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à jiāng dōng qù,làng táo jìn,qiān gŭ fēng liú rén w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gù lĕi xī biān,rén dào shì,sān guó zhōu láng chì bì。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luàn shí chuān kōng,jīng tāo pāi àn,juăn qĭ qiān duī xuĕ。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jiāng shān rú huà,yī shí duō shăo háo jié!

遥想公瑾当年,yáo xiăng gōng jĭn dāng nián,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xiăo qiáo chū jià liǎo,xióng zī yīng fà。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yǔ shàn guān jīn,tán xiào jiān,qiáng lŭ huī fēi yān miè。

(樯橹 一作:强虏)(qiáng lŭ yī zuò:qiáng lŭ)

故国神游,gù guó shén yóu,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duō qíng yīng xiào wŏ,zăo shēng huá fà。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én shēng rú mèng,yī zūn huán lèi jiāng yuè。

(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rén shēng yī zuò:rén jiān;zūn tōng:zūn)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⒃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赏析

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道,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蒹葭,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一点芳姿,信道是、不比人间凡木。

碧天无际,乍雨清烟霭,风开云月。

人在南楼,剧谈胜咏,拥碧油旌节。

银阙腾辉,冰轮驾彩,颢气资高洁。

大星不见,更容萤火明灭。

须烦翠杓琼杯,华笺象管,与我酬清绝。

谁使琵琶声到耳,轻赋荻花枫叶。

露脚斜飞,河阴低转,香篆环三杰。

莫辞终日,舞腰重看回雪。

紫帽之峰兮高且巍,白云一片兮空依依。

我有兄兮在海湄,三月不见兮使我心悲。

禁烟过也,正东风浓拂,来禽奇绝。

翠叶修条千万点,轻染微红香雪。

霁景烘云,暖梢吹绽,浩荡春容阔。

棠阴已静,此花标韵终别。

犹记宝帖开缄,如何青李,与佳名齐列。

秀实甘芳莫待看,叶底匀圆堪折。

且赏琼苞,繁英插鬓,淡伫留风月。

宜将图画,有时凝想重阅。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遍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湖山如画,系孤篷柳岸,莫惊鱼鸟。

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

一梦三年,松风依旧,萝月何曾老。

邻家相问,这回真个归到。

绿鬓新点吴霜,尊前强健,不怕衰翁号。

赖有风流车马客,来觅香云花岛。

似我粗豪,不通姓字,只要银瓶倒。

奔名逐利,乱帆谁在天表。

风帘弄影,正闲堂永昼,香销人寂。

轧轧邻机芳思乱,愁入回文新织。

燕蹴巢泥,莺喧庭柳,好梦无踪迹。

那堪春事,背人何计留得。

谁似爱酒南邻,岸巾坦腹,醉踏西山碧。

彩笔阳春传雁足,催我飞觞浮白。

老去情怀,凭君试看,鬓上秋霜色。

故园千里,月华空照相忆。

欢声雷动,问邦民,知道君候生日。

欲把天文占好事,夜半遥瞻南极。

耿耿三台,寒光相射,瑞采连珠壁。

自今以始,我公眉寿千亿。

见说燕寝香凝,旌旗微动,猎猎薰风入。

收拾乾坤生长意,留向人间敷锡。

预约明年,难兄难弟,同侍虞琴侧。

坐令仁寿,八荒开此寿域。

今年秋早,似常年、人世光阴如电。

君看老仙风度别,绿发芳瞳长健。

细数平生,三千功行,一一修持遍。

通明殿上,钧天张乐高燕。

应似六一先生,神清之洞,万仞苍苔藓。

少待中原开霁了,一片闲云舒卷。

姹女炼成,婴儿养就,坐阅蓬莱浅。

青霄笙鹤,也应回顾鸡犬。

岸容山意,随春好,人在春风独立。

立尽闲云来又去,目断一天红日。

岂不怀归,于焉信宿,此意无人识。

只看鬓发,丝丝都为人白。

风露正满人间,__睡息,浑不知南北。

要上南山披荟蔚,谁是同心相觅。

天运无穷,事机难料,只有储才急。

愿公寿考,养成元_人物。

堂堂七尺,懔一时人物,孤映三蜀。

闲雅风流豪醉后,犹有临邛遗俗。

十载虞庠,一官楚塞,雅操凌寒玉。

江山千里,惠然来慰幽独。

落笔妙语如神,两章入手,不觉珠盈掬。

从此西归荣耀处,宁假华旌高纛。

乐府新声,郢都余唱,应纪阳春曲。

老夫一醉,故人高义堪服。

万里湖南,江山历历,皆吾旧游。

看飞凫仙子,张帆直上,周郎赤壁,鹦鹉汀洲。

吸尽西江,醉中横笛,人在岳阳楼上头。

波涛静,泛洞庭青草,重整兰舟。

长沙会府风流。

有万户娉婷帘玉钩。

恨楚城春晚,岸花樯燕,还将客送,不与人留。

且唤阳城,更招元结,摩抚之余歌咏休。

心期处,算世间真有,骑鹤扬州。

玲珑枝枝,斗妆金粟。

万里秋容浩荡。

金滕事业。

庆丹青千载,勋在王室。

圣主英明平万国,天产非常人物。

岳渎分灵,熊罴符梦,五百年方出。

致君尧舜,要须纯用经术。

须信凤阁仙人,风流文采,蔼家声如昔。

献纳司存持禁橐,合历三台清秩。

倦宿承明,乞麾临郡,暂辍金闺直。

五云深处,一星今在南极。

吴波浮动,看中流翻月,半江金碧。

醉舞空明三万顷,不管_娥愁寂。

指点琼楼,凭虚有路,鲸背横东极。

水云飘荡,阑干千丈无力。

家世回首沧洲,烟波渔钓,有鸱夷仙迹。

一笑闲身游物外,来访扁舟消息。

天上今宵,人间此地,我是风前客。

涛生残夜,鱼龙惊听横笛。

修夸人物,元如许、谁把屏星留却。

弄破峨眉山月影,似作平分消息。

卷雾名谭,翳云长袖,未称三池客。

且然袖手,人间烦暑方剧。

分手未见前期,风前耿耿,目断斜阳角。

亦欲乘风归去也,问讯故山猿鹤。

_鼓催鸡,挥弦送雁,转首成乖各。

愿加飡饭,书来频寄新作。

池塘风暖,算流觞盛集,恰迟旬日。

晓听儿童传好语,瑞气华堂充溢。

天产英雄,封侯骨相,才气千人敌。

暂游尘世,妙名已上仙籍。

争羡金紫盈门,灵椿正茂,荣庆谁能及。

会展龙韬并豹略,重把山河开辟。

鼻祖汾阳,佐唐勋业,管取今犹昔。

旬垂彝鼎,寿龄更比箕翼。

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

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

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

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

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

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

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

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

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

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

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

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

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

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