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念奴娇·我来牛渚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wŏ lái niú zhŭ,liáo dēng tiào、kè lĭ jīn huái rú [huò,huō,huá]。

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shuí zhù wēi tíng dāng cĭ chù,zhān duàn gŭ jīn chóu jué。

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jiāng shì jīng bēn,shān xíng hŭ jù,tiān xiăn fēi rén shè。

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xiàng lái zhōu jiàn,céng săo băi wàn hú jié。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碓豪杰。zhuī niàn zhào shuĭ rán xī,nán ér dāng sì cĭ,yīng duì háo jié。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suì yuè cōng cōng liú bù zhù,bìn yĭ xīng xīng kān niè。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yún àn jiāng tiān,yān hūn huái dì,shì duàn hún shí jié。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lán gān chuí suì,jiŭ kuáng zhōng fèn jù fà。

译文

我客游牛渚山,登高远眺,顿觉心胸开阔。高高的然犀亭耸立于此,占尽古往今来多少登临之士的愁闷。采石矶畔的江水如巨鲸般奔腾翻滚,岸上的山岩如猛虎盘距,地势险要,实为阻击敌人的一道天然屏障。当年正是在这里,我军战舰将来犯的金兵彻底击溃,大获全胜。当年的名将温峤平定了苏峻叛乱,屡立战功,曾在牛渚矶燃犀照水。

今天的好男儿,就应该像他那样,才能算得上是英雄豪杰。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问鬓发已经斑白,朝朝镊又生。今日倚栏凝伫,但见江上云笼雾锁,一片昏暗,令人哀伤至极。我借酒浇愁,醉后不觉将栏干捶碎,满腔忠愤于此得以尽情宣泄。

注释

①牛渚(zhǔ):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石矶,风光绮丽,形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②聊:姑且。

③著:矗立。此处指建造。 危亭:与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东晋温峤“路经牛渚采石矶,听当地人说矶下多妖怪,便命燃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晋书·温峤传》)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

④胡羯(jié):指金兵。

⑤星星:形容头发花白稀落。 镊:拔除。

⑥断魂:形容极其哀伤。

赏析

上阕写作者登临牛渚时的所见所思。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意思是说:来到牛渚,登上了这高高的山头,纵目远眺,旅途中的劳顿和寂寞一下子扫除净尽,顿时觉得胸怀开阔,心情舒畅。这样起笔自然而真实。吴渊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主战派人物,来到采石之战的旧地,面对浩荡的长江,精神怎能不为之一振!“客里襟怀如豁”,这既是登高临远的瞬间感觉。也是词人博大胸怀的形象写照。接下去五句,写眼中所见:牛渚山上的“燃犀亭”高高地耸立,不知是谁把它安设在最奇险的地方。千百年来独自占有这高峻的地势,看到它的人无不感到极度的愁苦。从燃犀亭上放眼望去,长江中波涛翻腾,白浪相逐,犹如鲸鱼奔窜。汀岸上牛渚至金陵一带,山势雄伟,好似猛虎盘踞。这种险要完全是自然形成,并非人工安排。诗人写燃犀亭,写山,写水,笔力劲健,气势奔放,像舒展开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境界雄浑而阔大。这五句偏重于对客观景物的渲染和描绘,但从中表现词人的爱国激情。上阕的最后两句“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是从眼前山势引出的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作者仅用十个字便概括了当年的采石之战。赫赫的战功,光辉的战例,是一曲民族正气的颂歌。它也鼓舞一切有为之士,投身到抗击金人贵族集团的斗争中去。

  词的下阕追怀古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对当今的感慨。换头“追念”以下三句,紧紧承续上阕,由重大的历史事件联想到古代的英雄豪杰。“照水然(同‘燃’)犀”与上阕提到的“危亭”(即燃犀亭),用了同一个典故,都是指东晋温峤燃犀角照看采石矶下水怪的故事。据《晋书·温峤传》记载:温峤路经牛渚采石矶,听当地人说矶下水中多妖怪,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车马着赤衣者”。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温峤便是一个勇于诛除邪恶的人。当初他曾在北方抵抗刘聪、石勒的骚扰,南下后又与庾亮等讨伐王敦,平定苏峻等人的叛乱。诗人登临采石,追念温峤,把他视为抗击外患、平定内乱的英雄,在这里征引典实,显然是“古为今用”。作者用典之后.接着便展开议论:要做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就应当像温峤那样,做出一番定国安邦的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一切未必会尽如人愿,理想和现实之间总存在着距离和矛盾。诗人在追怀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之后,思想不能不回到痛苦的现实中来。至此。作品由雄壮转为忧愤。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看一看自己鬓发已经斑白;再看一看当今形势,淮水流域,天昏地暗。烟云弥漫,战事未休,这正是令人极为哀痛的时候。“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三句,写得沉郁顿挫,这是词人对国势政局的形象化描述,也是词人忧心如焚的悲歌。

背景

作者登临古代战地牛渚山,见山川形势险要,想到此次胜利对人们的鼓舞,心胸大为舒畅。但转念自己年纪已老,又缺少像温峤那样的人物来扭转当时忧患重重的政局,致使前方形势依然险恶,不禁悲愤交集,遂作此词。

诗人简介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4篇诗文

诗文推荐

玄上玄玄且莫寻。

日常除划我人心。

清闲欢乐作知音。

莫向灵台留一物,自然结正水中金。

恁时云步上瑶岑。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合巹风流,擘钗情态,压倒痴牛呆女。

今年云外果深期,想却笑、人间离苦。

萦愁叠恨,青山绿水,杳杳重重无数。

寻常犹有梦能来,到此夜、无寻梦处。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言言祠宫,爰考我礼。

维西有疊,维东有洗。

爰洁爰条,载荐其困。

神在何斯,匪远具迩。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我瞿昙佛,具正遍知。

子母分解,只在当时。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觉天无云,性海无风。

玉轮蘸影,金浪翻空。

非惟观世音,我亦游其中。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目前一机,万化千变。

甚处见得,西风一阵来,落叶两三片。

小妓金陵歌楚声。

家僮丹砂学凤鸣。

我亦为君饮清酒。

君心不肯向人倾。

我今客气浑消尽。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姓孔名聃,字曰瞿昙。

禅道第二,文章第三。

同门同出入,不是我同参。

面孔风埃,身心冷灰。

鲸饮海乾而珊瑚露,龟藏泥暖而芙蓉开。

向去却来,其间变态也掣电轰雷。

陕右人人听我。

福地好修因果。

天下不如斯,贫富一般行坐。

轻可。

轻可。

轻可骄奢太过。

周官人,家豪富。

长安通检,最为上户。

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

叹利名,不坚固。

使我灰心,转生开悟。

行大道、一志无移,

钟一击,耳根塞,赤肉团边去个贼。

有人问我解何宗,瞬若多神面门黑。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