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措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guài zhāo lái、piàn hóng chū shòu,bàn fēn chūn shì fēng yŭ。

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dān shān bì shuĭ hán lí hèn,yŏu jiăo yáng chūn nán zhù。

芳草渡。fāng căo dù。

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sì jiào zhù dōng jūn,măn shù huáng lí yŭ。

无端杜宇。wú duān dù yŭ。

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bào căi shí jī tóu,jīng tāo wū dà,hán sè yào chūn hù。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yáng guān chàng,huà yì pái [huái,huí] dōng zhŭ。

相逢知又何处。xiāng féng zhī yòu hé chù。

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mā suō lăo jiàn xióng xīn zài,duì jiŭ xì píng jīn gŭ。

君此去。jūn cĭ qù。

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jĭ wàn lĭ dōng nán,zhĭ shŏu qíng tiān zhù。

长生寿母。cháng shēng shòu mŭ。

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gèng wĕn bù ān yú,sān huái táng shàng,hăo kàn căi yī wŭ。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是作者成名之作。它气势磅礴,将离别之恨表现得深沉 、细腻;同时,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王子文,名埜字子文,号潜斋,浙江金华人,是南宋后期主战派官员。在理宗淳祐年间,先后任职于隆兴、镇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等职。他忧国忧民,为人所景仰。而本词的作者李昴英也是个不畏强御、直言敢谏的耿介之士,曾奏劾权臣贾似道,被理宗称为“南人无党 ”,所以词中每多以国事为念,有志同道合之意。王埜即将赴任的太平州在长江南岸,居南北交通冲要,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又临近前线 ,因此地位相当重要。王埜之出知太平州,正是被委以国防、江防的重任。“怪朝来 、片红初瘦,⋯⋯”以“怪”字领起,表达自己惊诧之情,一下子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什么令他感到意外呢?噢,是春天的繁花开始飘落了。花儿萎谢用“瘦”字去形容,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娟美俏丽的人儿忽然颦眉蹙额,清减了几分。接着,作者以“半分春事风雨”倒点原因,解开前面自设的疑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昨晚一场摧花的风雨将春色大大损毁了。“半分”,说明了摧损程度 。这就是词家的所谓“逆笔”,目的是使重点突出。三 、四句正式点明“离恨 ”,转入送别的主题。“有脚阳春 ”。(一本作“有脚艳阳”)是对能施“惠政”的官员的传统称颂语,意思是说他所到之处,如阳春之和煦 ,能令百姓昭苏 。但现在“阳春难驻”,王埜大人要调走了 ,因此连山水似乎也充满离愁别恨 。读到这里 ,我们顿悟前面写春残景象不只是为了烘染离别的气氛,而是对“阳春难驻”作形象的说明。“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写渡头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莺正在啼啭,仿佛是恳请即将离去的春天再多留驻一会儿。黄鹂即黄莺,鸣声婉转悦耳。这里“芳草”两句也是融情于景,借啼鸟之惜春,比喻自己对王埜的依依惜别。然而王氏的调动是国家的需要、时局的要求,所以感情尽管上难以割舍,也只能分手了。在词中,这一转折是由“无端杜宇”四字开始的。无端,即没有来由,无缘无故;这里含有无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声与“不如归去”相近 ,所以又名“催归”。这里说“报采石矶头 ,惊涛屋大 ,寒色要春护”的是杜鹃鸟 ,其目的是与上句的“黄鹂”相照应 ,扣紧暮春景色,让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个上半阕的意境更显浑成。采石矶,在安徽当涂牛渚山北部,突入长江中 ,奇险雄伟,“惊涛屋大”是说长江风急浪高。后三句意思是说,当涂江面一带,风狂浪恶,满目寒凉,正需要春阳的呵护。意思是那里位置的重要和形势的艰危险恶 ,须由豪杰之士去支撑局面 。我们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国灭亡后,次年蒙古兵即大举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时烽烟四起。上阕借景抒写惜别之意,情绪一波三折,从开头至“阳春难驻 ”,是一开 ;“叫住东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护 ”又是一开。”将恋恋不舍而又不得不舍的心绪描绘得细腻传神。下阙以送别情景过渡 ,然后再转入临别赠言 。“阳关唱 ,画鷁徘徊东渚。”人们唱起了骊歌,远行的船只即将启航了 。临别之际 ,人们自然希望后会有期 ,但何时何地才能见面呢?世事实在难以预料,不过 ,既然已经以身许国,个人的事亦无需多虑了。“相逢知又何处”一句,正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心情。于是,在饯别的酒筵上,两人同抒壮怀,细评今古。“摩挲老剑”,如同诗词中常见的“抚剑”、“看剑”一样,表明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剑”而说“老”,则表明他们经过千磨百折而雄心犹存,不是难能可贵吗?“君此去 。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这是作者对友人的殷殷嘱望,希望他负起拱卫东南的重任,做撑持时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见两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全词写到这里,一气呵成,情郁而辞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下面收束处出语涉腐,令全篇有所减色。“长生寿母。更稳坐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这是顺带为王埜之母祝寿,并表王之孝顺。安舆,也叫“安车 ”,是妇女、老人乘坐的小车。三槐堂 ,是有关王姓的典故。这里用典为王氏祝寿之词。彩衣舞,用老莱子七十娱亲的故事。这种词句象李调元《雨村词话》指出的,“乃献寿俗套谀词”,算是败笔。总之,除结尾之外,全词大体写得不错,而尤以上半阕为佳:跳荡转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阕上半则富雄直之气,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概。作为一首送别词。它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情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将私人离合之感与整个社稷安危连系起来,融“小我”入“大我 ”,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气势和较高的格调,应当说是颇为难得的。这正是作者胸襟抱负与艺术手腕的完美结合。

诗人简介

李公昴,名昴英,宋代盘石人,又作名公昂,字俊明,宋代鄱阳人,词人,工词,曾以所作《摸鱼儿》一词送与太平州太守王子文而得名,而其作《兰陵王》中的「阶除拾取飞花嚼,是多少春恨,等闲蚕却」一句更是为后人称道,因而后世称之为「词家射雕手」,有《文溪集》,一作《文溪词》。► 29篇诗文

诗文推荐

说与教知。

便是中朝一汉儿。

岂知习静知常子,尘外天声满耳根。

刹刹西来意,尘尘古佛心。

眉毛为道侣,鼻孔作知音。

借问牛头何处去,衔花幽鸟杳难寻。

尽日行方到,何年独此林。

客归惟鹤伴,人少似师心。

坐石落松子,禅床摇竹阴。

山灵怕惊定,不遣夜猿吟。

知古斋主精校

不在瞻星礼月,何须诵戒看经。

今朝与汝付叮咛。

生死须凭性命。

道启遍知无上,神通法界圆明。

不劳作用自功成。

志在无为清净。

苦涩菖蒲茶,胶粘青蒻粽。

嗅著鼻头辛,咬得牙关肿。

佛病祖病蠲除,妖星怪星惊悚。

善才采药,颺在壁根。

天师书符,搞藏衣笼。

和盘掇出宴佳宾,山鸟山花欣然。

锦绣铺陈,笙簧品弄。

啰啰招,啰啰送,莫怪空疏,伏惟珍重。

老君亲送石麒麟。

牧牛儿,远陂牧。

远陂牧牛芳草绿,儿怒掉鞭牛不触。

涧边古柳南风清,麦深蔽日野田平。

乌犍砺角逐春行,老牸卧噍饥不鸣。

犊儿跳梁没草去,隔林应母时一声。

老翁念儿自携饷,出门先上冈头望。

日斜风雨湿蓑衣,拍手唱歌寻伴归。

远村放牧风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恶。

珠玑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

重阳仙,设芋栗。

赠我夫妻莫前失。

要知命。

要知性。

从此超凡要入圣。

妙玄知。

妙玄知。

身中子午倒颠时。

水乡无漏金丹结,自然云步赴瑶

相别梦悠悠,相逢欢草草。

送君跃马临长道。

十年憔悴向尘埃,一段精神摧不老。

金花落烬灯,银砾鸣窗雪。

夜深微漏断,行人绝。

风扉不定,竹圃琅玕折。

玉人新间阔。

著甚情悰,更当恁地时节。

无言欹枕,帐底流清血。

愁如春后絮,来相接。

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

除共天公说。

不成也还,似伊无个分别。

明艳注秋波。

轻松绾髻螺。

怕逢人、先敛双蛾。

怯雨羞云情未稳,佳会少,远离多。

梁绕忆清歌。

兰舟肯再过。

为他垂泪染香罗。

欲倩鳞鸿将锦字,知别后,意如何。

帝图草创,皇业初开。

功高佐命,业赞云雷。

光境具忘与未忘,杀人利剑活钥。

太平时节浑无用,领先夜神光射斗旁。

荷泽元来不姓高,岭头一网竟难逃,尔曹若不论知解,知解无因到尔曹。

入室爱用拳头,佛来也不放过。

知他是圣是凡,便敢如此乱做。

识得破,海坛马子似驴大。

俗呼点绛唇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

有谁同坐。

妙德毗卢我。

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

还知么。

更没别个。

且莫分疏破。

不是男,不是女。

不是神,不是鬼。

不是佛,不是物。

只知白云无心,谁辨青山在目。

夜明识取断蛇珠,潭寒退下苍龙骨。

等闲掣断紫丝絛,天上人间收不得。

收不得,底事从来没窠窟。

昨宵送旧,今日迎新。

迎新送旧,费尽精神。

新旧两头忘记了,始知今日是元正。

不用借婆衫子拜,今年人是去年人。

玄武门前人蹀血,虬须天子谏凶孽。

谁开贞观太平功,夺朔将军三寸铁。

三寸铁,鄂国公,将军真有回无功。

呜呼,海池一语开天听,手敕亲颁宫府定。

人知房杜掌经纶,谁识将军善词命?

善词命,万古之无谁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