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木兰花慢

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sòng guī yún qù yàn,dàn hán căi、măn xī lóu。

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zhèng pèi jiĕ xiāng yāo,chāi gū chŭ bìn,luán jiàn fēn shōu。

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níng qíng wàng xíng chù lù,dàn shū yān yuăn shù zhī lí yōu。

只有楼前溪水,伴人清泪长流。zhĭ yŏu lóu qián xī shuĭ,bàn rén qīng lèi cháng liú。

霜华夜永逼衾裯。shuāng huá yè yŏng bī qīn chóu。

唤谁护衣篝。huàn shuí hù yī gōu。

念粉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niàn fĕn guăn [zhòng,chóng] lái,fāng chén wèi săo,zhēng jiàn xī yóu。

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qíng zhī mèn lái tì jiŭ,nài huí cháng、bù zuì zhĭ tiān chóu。

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mò mò wú yán jìng rì,duàn hún shuāng wù nán zhōu。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大概是情韵幽馨绵邈的原固吧,张孝祥的两首《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及“紫箫吹散后”),历来受到文人的注意。南宋黄昇将其选入《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并分别加上“离思”、“别情”的题目。明代杨慎称道第一首说,“清丽之句,如‘佩解湘腰,钗孤楚鬓 ’,不可胜载”(《词品》)。清代贺裳则推崇第二首 :“升庵极称张孝祥词,而佳者不载,如‘梦时冉冉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 ,试寻高价皇州’,此则压卷者也 。”加上“离思”、“别情”的题目,而不明究竟谁同谁离别,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仍等于无题;对于《花庵》、《 草堂》谬加词题作法,陈廷焯、王国维在词话中已痛加指斥 ,甚至谓“ 词有题而词亡”。 杨、贺等光从表面赏其清辞丽句,未能揭示其内在深蕴。推为压卷,却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就不足以服人 。1971 年,孝祥长子张同之及夫人墓在江浦县(今属江苏南京)发现,出土文物中各有墓志一方。这才帮助我们确定了孝祥和同之的父子关系;同时根据《 念奴娇》(“风帆更起” )词及其他资料,揭开几百年来人所未知的孝祥和同之生母李氏下子一段爱情悲剧。(详1979 年宛敏灏撰《张孝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文艺论丛》第十三辑 )本事既明,于湖词中一些涉及爱情长期以来认为迷离惝恍的作品,也就可以得到确实的解说。原来,在金兵越淮南下攻宋时,北方人民纷纷渡江避难,张、李两家也不例外。南下途中孝祥与李氏相识以至同居,并于绍兴十七年(1147)生下同之。绍兴二十四年廷试,高宗擢孝祥为进士第一,而抑考官预定第一的秦桧之孙秦埙为第三。登第后,桧党曹泳揖孝祥于殿庭并请婚,孝祥不答。于是桧党诬陷其父张祁反谋,下狱。直到桧死才得释放。孝祥与李氏原仅同居关系,这个时候更不便公开出来。只得在绍兴二十六年另娶仲舅之女时氏为妻,于是迫不得已与李氏分离。大概彼此商定以李氏要学道为名,回到她故乡桐城的浮山。这年重九前夕,孝祥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送李氏和九岁的同之溯江西去。这首词,就是送别李氏后不久继《念奴娇》而作。上片写既别情境。起笔二句,是远望之景 。“归云去雁”,喻李氏已离开自己远去了。只剩下嫩寒时节的满天秋色,留给伫立溪楼之上的作者。次三句追思话别时的断肠情景 ,解佩分钗,写临别互赠信物。前句自谓 ,用楚辞《湘君》“遗予佩兮澧浦”语意;后句则描述李氏的凄恻神情 。“鸾鉴分收”用南朝陈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离别时,破其镜各执一半的故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这更清楚地暗示事情的悲局结果。此时再次凝情遥望去路,只见疏烟远树,织成一片离忧。愁绪万端,不可解脱,尽在“织”之一字中写出。歇拍二句,写低头所见所感。自己滴不尽的清泪,只有楼前的溪水相伴长流,这是多么寂寞痛苦啊!下片用想象造境。头五句,实际上是以第三句的“念”作领字,全是想像今后自己的凄凉光景。秋深夜浓 ,寒霜侵被,有谁替自己护理衣篝?薰衣暖被,事必躬亲,具见李氏过去对词人的温柔体贴。而在相思中数及此日常生活琐事,益见无不在萦怀相思之中。当他重到同住的旧馆,芳踪如在而人已杳,悲从中来,哪里还有娱乐的心情 !(“争见”陶本作“争忍”)!这一描写,也暗示出两人相处的欢乐。本是预想未来的孤苦,却层层翻出过去的美满,就更衬出此时的痛苦。词情至此,如再平舖直叙下去,便流于呆板。故以“ 情知”两字把词笔改从对方来进一步描写。“情知”略与“ 料得”意近 ,比“明知”、“深知”、“遥知”等含蕴丰富得多。由于相知之深,他可以肯定李氏在苦闷的时候只能是借酒浇愁 。怎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非但不醉,且是愁上加愁 。以此“肠一日而九回”(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倍增心灵所担荷的痛苦。这样的生离,又何异于死别!结尾回承上片溪楼凝望,相信李氏也和自己一样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但深知不可能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而是作一种神仙传说的希冀,疾盼他也能如仙人王乔每朔望从叶县到洛阳 ,化舄为凫从东南飞来 。因须仄声字 ,故改凫为鹜 。“南州”,泛指南方的州郡。李氏所在的浮山在江北,建康、临安皆在其东南,故称为南州 。“断魂双鹜,其实是怀人;“脉脉无言竟日”,也是作者自白。这样以神仙传说作结,不但与李氏学道的身分符合,更能将彼此无可奈何的心情融为一体表达出来,韵味隽永。

诗人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23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糟糠相乐。

早共梁鸿同隐约。

著籍天门。

隔品新封感帝恩。

满堂儿女。

妇捧金杯孙屡舞。

白发卿卿。

与尔尊前作寿星。

东风昨夜归来後。

景物便为春意候。

金丝齐奏喜新春,愿介香醪千岁寿。

寻花插破桃枝臭。

造化工夫先到柳。

熔酥剪彩恨无香,且放真香先入酒。

花间棠棣。

匹似人间兄与弟。

一种花枝。

底事当年却盛衰。

中臧蜾蠃。

忽遇暝蛉真类我。

换叶移根。

要与相辉映一门。

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心虽相许,事未曾谐。

锁香亭榭。

花艳烘春曾卜夜。

空想芳游。

不到秋凉不信愁。

酒迟歌缓。

月色平分窗一半。

谁伴孤吟。

手擘黄花碎却心。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

定巢新燕。

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

愁蛾浅。

飞红零乱。

侧卧珠帘卷。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

从容。

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荣光休气天为瑞。

道祖当天传宝裔。

千年昌运此时逢,四海欢声今日沸。

蒙蒙香雾沾衣腻。

漠漠轻寒梅柳细。

封人长有祝尧心,从此年年并岁岁。

红粉佳人白玉杯。

木兰船稳棹歌催。

绿荷风里笑声来。

细雨轻烟笼草树。

斜桥曲水绕楼台。

夕阳高处画屏开。

海东今日太平天。

喜望龙云庆会筵。

尾扇初开明黼座,画帘高卷罩祥烟。

梯航交凑端门外,玉帛森罗殿陛前。

妾献皇龄千万岁,封人何更祝遐年。

劳生丧命。

谁解衣餐皆分定。

恣欲贪痴。

积丛如山犹不知。

一朝有报。

铁胆铜心人也懊。

受罪无休。

恨不当时闻早修。

年时寿酒。

共喜秋卿新拜后。

寿酒今朝。

道改春闱是昨宵。

官随福转。

一到生辰须一换。

看取明年。

凤诏迎年醉寿筵。

心低大小。

细细搜寻玄里妙。

大小心低。

酉上为东卯作西。

心高火出。

走了三田饧与蜜。

火出心高。

转毂轮回又一遭。

娉婷娜袅。

红落东风青子小。

妙舞逶迤。

拍误周郎却未知。

花前月底。

谁唤分司狂御史。

欲语还休。

唤不回头莫著羞。

花阴如坐木兰船。

风露正娟娟。

翠盖匝庭芳影,青蛟平地飞涎。

春撩狂兴,香迷痛饮,中圣中贤。

携取一枝同梦,从他五夜如年。

华堂庆晬。

一岁应须千百岁,乐事如何。

寿酒斟时妹拜哥。

父夸利市。

笑道看看生舍弟。

同着莱衣。

玉树森森奉寿卮。

使君情素。

念我明朝行县去。

一醉相留。

和气欢声到小楼。

暂时南北。

莫唱渭城朝雨曲。

此去农郊。

收拾童儿五衤夸谣。

啬薇叶暗。

满架浓阴风不乱。

午酒才醒。

历历黄鹂枕上听。

此情难遣。

不比红蕉心易展。

要识离愁。

只似杨花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