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金缕曲(闻杜鹃)

少日都门路。shăo rì dū mén lù。

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tīng cháng tíng、qīng shān luò rì,bù rú guī qù。

十八年间来往断予往来秀城十七八年,自己巳夏归,又十六年矣,白首人间今古。shí bā nián jiān lái wăng duàn [yŭ,yú] wăng lái xiù chéng shí qī bā nián,zì jĭ sì xià guī,yòu shí liù nián yĭ,bái shŏu rén jiān jīn gŭ。

又惊绝、五更一句。yòu jīng jué、wŭ gēng yī jù。

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dào shì liú lí shŭ tiān zĭ,shèn dāng chū、yī sì wú ér yŭ。

臣再拜,泪如雨。chén zài bài,lèi rú yŭ。

画堂客馆真无数。huà táng kè guăn zhēn wú shù。

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jì huà qiáo、huáng zhú gē shēng,táo huā qián dù。

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fēng yŭ duàn hún sū jì zĭ,chūn mèng jiā shān hé chù。

谁不愿、封侯万户。shuí bù yuàn、fēng hóu wàn hù。

寂寞江上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jì mò jiāng shàng nán lún sì jiăo,wèn cháng ān、dào shàng wú rén zhù。

啼尽血,向谁诉。tí jìn xuè,xiàng shuí sù。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刘辰翁读了儿子刘将孙《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而写的,表达了自己“慷慨悲凉”的情绪,临安失守后,作者写了许多寄托亡国之悲的词,此词是作者于甲申年(1284 年)带儿子刘将孙一起到杭州凭另,以寄托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归途上而作。归途中刘将孙听到杜鹃的哀鸣,赋了一首《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刘辰翁读后,随即作了此词。客路听到杜鹃的啼鸣,最能动人心扉。但是心绪不同 ,处境不同 ,人们听到鹃声时的感受便不同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三句,写出自己少年时代上都门游学、求取仕进的心情,长亭薄暮,几声鹃鸣,勾引起了羁旅之愁,产生了“不如归去”的想法这与“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的意境相似。十八年间,词人来往于“都门路”上;弹指一挥,十六载未临杭城,其间沧桑巨变,犹如隔世。词人用“白首人间今古”,概括这种生活体验。“又惊绝、五更一句”,一个“又”字,词意顿深一层。“五更”句,指的是刘将孙《摸鱼儿》词里的句子:“今又古。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本已为世事无而慨然兴叹,又那堪忍受杜鹃的一夜啼鸣。故曰“惊绝 ” 。写作本词时,词人已经五十三岁,此时听到鹃声,已不同于少年时代的感受,既产生“黍离”、“麦秀”的亡国之叹,又产生许多联想:由杜鹃联想到蜀天子杜宇,由杜宇联想到被掳北去的恭帝。恭帝颠沛于北边,类似蜀天子的情形故曰“道是流离蜀天子 ”;因为当初他在临安时讲的是吴语,故曰“甚当初、一似吴儿语”。前阕结尾二句:“臣再拜,泪如雨。”隐括杜甫诗意,词人效法杜甫,以杜鹃来喻指流离北边的恭帝,遥拜之时,泪如雨下。故国之思溢于言表。上阕写闻鹃,下阕由此宕开,描写临安的衰败和抗元英雄的牺牲。当词人“桃花前度”,重来临安的时候,虽旧物未改,但哀民遍地,一派“黄竹歌声”。此用“ 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诗意。这片这几句,以“记”字衔接上下,又有“真无数”、“画桥”、“前度”所写乃是临安失陷前的繁华景象,这是虚写;而“黄竹歌声”,才是眼前所见宋亡后故都的凄惨悲凉,这是实写。词人将昔日之繁华和今日之败落相互对照,虚实相映,伤怀倍添,语意极含蓄婉转 。“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三句,以“苏季子”喻抗元英雄。苏季子即苏秦,当年游说六国抗秦,意欲封侯万户,后终金尽裘敝,落魄而归。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们为抗击元军,恢复失土,英勇献身,不能归乡,只得梦回家山。建功立业,本是士人的共同心愿,但在国势夷陵的时候为国捐躯的人,虽未封侯拜爵,却得到人们的普遍崇敬和深刻铭记 。“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二句 ,描写临安陷后,附近人烟稀少。“轮四角”原意是希望车轮生角,不能转动,情人不能外出,此处指道路难行。“长安道”,即是本词首句的“都门路”,此处借长安代指宋京临安。京都道上,人烟萧瑟,一路寂聊难行,词人触景生情,家国覆亡之痛喷涌而出,结句“啼尽血,向谁诉”,重又回环到“杜鹃”上,用拟人化的语气,说杜鹃终日啼鸣,纵然啼尽鲜血,去不能诉说人间的悲苦,结句含义深邃,品之不尽。本词题为“闻杜鹃”,全篇紧紧围绕“闻杜鹃”而发生变换,在羁旅者的耳中,杜鹃声声勾起乡愁无限,而遗民却从杜鹃声声中忆起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悲。全文贯彻杜鹃声,可见杜鹃声是全篇的词脉,本文采取分承的过度手法,将后阕看来似乎并不相连的数层词意,绾合起来,颇具匠心。

诗人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36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礼备乐成,干健天行。

帝容有穆,佩玉锵鸣。

皇天降物,屡化若神。

圣实先识,躬以教民。

功被天下,为万世丈。

币以过志,庶几弃闻。

绣鞅玉钚游。

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球。

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黄阁方开。

金鼎和羹正待梅。

嘉栗旨酒,博腯牲牷。

神鉴孔昭,享兹吉蠲。

夙夜毖祀,孝以奉先。

永锡纯嘏,功格于天。

初学莺簧响露梢,还疑凤吹拂云)。

金屏笑剧如花女,红豆凭将记曲抛。

江南稚女珠腕绳。

金翠摇首红颜兴。

桂棹容与歌采菱。

歌采菱。

心未怡。

翳罗袖。

望所思。

邯郸奇弄出文梓。

萦弦急调切流征。

玄鹤徘徊白云起。

白云起。

郁披香。

离复合。

曲未央。

香梢匀蕊先回暖,点点胭脂轻衬。

红苞隐映疏篁,红翠相间。

方瑞雪乍晴时,爱日初添线。

五云楼上遥看,似睹溪边,仙子妆面。

堪羡。

影转玉枝斜,艳拂朝霞浅。

就中妖娆,独得芬芳,偏教容易琼苑。

闻又报一阳时,不似莺声唤。

肯与梅脸争春,靓笑群芳晚。

吾皇尽孝,宗庙务崇尊。

钜典备弥文。

巍巍东向开基主,七世袝神孙。

追思九闰整乾坤。

环宇慕洪恩。

从今密迩高宗室,千载事如存。

春温红玉。

纤衣学翦娇鸦绿。

夜香烧短银屏烛。

偷掷金钱,重把寸心卜。

翠深不碍鸳鸯宿。

采菱谁记当时曲。

青山南畔红云北。

一叶波心,明灭澹妆束。

翠阴浓合晓莺堤。

春如日坠西。

画图新展远山齐。

花深十二梯。

风絮晚,醉魂迷。

隔城闻马嘶。

落红微沁绣鸳泥。

秋千教放低。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pg塞,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

琼闺钏响闻。

瑶席芳尘满。

要取洛阳人。

共命江南管。

情多舞态迟。

意倾歌弄缓。

知君密见亲。

寸心传玉盌。

不爱君池东十丛菊,不爱君池南万竿竹。

爱君帘下唱歌人,色似芙蓉声似玉。

我有阳关君未闻,若闻亦应愁杀君。

楼头晚鼓。

佳人莫唱黄金缕。

良宵镫火还三五。

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

风前蝶闹蜂儿舞。

明年此夜知何处。

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

寒光凌乱六花纤。

巧穿帘。

不鸣檐。

十里黄垆,遥望辨青帘。

玉树参差何处觅,吟雪曲,捻霜髯。

坐来令我看无厌。

拟名盐。

试尝甜。

飞入深潭,应照老蛟潜。

三白频占来岁稔,良可喜,更何嫌。

吴姬醉,浓花灿蕊春憔悴。

当筵赌令讳空拳,忘却拈三并数四。

相看情未足。

离觞已催促。

停歌欲语眉先蹙。

何期归太速。

如今去也,无计追逐。

怎忍听、阳关曲。

扁舟后夜滩头宿。

愁随烟树簇。

愁随烟树簇。

萌生触发。

岁在春。

咸池始奏。

德尚仁。

惉懘以息。

和且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