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chún xī jĭ hài,zì hú bĕi cáo yí hú nán,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tóng guān wáng zhèng zhī zhì jiŭ xiăo shān tíng,wèi fù。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gèng néng xiāo、jĭ fān fēng yŭ,cōng cōng chūn yòu guī qù。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xī chūn cháng pà huā kāi zăo,hé kuàng luò hóng wú shù。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chūn qiĕ zhù,jiàn shuō dào、tiān yá fāng căo wú guī lù。

怨春不语。yuàn chūn bù y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suàn zhĭ yŏu yīn qín,huà yán zhū wăng,

尽日惹飞絮。jìn rì rě fēi xù。

(怕 一作:恨;(pà yī zuò:hèn;

无归路 一作:迷归路)wú guī lù yī zuò:mí guī lù)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cháng mén shì,zhŭn nĭ jiā qī yòu wù。

蛾眉曾有人妒。é méi céng yŏu rén dù。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qiān jīn zòng măi xiāng rú fù,mò mò cĭ qíng shuí sù?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jūn mò wŭ,jūn bù jiàn、yù huán fēi yàn jiē chén tŭ!

闲愁最苦。xián chóu zuì kŭ。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xiū qù yĭ wēi lán,xié yáng zhèng zài,

烟柳断肠处。yān liŭ duàn cháng chù。

译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北宋柳永《蝶恋花》)……从这些词中,读者可以想见:靠着高楼,会看见一点点下坠的残阳、苍茫迷蒙的江水、轻烟笼罩的垂柳。这些都会令人伤悲。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

注释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北宋柳永《蝶恋花》)……从这些词中,读者可以想见:靠着高楼,会看见一点点下坠的残阳、苍茫迷蒙的江水、轻烟笼罩的垂柳。这些都会令人伤悲。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

赏析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转来转去,大材小用。这一次,又把他从湖北漕运副使任上调到湖南继续当漕运副使。漕运副使是掌管粮运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作这种官当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负。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后方去,更加使他失望。这次调动任职,使辛弃疾意识到:这是南宋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示。不让抗战派抬头,关系到辛弃疾个人,事情尚小;关系到国家民族,那问题就大了。当时女真统治者的军队屡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他们不仅忘了“徽钦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沦陷区广大人民长期置于女真族统治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收复山河的大计,已为纳金币、送礼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满怀悲愤。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所以这次调离湖北,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读者不妨运用联想,这“风雨”,难道不是象征金军的进犯么?这“落红”,难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么?“草迷归路”,难道不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么?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即辛弃疾)晚春词云:‘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背景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辛弃疾在此前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他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诗成春草梦池塘。

相忆托玄香。

常记饮仙房。

笑一举、曾蒙十觞。

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

聊与领群芳。

渐开到、江头野棠。

春欲去。

无计得留春住。

纵著天涯浑柳絮。

春归还有路。

恨煞多情杜宇。

愁煞无情风雨。

春自悠悠人自苦。

莺花谁是主。

九锁绝入寰,一峰耸天柱。

自从开辟来。

着此洞天古。

奇石千万姿,元不费神斧。

帝勑守六丁,山夔孰敢侮。

白书中冥冥,游者必持炬。

或绚若霞敷,或蹙若波诡,或竖若旌幢,或悬若钟鼓,或虎而爪踞,或凤而翅舞。

异状纷献酬。

清音起系拊。

不知金堂仙,恍惚在何许。

褰衣下侧迳,层岚结琼乳。

迳极罅转深,幽潭蓄风雨。

劣容童竖入,恐触蛟龙怒。

凛乎不可留,长啸出岩户。

人间只解留春住。

不管秋归去。

一阵西窗风雨。

秋也归何处。

柴扉半掩闲庭户。

黄叶青苔无数。

犹把小春分付。

梅蕊前村路。

人间只解春留住。

不管秋归去。

一阵西窗风雨。

秋也归何处。

柴扉半掩闲庭户。

黄叶青苔无数。

犹把小春分付。

梅蕊前村路。

一声阿鹊。

人在云西角。

信有黄昏风雨,孤灯酒、不禁酌。

错错。

谁误著。

明知明做却。

颇寄香笺归去,教看了、细揉嚼。

连连麦浪摇空阔,挺挺松幢暝寒。

眼底春工馀几在,更堪风雨苦摧残。

一夜狂风雨。

花英坠、碎红无数。

垂杨漫结黄金缕。

尽春残、萦不佳。

蝶稀蜂散知何处。

[歹带]尊酒、转添愁绪。

多情不惯相思苦。

休惆怅、好归去。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曳杖罗浮去,辽鹤正南翔。

青鸾为报消息,岩壑久相望。

无奈渔溪欸乃,唤起苹洲昨梦,风雨趁归航。

万里家何许,天阔水云长。

历五湖,转湘楚,下三江。

兴亡千古馀恨,收拾付诗囊。

重到然犀矶渚,不见骑鲸仙子,客意转凄凉。

举酒酹江月,襟袖泪淋浪。

雉兮朝飞,鸣声相随。

朝刷其羽兮,夕哺其儿。

虽有风雨兮,莫或仳离。

嗟余之人兮,曾莫汝为。

东君始造家,积累亦不细,一从潜阳兴,黄钟本根蒂。

二十四信风,以有此红翠,如何纵飘败,不作苞桑计。

风雨不令子,豪猛但适意。

万紫杂千红,用供一日费。

一日费尚可,矜侈不少置。

岂惟困芳菲,桑麻亦憔悴。

沟塍浮新秧,荡摇失生意。

无乃大伤和,行败乃翁事。

愿言期少安,百物思吐气。

吾不若讼谗,唯图保终岁。

杨柳温柔是故乡。

纷纷蜂蝶去年场。

大率一春风雨事,最难量。

满把携来红粉面,堆盘更觉紫芝香。

幸自麹生闲去了,又教忙。

庭梧叶密未惊秋。

风雨潇潇特地愁。

愁绪如丝无尽头。

思悠悠。

怅望王孙空倚楼。

甚么因缘,恰得一年相聚。

和闰月、更无剩数。

说著分飞,背面偷弹玉箸。

好去。

记取许时言语。

旧爱新人,后夜一时分付。

从前事、不堪回顾。

怎奈冤家,抵死牵肠惹肚。

愁苦。

梦断五更风雨。

搔困麻仙爪,含暄忍客衣。

夜长窗月露成帏。

不说明朝风雨、自当归。

一夜新秋风雨。

客恨客愁无数。

我是卧云人,悔到红尘深处。

难住。

难住。

拂袖青山归去。

稍觉阑干远水漪,枉持钱贯去安之。

湖山千户庭内,帘栋几番鸾玉时。

记好儘堪邕辍翰,序工且放颢题诗。

西风何限凭高事,铁笛吹愁酒一卮。

每惜春光去世,生憎鶗鴃鸣。

倦游心易赏,多病戍仍更。

风雨山花过,池塘野水生。

买牛归问舍,此计会应成。

瓮城高,盘径近。

十里笋舆稳。

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

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

又总被、长江流尽。

倩谁问。

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

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

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

正愁尽、河山双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