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bā nián shí èr yuè,wŭ rì xuĕ fēn fēn。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zhú băi jiē dòng sĭ,kuàng bĭ wú yī mín。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huí guān cūn lǘ jiān,shí shì bā jiŭ pín。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bĕi fēng lì rú jiàn,bù xù bù bì shēn。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wéi shāo hāo jí huŏ,chóu zuò yè dài chén。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năi zhī dà hán suì,nóng zhĕ yóu kŭ xīn。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gù wŏ dāng cĭ rì,căo táng shēn yăn mén。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hè,hé] qiú fù yĭn bèi,zuò wò yŏu yú wēn。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xìng miăn jī dòng kŭ,yòu wú lŏng mŭ qín。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niàn bĭ shēn kĕ kuì,zì wèn shì hé rén。

译文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注释

①“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②回观:遍观。村闾(lǘ):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③蒿(hāo)棘(jí):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④农者:种田的人。苦辛:痛苦酸辛。

⑤顾:可是。当:值,在。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

⑥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深:隐藏。掩门:闭门。

⑦褐(hè)裘(qiú):布面的皮袍子。絁(shī)被:绵绸被子。

⑧垄(lǒng)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⑨彼:指农民。深:甚。

⑩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赏析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背景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十二月”。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30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春色三分有尚多,且饶芳草占高坡。

门前柳色如彭泽,争奈陶君止酒何

穷冬未省见梅斑,故里何繇报竹安。

归意宁须卜以决,衰颜不待镜频看。

交情谢子来今雨,节物娱予后苦寒。

独苦更怜终漫兴,不骫骳得天欢。

阴阳寒暑兮运无积,天之成岁兮顾岂一日。

羲和敲日兮声作玻璃,桂魄迎宵兮忽挂之。

流沙兮扬土,檐涔涔兮又夜雨。

严霜苦寒兮万木不花,叶底兮俄茁其芽。

星鸟星火兮四时有令,惨命阊阖兮斟酌斗柄。

三百六旬兮岁功始成,细人蠢蠢兮又岂和夫天运。

凛冽苦寒时。

万木凋枯力渐衰。

昨夜前村深雪里,春回。

庾岭南枝绽早梅。

映月与清辉。

驿使加鞭喜探回。

风送馨香来小院,芳时。

料想群花尚未知。

上太行兮高盘盘,日将暮兮岁已阑。

入谷口兮出林端,风惨惨兮吹骨寒。

冰霜结兮玉败巑岏,光上照兮天色乾。

纷横委兮草树残,黯慄烈兮烟云漫。

仆足皲兮马蹄抚,望所舍兮摧心肝。

囊立空兮衣且单,嗟道途兮胡艰难。

渔父渔父,水上微风细雨。

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莫归。

莫归莫归归莫,长笛一声何处。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

将飞却下盘桓,塞北春来苦寒。

苦寒苦寒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夜长何时旦,苦寒不成寐。

因雪成寒势未收,及时一醉比封侯,阳功亭毒无人见,已有春光亦信不。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

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

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

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

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

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

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

木鱼桹々夜将旦,星斗欹斜挂山半。

行役有程未可留,将出山门复长叹。

归雁。

归雁。

饮啄江南南岸。

将飞却下盘桓。

塞外春来苦寒。

寒苦。

寒苦。

藻荇欲生且住。

添尽红炉著尽衣。

一杯方觉暖如痴。

人言霜後寒无奈,春在瓮中渠不知。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

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宫玉漏遥分明。

霜飙乘阴扫地起,旅鸿迷雪绕枕声,远人归梦既不成。

留家惜夜欢心发,罗幕画堂深皎洁。

兰烟对酒客几人,兽火扬光二三月。

细腰楚姬丝竹间,白纻长袖歌闲闲,岂识苦寒损朱颜。

北游幽朔城。

凉野多险难。

俯入穷谷底。

仰陟高山盘。

凝冰结重磵。

积雪被长峦。

阴雪兴岩侧。

悲风鸣树端。

不睹白日景。

但闻寒鸟喧。

猛虎凭林啸。

玄猿临岸叹。

夕宿乔木下。

惨怆恒鲜欢。

渴饮坚冰浆。

饥待零露餐。

离思固已久。

寤寐莫与言。

剧哉行役人。

慊慊恒苦寒。

归雁。

归雁。

饮啄江南南岸。

将飞却下盘桓。

塞北春来苦寒。

苦寒、苦寒、寒苦。

藻荇欲生且住。

编竹为篱更栽刺,高门大写畦桑字。

县官要备六事忙,村村巷巷催畦桑。

畦桑有增不可减,准备上司来计点。

新官下马旧官行,牌上却改新官名。

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

今日路傍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

归雁。

归雁。

饮啄江南南岸。

将飞却下盘桓。

塞北春来苦寒。

苦寒、苦寒、寒苦。

藻荇欲生且住。

晨冰结车辙,朔野风正厉。

君行良亦勤,正与苦寒值。

超然出门去,曾不顾我议。

譬如云飞鸿,势不受维挚。

开笼姿其往,万里在展翅。

场功十月毕,田家足豳事。

儿童樵牧归,荆扉寂已闭。

燃薪烛茅屋,并坐侄与弟。

自爱村醪熟,或以山鹿馈。

冻蔬劚青黄,寒药煮根柢。

从容温饱间,万事一无累。

嗟予不得往,注目云接地

悲落桐。

落桐早霜露。

燕至叶未抽。

鸿来枝已素。

本出龙门山。

长枝仰刺天。

上峯百丈绝。

下趾万寻悬。

幽根已盘结。

孤枝复危绝。

初不照光景。

终年负霜雪。

自顾无羽仪。

不愿生曲池。

芬芳本自乏。

华实无可施。

匠者特留眄。

王孙少见之。

分取孤生枿。

徙置北堂陲。

宿茎抽晚干。

新叶生故枝。

故枝虽辽远。

新叶颇离离。

春风一朝至。

荣华并如斯。

自惟良菲薄。

君恩徒照灼。

顾已非嘉树。

空用凭阿阁。

愿作清庙琴。

为舞双玄鹤。

薜荔可为裳。

文杏堪作梁。

勿言草木贱。

徒照君末光。

末光不徒照。

为君含噭咷。

阳柯绿水弦。

阴枝苦寒调。

厚德非可任。

敢不虚其心。

若逢阳春至。

吐绿照清浔。

吾师楞伽山中人,气岸古淡僧麒麟。

曹溪老兄一与语,金玉声利,泥弃唾委。

兀兀如顽云,骊珠兮固难价其价,灵芝兮何以根其根。

真貌枯槁言朴略,衲衣烂黑烧岳痕。

忆昔十四五年前苦寒节,礼师问师楞伽月。

此时师握玉麈尾,报我却云非日月,一敲粉碎狂性歇。

庭松无韵冷撼骨,搔窗擦檐数枝雪。

迩来流浪于吴越,一片闲云空皎洁。

再来寻师已蝉蜕,薝卜枝枯醴泉竭。

水檀香火遗影在,甘露松枝月中折。

宝师往日真隐心,今日不能堕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