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kè sī sì yáng liŭ,chūn fēng qiān wàn tiáo。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gèng qīng hán shí lèi,yù zhăng yĕ chéng cháo。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jīn fà xuĕ zhēng chū,jìng yán zhū zăo diāo。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wèi zhī xuān miăn lè,dàn yù lăo yú qiáo。

译文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

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

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

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赏析

王安石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此诗一方面是表达了作者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

  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本该是黑发朱颜,但现在是“白发争出”“朱颜早凋”,显然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整首诗把思乡之愁、哀悼之痛、早衰之叹、为官之苦有机地串联,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王安石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出来。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背景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皇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76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暖烟笼细柳。

弄万缕千丝,年年春色。

晴风荡无际,浓于酒、偏醉情人调客。

阑干倚处,度花香、微散酒力。

对重门半掩,黄昏淡月,院宇深寂。

愁极。

因思前事,洞房佳宴,正值寒食。

寻芳遍赏,金谷里,铜驼陌。

到而今、鱼雁沈沈无信,天涯常是泪滴。

早归来,云馆深处,那人正忆。

禁烟却酿春愁。

正系马、清淮渡头。

后日清明催叠鼓,应在扬州。

归时元已临流。

要绮陌、芳郊恣游。

三月羁怀当一洗,莫放觥筹。

湘江碧。

故人同作湘中客。

湘中客。

东风回雁,杏花寒食。

温温月到蓝桥侧。

醒心弦里春无极。

春无极。

明朝残梦,马嘶南陌。

璧月光中玉漏清。

小梅疏影水边明。

似梅人醉月西倾。

梅欲黄时朝暮雨,月重圆处短长亭。

旧愁新恨若为情。

一春苦沈阴,未省见桃李;

已逢暗寒食,更值雨甲子。

重云失南山,寸步困泥滓。

箨龙已(左角右戢)(左角右戢),一饱差可喜。

青丝纟乍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

政寒食、清明时候。

奉板舆行乐,使星随后。

人间稀有。

出郭寻仙,绣衣春昼。

马上列、两行红袖。

对韶华一笑,劝国夫人酒。

百千长寿。

寒食飞红满帝城。

慈乌相对立,柳青青。

玉阶端笏细陈情。

天恩许,春尽可还京。

鹊报倚门人。

安舆扶上了,更亲擎。

看花携乐缓行程。

争迎处,堂下拜公卿。

宝观岧山尧飞雉堞,登临恍欲升仙。

野桃官柳衬吴天。

春风寒食夜,遗恨在封绵。

闻道东溟才二里,银涛直与天连。

凭谁都卷入芳尊。

赋归欢靖节消渴解文园。

雨{上雨下酸}寒食,日醖清明。

三三两两,呼唤踏青。

禅家流无处著幽情,倒卓乌藤倚石屏,闲听岩前杜宇一声声。

燕掠晴丝袅袅,鱼吹水叶粼粼。

禁街微雨洒香尘。

寒食清明相近。

漫著宫罗试暖,闲呼社酒酬春。

晚风帘幕悄无人。

二十四番花讯。

伤漂泊。

负了花前期约。

寒食清明都过却。

愁怀无处著。

晴日柳阴池阁。

风絮斜穿帘幕。

帘外秋千闲彩索。

断肠人寂寞。

寒食春光正好夸,小筵应免负芳华。

清谈且喜交挥尘,赌酒何须要画蛇,泼火雨余微绿润,落花风急乱红斜。

幕中有客应惆怅,今日全输太守家。

空城晓月。

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尽为春愁,尽劝春归,直恁恨深。

况雨急黄昏,寒欺客路,月明夜半,人梦家林。

店舍无烟,楚乡寒食,一片花飞那可禁。

小凝伫,黯红蔫翠老,江树阴阴。

汀洲杜若谁寻。

想朝鹤怨兮猿夜吟。

甚连天芳草,凄迷离恨,拂帘香絮,撩乱深心。

汝亦知乎,吾今倦矣,瓮有余春可共斟。

归来也,问渊明而后,谁是知音。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

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

愁无那。

短歌谁和。

风动梨花朵。

海山浮碧。

细风丝雨,新愁如织。

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

归期莫数芳辰,误几度、回廊夜色。

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

诸佛出世,标拍荒郊,达磨西来,冢添新土。

保福今日,向拜扫无门处打开一路,冬至寒食一百五。

寒食潮节,家家拜扫时。

木人空叹息,石女泪双垂。

惟有林下道人,绝学无为。

百不会,百不知。

拈起少林无孔笛,逆风吹了顺风吹。

花锦蝶翻红,柳烟莺织晓。

曾不动机丝,夺尽春工巧。

玄中玄,妙中妙。

三世诸佛觑不破,历代祖师穷不到。

穷得到,寒食清明,家家拜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