曾见面。

何耨多罗三藐三菩萨,也是灵验。

蒋山恁麽做颂,驴年也未梦见。

瓯阜山头,龙蛇阵上,将头不猛,累及三军。

自此江西湖南,便与麽去,吴山蜀水,纷纷纭纭。

重城夜月,青山白云,一度思君复恨君。

于穆帝临,至矣元造。

克配其得,惟我文考。

仁恩广罩,栾叶永保。

宗祀惟初,以扬孝道。

六月翠蓂飞六荚,流空大火将西。

当年名世间生时。

似光风霁月,神爽更精奇。

三十成名登上第,芙蓉照水真犀。

难淹逸步造丹墀。

经纶须大手,谈笑入黄扉。

绿窗斜动摇风竹。

竹风摇动斜窗绿。

虚幌夕凉初。

初凉夕幌虚。

曲眉愁翠蹙。

蹙翠愁眉曲。

无雁寄书来。

来书寄雁无。

个个跨金毛狮子,人人骑独步象王。

文殊即是普贤,释迦倒骑佛殿。

罗汉不奈安身,普庵鼻孔辽天。

笑时只道善财痴,百一十城在这裹。

摩耶腹内造楼台,一口吸尽西江水。

试问参方知不知,灵光运用从何起。

直须坚密处安身,释迦宝殿真如理。

律按黄锺馀七日,左扉弧矢呈祥。

好看一点上眉黄。

台星还又照,相映寿星光。

今岁生辰应迥别,趋朝已趣曹装。

姓名稳稳造鸳行。

来年三四月,衣锦早还乡。

语是谤,寂是诳。

拟即乖,动即丧。

明眼人,难近傍。

绝尘情,忘伎俩。

江西马大师,南岳让和尚。

地形吞蜀尽,江势抱蛮回。

八蛮朝凤阙,四境绝狼烟。

太平无事,超烘聚哨效梨园。

笛弄崑崙上品,筛动云阳妙选,画鼓可人怜。

乱撒真珠迸,点滴雨声喧。

韵堪听,声不俗,驻云轩。

谐音节奏,分明花里遇神仙。

到处朝山拜岳,长是争筹赌赛,四海把名传。

幸遇知音听,一曲赞尧天。

我也无端到住山,忙忙业识不曾闲。

白云拂尽到枯叶,恐碍采樵人往还。

寒松瑟瑟,幽鸟关关。

家私花擘尽,谁道语音蛮。

乾坤泰,帝祚遐昌。

宇县乐平康。

真游降格,宝诲昭彰。

宸跸造仙乡。

崇妙道、精意齐庄。

款灵场。

洁豆荐芬芳。

备乐奏铿锵。

犹龙垂裕,千古播休光。

极褒阳。

明号洽徽章。

朝修展,春豫谐民望。

睹文物煌煌。

言旋羽卫,肃设坛场。

报本达萧芗。

申严祀、礼备烝尝。

答穹苍。

纯禧沾品汇,庆赉浃穷荒。

封人献寿,德化掩陶唐。

保绵长。

锡祐永无疆。

观音菩萨将钱卖糊饼,放下元来是个馒头。

相席打令,看楼打楼,不风流处也风流。

帝锡嘉祥。

正九五龙飞,大业繁昌。

斡旋洪造,整顿乾坤,雷轰电掣成章。

向玉京金阙,威音震、胆裂遐荒。

胜陶唐。

应群真交会,四海平康。

宁论普天率土,但蠢尔王民,共赖胥匡。

蛸翘**,葵藿倾心,曷报惠泽恩光。

炷兰薰瑞霭,祈黄屋、枝叶联芳。

祝吾皇。

愿龙图永固,圣寿无

鸡声茅店炊残月。

板桥人迹霜如雪。

此是古人诗。

身经老忘之。

君行当此境。

令我昏成醒。

乘月犯霜来。

诗真误尔哉。

根从江西来,还向江西爇一笑掀天只自知,天上拈来成漏泄。

天威乱糁琼蕤密。

一光吞尽千山碧。

梅与雪争妍。

孤香风暗传。

玉骨从来瘦。

不奈春僝僽。

羌管一声残。

水乡生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