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更漏子(初秋雨后闻鹤唳)

绿窗寒,清漏短。lǜ chuāng hán,qīng lòu duăn。

帐底沈香火暖。zhàng dĭ shĕn xiāng huŏ nuăn。

残烛暗,小屏弯。cán zhú àn,xiăo píng wān。

云峰遮梦还。yún fēng zhē mèng huán。

那些愁,推不去。nà xiē chóu,tuī bù qù。

分付一檐寒雨。fēn fù yī yán hán yŭ。

檐外竹,试秋声。yán wài zhú,shì qiū shēng。

空庭鹤唤人。kōng tíng hè huàn rén。

诗人简介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494篇诗文

诗文推荐

于今尚未好,漠漠宜秋雨。

白发风前酒,黄花雨后镫。

读尽牙签玉轴书。

不知门外有围蔬。

借令未解銮坡去,也合雠书在石渠。

微雨后,小寒初。

满斟长寿碧琳腴。

不须更问荆州路,便上追锋御府车。

已是三堪乐,更是百无忧。

山朋溪友呼酒,互劝复争酬。

钓水肥鲜鳊鳜,采树甘鲜梨栗,罢稏一齐收。

树底飞罢盖,溪上放轻舟。

笑鸱夷,名已谢,利还谋。

蜗蝇些小头角,何事被渠钩。

春际鹭翻蝶舞,秋际猿啼鹤唳,物我共悠悠。

倚棹明当发,归梦落三洲。

楚乡风物淡悠悠,独掩闲门客滞留,尽日无言对秋雨,相敲蕉叶各吟秋。

采菊上东山,山高路非远。

江湖乍辽夐,城郭亦在眼。

昼日市井喧,闰年禾稼晚。

开尊会佳客,长啸临绝巘.戏鹤唳且闲,断云轻不卷。

乡心各万里,醉话时一展。

乔木列遥天,残阳贯平坂。

徒忧征车重,自笑谋虑浅。

却顾郡斋中,寄傲与君同。

阶砌吟蛩,正竹外萧萧,雨骤风驶。

凉浸桃笙,暑消葵扇,借伊一些秋意。

枕边茉莉。

满尘奁、贮香能腻。

也不用,玉骨冰肌,人伴佳眠尔。

谁信此境,渐入华胥,旷然不知,庄蝶谁是。

笑邯郸、_魂客梦,贪他荣贵暂时里。

飞鼠扑灯还自坠。

展转惊寤,才听禁鼓三敲,夜声寥_,又般滋味。

楼上歌呼倒接*。

楼前分手却相携。

雨前雨后花枝减,州北州南酒价低。

怜木雁,笑醯鸡。

鹤长凫短几时齐。

醒来门外三竿日,卧听春泥过马

问金城方略,数十年来,谁堪称许。

万福威名,草木识淮浦。

西顾天长,中流地重,著此巨鳌柱。

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

老子家声,六韬亲授,渭水归来,非熊非虎。

江汉滔滔,建大将旗鼓。

孤矢开祥,节旄迎渥,勋业纪盟府。

好对芳天,莺花未老,金樽频举。

二公诗美过连城,欲报才非{左衤右爾}正平。

本谓柏舟终不遇,却惊华衮重为荣。

岷峨雨后方知峭。

风月霜馀始见清。

前有古人称寡和,阳春白雪岂虚名。

绿荷初展。

海榴花半吐,绣帘高卷。

整顿朱弦,奏霓裳初遍,音清意远。

恍然在广寒宫殿,窈窕柔情,绸缪细意,闲愁难剪。

曲中似哀似怨。

似梧桐叶落,秋雨声颤。

岂待闻铃,自泪珠如霰。

春纤罢按,早心已笑慵歌懒。

脉脉凭栏,槐阴转午,轻摇歌扇。

鹤唳于天,鱼跃于渊。

涵波泳月兮悠悠,乘云驭风兮翩翩。

时哉时哉,不可得而明焉,令人长忆老南泉。

秋气绕城闉。

暮角寒鸦未掩门。

记得佳人冲雨别,吟分。

别绪多于雨后云。

小棹碧溪津。

恰似江南第一春。

应是采莲闲伴侣,相寻。

收取莲心与旧人。

拍手阑干外。

想回头、人非物是,不知何世。

万事情知都是梦,聊复推迁梦里。

也幻出、云山烟水。

白白红红虽褪尽,尽倡条、浪蕊皆春意。

时可醉,醉扶起。

瀛洲旧说神仙地。

奈江南、猿啼鹤唳,怨怀如此。

三五阿婆涂抹遍,多少残樱剩李。

又过雨、亭皋初霁。

惭愧故人相问讯,但一回、一见苍颜耳。

谁念我,鹪鹩志。

沛然倾霔战骄阳,飒飒风来和晚凉。

吹散浮云澄玉宇,敲残枯叶堕银床。

韩敬檠擢用因书荐,班扇投閒被雨妨。

自此吟情辜不得,一秋景物要平章。

飞絮迷芳意,落梅销暗香。

皓鹤唳空碧,白鸥避寒塘。

妨它踏青斗草,便放晓日东窗。

先自懒弄晨妆。

谁奈靓笙簧。

望帘寻酒市,看钓认渔乡。

控持紫燕,芹泥未上雕梁。

想梁园谢馆,群花较晚,但陪玉树频举觞。

烟漠漠,湖外绿杨堤。

满地落花春雨后,一帘飞絮夕阳西。

梁燕落香泥。

流水恨,和泪入桃蹊。

鹦鹉洲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

归思越凄凄。

雨后夹衣初冷,霜前细菊浑斑。

觚棱清月绣团环。

万里长安秋晚。

槽下内家玉滴,盘中江国金丸。

春容著面作微殷。

烛影红摇醉眼。

稽首观音,全彰妙有。

鹤唳青霄,莺啼绿柳。

鼓响钟鸣,椎鸡打狗。

不落诸缘,通身眼手。

朋友之宿草未黄,眷眷于旧藏。

画史之抵訾未忘,齗齗乎弗偿。

鸠抱枋而下垂,鹤唳天而高翔。

谁能游九垓以问太虚,其必有以别二子之短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