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行香子(题罗浮)

满洞苔钱。măn dòng tái qián。

买断风烟。măi duàn fēng yān。

笑桃花流落晴川。xiào táo huā liú luò qíng chuān。

石楼高处,夜夜啼猿。shí lóu gāo chù,yè yè tí yuán。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kàn èr gēng yún,sān gēng yuè,sì gēng tiān。

细草如毡。xì căo rú zhān。

独枕空拳。dú zhĕn kōng quán。

与山麋、野鹿同眠。yŭ shān mí、yĕ lù tóng mián。

残霞未散,淡雾沈绵。cán xiá wèi sàn,dàn wù shĕn mián。

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shì jìn shí rén,táng shí dòng,hàn shí xiān。

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方来。dòng fŭ zì táng yáo shí shĭ kāi,zhì dōng jìn gé zhì chuān fāng lái。

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jí wĕi liú [chēng,chèn,chèng] hàn,cĭ shí fāng xiăn,[suì,suí] xīng guān。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原注 :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方来。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葛长庚因有道人的风骨 ,其作品自然脱俗超尘。在这首词中,词人以清新的笔调,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道家生活的画卷。罗浮山在广东境内 ,据传说 ,浮山为蓬莱之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旧说山高三千丈,有七十二石室,七十二长溪,有玉树朱草,神湖神兽,道家列为第七洞天。“满洞苔钱,买断风烟 。笑桃花流落晴川。”满洞苍苔 ,可见历时已久,人迹罕至 。“ 买断”即买尽。苔虽形如钱,只能点缀风烟。但它代表了一种清贫自赏自然超俗的情趣。“买断风烟”即占尽风烟,独得自然景致之胜。古洞苍苔,高人逸士独来独往,片片桃花随溶溶川水流出,向人间传送出一丝洞天的消息。世外人并不知道此处别有桃源仙境,故“笑”之,笑桃花多情,笑世人无识 。“ 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据《 嘉靖惠州府志 》卷五《地理志 》载,罗浮山“ 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二楼相去五里 ,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夜半见日出”,可见其高。夜深人静 ,万籁俱寂,唯有空山声声猿啼 ,使人警省。此时此地,修道之人,静坐默想 ,独观云月 ,拥抱宇宙 ,体悟宇宙奥秘,直观生命真谛,自得其乐,意静神旺。这几句将道家山中生活的自然环境与辞别尘世,静处修炼而至内心聪慧的生活情趣勾画了出来。所谓“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实际上写的是消除尘念的修炼过程。开始犹存世念,如行云蔽月 ,继而虚室生白,表里空一,终而至人无己,湛然空明,如片云除尽,空中唯皎皎孤轮。“细草如毡,独枕空拳 。与山麋野鹿同眠”,这几句写“ 同与禽兽居 ,族与万物并 ”的山中生活。在这种时空的交错中 ,人似乎回到大自然中 ,回归到太古时代 ,枕拳卧草,幕天席地 ,遗世独立,鸟兽相亲,没有荣辱得失,没有人我差别,甚至没有人与物的差别,一切均与自然相融。 “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又是一天开始了 ,晨霞未收,群峰淡雾绵延不尽,千姿百态 ,山中风光,洞中岁月 ,自有一种绵绵不尽 、长久不变的实在感 ,显示出大自然永恒的风貌 。结尾三句写罗浮山的悠悠岁月 ,显示出山中人“不知魏晋 ,无论汉唐 ”的优越感,山中人在寂寞之中感受着精神上的超脱和欣慰。总之,这首词将山中风光的悠长,洞中岁月的洒脱,自然的美好和永恒,以及摆脱人世负担后的轻松,一一展示出来,富有野趣。

诗人简介

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134篇诗文

诗文推荐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

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

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

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岂知习静知常子,尘外天声满耳根。

儒生读书不贵书,枕头阁脚醉梦余。

反不若浮屠,宝贝为函金作字,海龙扶出凌空虎。

君今收拾一万卷,置在高楼截云汉。

想当日月出没间,玉轴牙签互璀璨。

我欲牵车驾黄犊,往发缣缃焕心目。

论孟久荒缘老病,请君为我删严令。

遇风仙,心开悟,骋颠狂。

黜妻屏子便迎祥。

逍遥坦荡,恣情吟咏谩成章。

就中行化觅知友,同共闻香。

烹丹鼎,下丹结,中丹热,大丹凉。

不须炼白更烧黄。

自然玉性,万般霞彩射人光。

上丹霄,去住蓬岛,永永

世道日交丧。

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

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

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

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

去入无穷门。

楚山无人,群戏树颠。

或据大石,如君长然。

月到梢头十倍明,风来叶底百分清。

尽言直节无人会岁,脕君年太瘦生。

谁家牯,谁家犊。

溪东溪西,水甘草足。

宜乎后夜当春耕,怀袖应难秘斯轴。

颜巷久已空,颜井固不迁。

荆榛翳蔓草,中有百尺泉。

谁复饮此水,裹饭耕废田,有贤孔氏孙,芟夷发清源。

废床见缏刻,古甃昏苔痕。

引缸注瓢樽,千岁忽复然。

嗟哉古君子,至此良独难。

口腹不择味,四体不择安。

遇物一皆可,孰为我忧患。

阮生未忘酒,嵇生未忘锻。

欲忘富贵乐,托物仅自完。

无托中自得,嗟哉彼诚贤。

外德欲晦,面目自蔽。

内德欲耀,肝胆毕照。

二法相除,我则有余。

穆如清风,用之不穷。

终宵忘寐。

好事如何犹尚未。

子细沈吟。

珠泪盈盈湿袖襟。

与君别也。

愿在郎心莫暂舍。

记取盟言。

闻早回程却再圆。

彼美邽子,先圣是承。

墙仞已及,堂陛将升。

良玉斯琢,寒水必水。

锡壤平陆,茂实骞腾。

馀子不足数,此君何可无。

书既造妙,摹者惟欲取其肖。

摹既逼真,题者不必托诸人。

以实传信,万古一晋。

无目睫之徇,视御府之印。

璧月香云,小院重门。

办诗愁、多是黄昏。

梨花淡淡,柳絮纷纷。

对古铜炉,神品画,靓妆人。

半醉多羞,一笑欺春。

有丹青、描写难真。

秋波侧媚,云岫轻颦。

是蕊珠仙,巫峡女,洛川神。

戒师和尚,可称吾徒。

明禅悟道通儒。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

温良恭俭让礼,生老病死苦嗟吁。

当修进,炼木金水火,土证无馀。

三教门人省悟,忘人我,宜乎共处茅庐。

物外玄谈,句句营养毗卢。

常怀博施济众,气神和、丹结明珠。

归兜率,向大罗,蓬岛同居。

绛阙珠宫何处,碧梧双凤吟。

为底事、一落人间,轻题破、隐韵天音。

当时点云滴雨,匆匆处,误墨沾素襟。

算人间、最苦多情,争知道、天上情更深。

世事似晴又阴。

罗襦甲帐,回头一梦难寻。

虎啸崎嵚,护遗迹、尚如今。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

霜空月明,天风响、环佩飞翠禽。

昨宵送旧,今日迎新。

迎新送旧,费尽精神。

新旧两头忘记了,始知今日是元正。

不用借婆衫子拜,今年人是去年人。

此身饮罢无归处,心怀百忧伤千虑。

天翻地覆谁得知,魏公垂泪嫁文姬。

天涯憔悴身,托命於新人。

念我出腹子,使我叹恨劳精神。

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母子分离兮意难任,死生不相知兮何处寻。

锦水花林,前度刘郎行乐处,当时桃李卧莓苔。

又重来。

今年菊蕊为君开。

赖有诗情浑似旧,西风斜日上高台。

醉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