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调歌头

弓剑出榆塞,铜椠上蓬山。gōng jiàn chū yú sài,tóng qiàn shàng péng shān。

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dé zhī hún bù fèi lì,shī yì pĭ rú xián。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wèi bì gŭ rén jiē shì,wèi bì jīn rén jù cuò。

世事沐猴冠。shì shì mù hóu guān。

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lăo zĭ bù fēn bié,nèi wài yŭ zhōng jiān。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jiŭ xū yĭn,shī kĕ zuò,jiá xiū dàn。

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rén shēng xíng lè,hé zì cuī dé bìn máo bān。

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dá zé yá qí jīn jiă,qióng zé jiăn lǘ pò mào,mò zuò liăng bān kàn。

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shì shì zhĭ rú cĭ,zì yŏu shí xiāo luán。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他们都有着英雄豪杰的气质和爱国热情。他们曾积极有为,力主北伐,但在那个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时代,他们所有的理想都被现实击碎,那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理想就只有在他们的心中永存。刘过这首晚年的词正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当时主战派与主和派斗争激烈,由于主和派大都在朝廷中掌握实权,因此坚持抗金北伐的刘过深受主和派的压抑,心中郁闷越发难以排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时势情境中写下的。“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 。”词的开头突兀而起,直抒胸臆。词人认为出塞杀敌和著书立说 ,其武功文名得来毫不费力,失去也等闲视之。使人觉得词人的达观。然而这哪是他的真实思想呢?刘过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虽终身布衣,但志向高远,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愿望极为强烈。虽屡遭挫折,仍念念不忘,壮心不已。他曾极热情地讴歌抗金英雄岳飞的丰功伟绩,并借以抒发自己火热的爱国情怀 。也曾写词支持韩侂胄出师北伐,并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胜利的凯歌。所作《盱眙行》中充满激情地唱道 :“何不夜投将军扉,劝上征鞍鞭四夷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他不是对“榆塞”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吗?他自幼好学,曾遍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之书,以诗著名江西。作为一个文人,又何尝没有留名“ 蓬山 ”之心呢?而且他确实有了《龙洲集》传世。由此可知,这“得之浑不费力”固然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恃才傲物的狂放精神,然而“失亦匹如闲”一句则为貌似旷达实则愤激不平之语。开头四句,作者对文名武功视若等闲,接下来则转入了对是非曲直的评说,词境向深处推进了一层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两句,看似否定古人,替今人说话,其实是否定是非,这由“世事沐猴冠”一句可以看出来。这与辛弃疾的“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西江月》),都是一种强烈的反讽。这在七百年前的刘过那个时代,作者能冲破过分迷信古人的传统思想的藩篱,已显得颇为狂放了,而接下来的“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两句,用“内外”与“中间”包括一切,用“ 不分 ”加以统摄,又冠以“老子”一词,作者愤世嫉俗、睥睨千古的狂放精神则更鲜明地体现出来。表面看来,这两句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清解一切,实则仍是激愤至极之语。整个上片在构思上 ,由否定文名武功继而转到否定是非,进而转到否定一切,可谓一转一深,一深一妙 ,“尺水兴波”,颇得“骚人三昧”。既然一切都被否定了,那么还能做些什么呢?作者在下片换头处为我们做了明确回答 。酒可以解忧,诗可以言志,因而“酒须饮 ,诗可作”,但惟独不能“弹铗”。为什么呢 ?因为战国时代的冯谖为求得孟尝君提高对他的待遇而三次弹铗,礼贤下士的孟尝君都满足了他的要求,而当今的统治者昏庸无能,根本不重用人材 ,“弹铗”又有何用!一个“休”字,饱含着词人难以言说的无限感慨 。“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 。”这几句就过片所抒写的思想感情作了进一步渲染。作者认为人生就是行乐,何必自寻烦恼,枉自催得鬓发染霜呢 ?大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的萧条意味 。况且“牙旗金甲”的显达与“蹇驴破帽”的穷困并无二致,这看似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的信条,其实这仍非作者的肺腑之言。词人曾上书宰相,陈述恢复中原的方略 ,这哪里是“铗休弹”呢?他是那样迫切地希望报效国家 ,以取得“牙旗金甲”的显达地位,又哪会视穷通无二致呢?由此可知,他并非真像庄子那样齐万物、等是非,只不过是借诗歌抒写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深广忧愤罢了 。“世事只如此”一句是对以上所表现的思想的总结。如果词人写到这里就收结全词,我们真应该把他视为典型的虚无主义者了。然而作品最后一句却词意骤转,正面将全词主旨一语道破。词人用比喻恶,以鸾作为美的象征 ,坚信“自有识鸾”。一个“自”字,把词人无比自信的口吻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这一层转折,在人意料之中而又出人意料之外,合乎情理而又不合情理。因为在抗战有罪、报国无门的时代,作者理想与现实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心情郁闷至极,以貌似牢骚实则激愤 、看似达观实则沉郁的语言抒情言志,原是在人意料之中而又合乎情理的。但这反面文章虽然占据绝大篇幅,然并非全词主旨,直接抒写胸臆虽只一句,却是全词的主旨,是正面文章。这样的艺术构思,表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黑暗的现实不允许作者秉笔直书,只好以曲折隐微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真实感情,以反衬火热的感情与冷酷的现实的尖锐对立。这样,其语言愈显牢骚,愈见其感情激愤之不可抑止,其作者愈故作达观,愈见其内心烦忧之难以排遣,就愈能深刻地表现在现实中难以明言又不得不言的复杂心绪,也愈能有力地抨击当政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可耻行径。因而这一层骤转,笔力遒劲,气魄雄豪,如勒奔马于悬崖,挽狂澜于既倒。又由于前十八句在内容上一气呵成,密不可分,应是一段,最后一句自为一段,因而突破了通常的分片定格。这种内容上分段与形式上分片的不统一,是作者感情上郁怒不平的艺术折光;应断而不断,是由于作者郁怒的感情洪流奔腾直泻,一发则不可止 ;不该断却要断,是由于作者在反面文章做足了以后 ,便要点明主旨,道出真意。这种奇变的结构,在作者以前的词作中很少见到,故能超出常境 ,独标一帜。刘过多年努力,始终未举一第,而光阴虚度,年华老大,故有“虚名相误”之叹。此两句仍承上“直待功成”两句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而更为直率 ,怨意亦深。在偏安的南朝王朝,刘过为什么没有立身之处呢?是刘过缺乏文学和政治才华吗?作者于换头之后,不是另辟境界,而是过变不变,直接了当地回答了上述问题。“不是奏赋明光”(明光,汉代宫名,武帝时建)三句,从反面着笔,说明他之所以怀才不遇,既不在于他没有文才,不能向皇帝奉献辞赋,也不在于他不能“北阙上书”,陈述治国安邦的良策,以辅佐明主;“我自匆忙”二句,正面说明他之所以怀才不遇,主要在于“天未许” ,“天”隐指皇帝,指皇帝不赏识他,不重用他。这段议论,节奏明快,语言犀利,对比强烈 ,字字有扛鼎之力。接下去“赢得衣裾尘土”六字 ,用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描写了自己失意的窘迫状态,倾诉出自己“知音者少”的难言苦衷,有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意味。这前后五句语言形象具体,笔墨深婉浓丽,一浓一淡,一疏一密,曲折多变,摇曳多姿。作者在说出自己落魄失意的原因和不待功成即退的归隐意愿之后,便一气呵成,向稼轩告别。这里的“临别赠言”很是别致,不提大事,不说友情,而说 “白璧追欢,黄金买笑 ,付与君为主”。刘过作为布衣之士,与稼轩为文酒之交,分属宾客,相聚时颇有追欢买笑之事,这在宋朝的名公臣卿,例多风流韵事,稼轩也莫能外,有此亦不妨其为爱国主战派。刘过既去,此事即付与稼轩为主,如此说,亦可见二人相交之深,不拘小节。然后又运用张翰的典故,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怡养天年。而“ 浩然归去 ”一语,既有“留别”之意,又道出了自己别后的归宿;既回应了词的开头,又点出了词的本旨。这样结束,水到渠成,卒章显志,斩钉截铁,戛然而止。总之,本词用通俗的语言,明快的旋律,把满腔的悲愤向朋友倾吐出来,丝毫不加掩饰 ,生动活泼,情致婉转,自然成文,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诗人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4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宇宙一杯酒,暝色倚重湖。

青山杳杳何处,烟水泻愁予。

别岸风涛喷薄,半夜鱼龙悲啸,能撼我诗无。

李白醉不醒,唤起问何如。

是耶非,天莽苍,雪模糊。

苍颜白发如此,空复笑今吾。

寄语鹭朋鸥侣,好在风飧水宿,底处不烟芜。

吾亦从此逝,从我者谁欤。

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

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

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更著一杯酒,梦觉大槐宫。

记当年,哧腐鼠,叹冥鸿。

衣冠神武门外,惊倒几儿童。

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鹍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

_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

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_仙。

雁落村间_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

只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_。

于公元只余事,所乐不存焉。

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

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琼树挂初日,珠箔卷清霜。

夜来溪上微雨,佳节过重阳。

共庆当年此际,曾见天麟协梦,华阀挂蓬桑。

人作鲁侯祝,俾尔寿而臧。

保疲瘵,旌德善,致吉祥。

会看报政,朝夕芝检趣徵黄。

不藉灵丹九转,不用蟠桃三窃,源远自流长。

愿借沧溟富,斟酌荐瑶觞。

相聚不知好,相别始知愁。

笋与伊轧,穿尽斜照古平州。

今夜荒风脱木,明夜山长水远,后夜已他州。

转觉家山远,何计去来休。

酒堪沽,花可买,月能留。

相思酒醒,花落五更头。

长记疏梅影底,一笛紫飞动,相对大江流。

此别无一月,一月一千秋。

山水据全胜,消得独清人。

神仙定在何处,此处可寻真。

山有蓬莱气象,水有瀛洲风物,人是葛天民。

*得紫芝老,吟尽碧桃春。

四时花,千日酒,一溪云。

回头下望浊世,无地不红尘。

忆昔乘轺江右,目断丹霞翠壁,底事走**。

今日送君语,聊聊自移文。

自注铜瓶,作梅花供,尊前数枝。

说边头旧话,人生消得,几番行役,问我何之。

小队红旗,黄金大印,直待封侯知几时。

杯行处,且淋漓一醉,明日东西。

如椽健笔鸾飞。

还为写春风陌上词。

便平生豪气,销靡酒里,依然此乐,儿辈争知。

霜重貂裘,夜寒如水,饮到月斜犹未归。

仙山路,有笙簧度曲,声到琴丝。

有一修行法,不用问师传。

教君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

何必移精运气,也莫行功打坐,但去净心田。

终日无思虑,便是活神仙。

不憨痴,不狡诈,不风颠。

随缘饮啄,算来命也付之天。

万事不由计较,造物主张得好,凡百任天然。

世味只如此,拼做几千年。

华亭新伟观,胜地得高雄。

凭栏徒倚要眇,万里景无穷。

好是江流萦绕,那更云天舒阔,叠嶂倚晴空。

眼界无尽藏,怀抱有清风。

主人贤,开绮席,泛金钟。

放怀一笑,许我满酌醉颜红。

只恐玺书即下,促起飞凫东去,行作黑头公。

还记今朝客,曾待一杯同。

燧瑊勋业,何敢望西平。

观当日,清大憝,震天声。

绩其凝。

追配汾阳郭,临淮李,扫妖孽,植颠仆,复疆宇,洗膻腥。

堪叹中原久矣,长淮隔、胡骑纵横。

问何时,风驱电扫,重见文明。

宾雁宵鸣。

梦初惊。

念吾君复古,修攘两尽,早晚功成。

岁云暮,冰腹壮,雪华零。

怅神京。

谁信汉家陵阙,呵护有神兵。

罄寰海,重回首,镇关情。

想见皇华咨度,望淮北、心曲摇旌。

愿变夷用夏,荆狄是惩膺。

补弊支倾。

佩兰近佳节,高第照神州。

西山致有爽气,天际翠眉修。

酿作碧霄清露,暗满庭前细菊,香淡一帘秋。

春酒未容泻,寿席已风流。

*鸣玉,看独步,凤池头。

*贤真宰事业,*笼到兼收。

总道平生襟量,一片丹衷为国,不负幕中筹。

齐瀚救时语,持用寿君侯。

文采汉机轴,人物晋风流。

丈夫有此,便可谈笑觅封侯。

试问湘南水石,今古阅人多矣,曾见此公不。

名姓出天上,声誉塞南州。

斩楼兰,擒颉利,志须酬。

青衫何事,犹在楚尾与吴头。

闻道长安灞水,尽是三槐风月,好奉板舆游。

此曲为君寿,为我唤歌喉。

犹记端门外,鞭袖五更寒。

一声天上钟柝,金锁掣重关。

君向紫宸上阁,我侍玉皇香案,都号舍人班。

梦觉帝乡远,相对两苍颜。

玉围腰,金系肘,绣笼鞯。

乡人衮衮严近,五马度荆山。

收拾五湖气度,卷束蟠胸兵甲,春意满人间。

天锡公纯嘏,气象自平宽。

万里湖南,江山历历,皆吾旧游。

看飞凫仙子,张帆直上,周郎赤壁,鹦鹉汀洲。

吸尽西江,醉中横笛,人在岳阳楼上头。

波涛静,泛洞庭青草,重整兰舟。

长沙会府风流。

有万户娉婷帘玉钩。

恨楚城春晚,岸花樯燕,还将客送,不与人留。

且唤阳城,更招元结,摩抚之余歌咏休。

心期处,算世间真有,骑鹤扬州。

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

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

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飚千里,鸥鹭亦翩翩。

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

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

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

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击五湖船。

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

轻露沦残暑,蟾影插高寒。

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

九帙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梧竹拥檀栾。

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

锦边城,云间戍,雪中山。

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

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家国两平安。

又恐玉川子,茗碗送飞翰。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万里筹边处,形胜压坤维。

恍然旧观重见,鸳瓦拂参旗。

夜夜东山衔月,日日西山横雪,白羽弄空晖。

人语半霄碧,惊倒路傍儿。

分弓了,看剑罢,倚兰时。

苍茫平楚无际,千古锁烟霏。

野旷岷嶓江动,天阔崤函云拥,太白暝中低。

老矣汉都护,却望玉关归。

万里汉都护。

(下缺)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