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yŭ zhōng jìn huŏ kōng zhāi lĕng,jiāng shàng liú yīng dú zuò tīng。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bă jiŭ kàn huā xiăng zhū dì,dù líng hán shí căo qīng qīng。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

⑴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⑵空斋:空荡的书斋。

⑶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⑷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⑸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赏析

杜陵是韦应物的故乡,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因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而得名 。当时诗人离开京城长安(今西安市)在外宦游,适逢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满溢手足之情的七绝——“乍暖还寒时候,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在这家家户户都禁绝烟火的节日里,空荡荡的旅斋更显得孤凄冷清,叫人如何能够安坐?还是出去看看吧!漫无目的地来到江边,江风拂面,竟然觉得比屋内还暖和一些。独坐岸石,杨柳枝头的流莺飞来飞去,还不时呼朋引伴地鸣叫着。清脆如歌的啼唤,为何竟如此令人怅然?喝一杯淡淡的冷酒,解不了胸中无限的愁绪;看一眼带露的红花,消不了心中无尽的孤凄;远在京师的弟弟,我想念你们啊!此时此刻,老家杜陵的原野上,该是草色青青了吧……”

  诗人首句写景,突出一个“冷”字:“雨中”是天气之冷;“禁火”是节令之冷;“空斋”是旅居之冷。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层层叠加地写足了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与凄冷。 次句还是写景,关键在一个“独”字:“江上”是春潮涌动的春江;“流莺”是自由翻飞、悦耳欢啼的黄莺,与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截然不同,本是充满生机,令人振奋愉悦的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再美好的景象,独看独听反而更添寂寞和惆怅。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的“想诸弟”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第三句直抒胸臆,既点题,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象中的情景。一边喝酒,一边赏花,不是游春时的闲适畅饮,而是孤寂难耐的排遣。“借酒消愁愁更愁,泪眼观花花不语”,无可奈何的自宽自慰之中,流露出无尽的落寞与惆怅。结句运用联想,又是写景,诗人宕开诗笔,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与“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诗句句相承,首尾呼应,一气流转,浑然成章。虽只是写身边景、眼前事、心中想,但运笔空灵,含蓄深婉,极尽烘托之妙。在情景交融的和谐意境里,“手足情深”的主题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千古之下,依然令人共鸣、感慨、以及羡慕、遗憾。时下的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手足之情”已属稀罕,“手足情深”就更是奢望了,更何况,“寒食”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早已被人们冷落不过了。“把酒看花想手足”的哀婉意境,怕是只能在古人的诗句中去寻觅了……

背景

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或三年江州刺史任上。当时诗人遇上了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603篇诗文

诗文推荐

此心如江水,日夜东复东。

不惟爱吾庐,顾瞻几临风。

向来御史驄。

在我何得失,人自分悴丰。

明珠翠羽。

小绾同心缕。

好去吴松江上路。

寄与双鱼尺素。

兰桡飞取归来。

愁眉待得伊开。

相见嫣然一笑,眼波先入郎怀。

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

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

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

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元郎误欢喜。

是处移花是处开。

古今兴废几池台。

背人翠羽偷鱼去,抱蕊黄须趁蝶来。

掀老瓮,拨新醅。

客来且尽两三杯。

日高盘馔供何晚,市远鱼鲑买未回。

城头月落尚啼乌。

朱舰红船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别来常思君,无异饥待哺。

如何偶相逢,握手复告去。

念初别子时,芳草才及屦。

天时不可留,再见岁云暮。

出门怪子瘦,告我困道路。

飘飘千余里,陆走复水泝。

古来黄金尽,壮士色亦沮。

斯人独何少,乃有衣食虑。

才高穷不怨,志大贫若富。

吾将告君理,子其听我布。

人生不终穷,否泰亦有数。

子其保所有,锥颖囊必露。

古来立功名,其始不无忤。

得难失自寡,进锐退亦遽。

念君归海濒,谁与朝夕聚。

我方困而学,每翼朋友助,一从城北归,梦魂见已屡。

愿因南来者,时以尺书寓。

老郎日日忧苍鬓,远守年年厌白蘋.终日相思不相见,长频相见是何人。

尔图我真,又求我赞。

我真我赞,两重公案。

家丑不外扬,已德不自谈。

寄之以数,六九五十三。

山邦务寡。

陕辅任隆。

才否虽异。

劳逸不同。

幽岩何月。

丹桂为丛。

结枝以赠。

寄之飞鸿。

东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临海令君一念作,猿鸟未知泉已觉。

殿脚西头苍石根,向来元无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鹤古祠烟雨蒙。

父老思君难弃得,登亭饮泉三叹息,祝君公台寿千百!

闻道芳洲景气新,却输鸥鹭日相亲,小槽酒熟玻璃色,谁忆高台共赋人。

离山阙归期,滞踪如在狱,他门一脔炙,贱子万端辱。

吟忆圃花尽,梦知原麦熟。

公道富贵迟。

何似耕获速。

别后相思无限忆。

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

拟写相思持送似。

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

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多少相思都做泪。

一齐泪损相思字。

愁黛颦成月浅,啼妆印得花残。

只消鸳枕夜来闲。

晓镜心情便懒。

醉帽檐头风细。

征衫袖口香寒。

绿江春水寄书难。

携手佳期又晚。

红蓓珠圆,素蕤玉净,南荒已报春还。

便迤逦,云开五岭,雪霁群蛮。

喜见东君信息,应不管、潘鬓新班。

凭谁寄,心萦秋水,目断春山。

长记小桥斜渡,潇洒处,苇篱茅舍三间。

肯伴我、风光赏遍,月影疑残。

好为调羹结子,玉弦冷、金鼎空闲。

北枝畔,谁念嶰律犹寒。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

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

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

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

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

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

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

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当年曹守我胶西,共厌餔糟与汩泥。

自古赤丸成习俗,因公黄犊免提携。

生还各有青山兴,病起犹能小字题。

莫怪歌呼数相和,曾将狱市寄全齐。

(贡父为曹州,盗贼皆奔邻境,盖尝有诗云:従教晋盗稍奔秦。

物生惧焦枯,吾身困蒸煮。

起占天外云,坐隔空中雨。

故人住吴越,一别几寒暑。

今焉在咫尺,何事复间阻。

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

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蕊珠宫里三千女。

滴粉为春尘不住。

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

一枝谁寄长安去。

想得韶光能几许。

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

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余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

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

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筋还垂。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