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措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guài zhāo lái、piàn hóng chū shòu,bàn fēn chūn shì fēng yŭ。

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dān shān bì shuĭ hán lí hèn,yŏu jiăo yáng chūn nán zhù。

芳草渡。fāng căo dù。

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sì jiào zhù dōng jūn,măn shù huáng lí yŭ。

无端杜宇。wú duān dù yŭ。

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bào căi shí jī tóu,jīng tāo wū dà,hán sè yào chūn hù。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yáng guān chàng,huà yì pái [huái,huí] dōng zhŭ。

相逢知又何处。xiāng féng zhī yòu hé chù。

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mā suō lăo jiàn xióng xīn zài,duì jiŭ xì píng jīn gŭ。

君此去。jūn cĭ qù。

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jĭ wàn lĭ dōng nán,zhĭ shŏu qíng tiān zhù。

长生寿母。cháng shēng shòu mŭ。

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gèng wĕn bù ān yú,sān huái táng shàng,hăo kàn căi yī wŭ。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是作者成名之作。它气势磅礴,将离别之恨表现得深沉 、细腻;同时,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王子文,名埜字子文,号潜斋,浙江金华人,是南宋后期主战派官员。在理宗淳祐年间,先后任职于隆兴、镇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等职。他忧国忧民,为人所景仰。而本词的作者李昴英也是个不畏强御、直言敢谏的耿介之士,曾奏劾权臣贾似道,被理宗称为“南人无党 ”,所以词中每多以国事为念,有志同道合之意。王埜即将赴任的太平州在长江南岸,居南北交通冲要,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又临近前线 ,因此地位相当重要。王埜之出知太平州,正是被委以国防、江防的重任。“怪朝来 、片红初瘦,⋯⋯”以“怪”字领起,表达自己惊诧之情,一下子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什么令他感到意外呢?噢,是春天的繁花开始飘落了。花儿萎谢用“瘦”字去形容,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娟美俏丽的人儿忽然颦眉蹙额,清减了几分。接着,作者以“半分春事风雨”倒点原因,解开前面自设的疑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昨晚一场摧花的风雨将春色大大损毁了。“半分”,说明了摧损程度 。这就是词家的所谓“逆笔”,目的是使重点突出。三 、四句正式点明“离恨 ”,转入送别的主题。“有脚阳春 ”。(一本作“有脚艳阳”)是对能施“惠政”的官员的传统称颂语,意思是说他所到之处,如阳春之和煦 ,能令百姓昭苏 。但现在“阳春难驻”,王埜大人要调走了 ,因此连山水似乎也充满离愁别恨 。读到这里 ,我们顿悟前面写春残景象不只是为了烘染离别的气氛,而是对“阳春难驻”作形象的说明。“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写渡头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莺正在啼啭,仿佛是恳请即将离去的春天再多留驻一会儿。黄鹂即黄莺,鸣声婉转悦耳。这里“芳草”两句也是融情于景,借啼鸟之惜春,比喻自己对王埜的依依惜别。然而王氏的调动是国家的需要、时局的要求,所以感情尽管上难以割舍,也只能分手了。在词中,这一转折是由“无端杜宇”四字开始的。无端,即没有来由,无缘无故;这里含有无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声与“不如归去”相近 ,所以又名“催归”。这里说“报采石矶头 ,惊涛屋大 ,寒色要春护”的是杜鹃鸟 ,其目的是与上句的“黄鹂”相照应 ,扣紧暮春景色,让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个上半阕的意境更显浑成。采石矶,在安徽当涂牛渚山北部,突入长江中 ,奇险雄伟,“惊涛屋大”是说长江风急浪高。后三句意思是说,当涂江面一带,风狂浪恶,满目寒凉,正需要春阳的呵护。意思是那里位置的重要和形势的艰危险恶 ,须由豪杰之士去支撑局面 。我们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国灭亡后,次年蒙古兵即大举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时烽烟四起。上阕借景抒写惜别之意,情绪一波三折,从开头至“阳春难驻 ”,是一开 ;“叫住东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护 ”又是一开。”将恋恋不舍而又不得不舍的心绪描绘得细腻传神。下阙以送别情景过渡 ,然后再转入临别赠言 。“阳关唱 ,画鷁徘徊东渚。”人们唱起了骊歌,远行的船只即将启航了 。临别之际 ,人们自然希望后会有期 ,但何时何地才能见面呢?世事实在难以预料,不过 ,既然已经以身许国,个人的事亦无需多虑了。“相逢知又何处”一句,正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心情。于是,在饯别的酒筵上,两人同抒壮怀,细评今古。“摩挲老剑”,如同诗词中常见的“抚剑”、“看剑”一样,表明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剑”而说“老”,则表明他们经过千磨百折而雄心犹存,不是难能可贵吗?“君此去 。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这是作者对友人的殷殷嘱望,希望他负起拱卫东南的重任,做撑持时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见两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全词写到这里,一气呵成,情郁而辞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下面收束处出语涉腐,令全篇有所减色。“长生寿母。更稳坐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这是顺带为王埜之母祝寿,并表王之孝顺。安舆,也叫“安车 ”,是妇女、老人乘坐的小车。三槐堂 ,是有关王姓的典故。这里用典为王氏祝寿之词。彩衣舞,用老莱子七十娱亲的故事。这种词句象李调元《雨村词话》指出的,“乃献寿俗套谀词”,算是败笔。总之,除结尾之外,全词大体写得不错,而尤以上半阕为佳:跳荡转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阕上半则富雄直之气,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概。作为一首送别词。它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情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将私人离合之感与整个社稷安危连系起来,融“小我”入“大我 ”,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气势和较高的格调,应当说是颇为难得的。这正是作者胸襟抱负与艺术手腕的完美结合。

诗人简介

李公昴,名昴英,宋代盘石人,又作名公昂,字俊明,宋代鄱阳人,词人,工词,曾以所作《摸鱼儿》一词送与太平州太守王子文而得名,而其作《兰陵王》中的「阶除拾取飞花嚼,是多少春恨,等闲蚕却」一句更是为后人称道,因而后世称之为「词家射雕手」,有《文溪集》,一作《文溪词》。► 2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空存许劭评。

堪嗟桃李树,何日见阴成。

征雁不来无信,教人空度重阳。

我瞿昙佛,具正遍知。

子母分解,只在当时。

净而纯中无一尘,纯而净中有万应。

眼睛明,鼻孔正。

更将折筋搅沧溟,令彼龙鱼知水为命。

天得一以清,元正启祚。

地得一以宁,万物咸新。

且道衲僧得,一合作麽生。

太平歌有道,和气笑迎春。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汉皇昔事西南夷,萧然兵甲开罗施。

至今杀气满崖谷,苦雾四塞阴风吹。

十日九日不见日,见日犹应朝饭毕。

鬼心鬼面相构争,跳险缘危如鸟疾。

将军有手能接猱,腰间?鹈声嗷嗷。

三年伐尽邛山竹,蜀贾四出声名高,悬知眼中无若曹。

一书仅达缺嗣音,蔀屋有梦定山林。

贤者即今在所,陈人不忧第墙阴。

或着容连鸳鹭后,闻道结知君相深。

时遣吴姝近酒盏,更防蜀鸟摇归心。

单于若问君家世,说与教知。

便是红窗迥底儿。

辍自鹓行第一流,笑谭幕府卧青油,兰亭陈迹犹堪赋,禹穴奇书尚可求。

丞相开藩多暇日,省郎为介借前筹。

独怜无用沟中断,深羡千岩万壑游。

声前一句,十方显露。

佛祖不知,衲僧罔措。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

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

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

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琼闺钏响闻。

瑶席芳尘满。

要取洛阳人。

共命江南管。

情多舞态迟。

意倾歌弄缓。

知君密见亲。

寸心传玉盌。

甲帐春风肯见分。

夜陪清梦当炉熏。

寻香若傍阑干晓,定见堆红越鄂君。

雕玉佩,郁金裙。

凭谁书叶寄朝云。

兰芽九畹虽清绝,也要芳心伴小醺。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

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

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

一声归去,临得又坐,乍起翻眠。

留得菖蒲酒一杯。

与公今日寿筵开。

灵山排闼送青来。

须信南州高士后,持荷持节照苏台。

瑞云深处是三台。

当时养士知何许。

总把降幡去。

汉家王气塞乾坤。

一树盈盈、不为汉家春。

薰风送炎暑。

正万品亨嘉,恢台当序。

祥烟淡天宇。

渐银蟾满魄,金茎凝露。

奎躔壁度。

见寒光、凌乱辉吐。

记当年此际,真仙命世,恍惊飙驭。

荣遇。

妙龄英发,腾实蜚声,早班郎署。

歌喧五裤。

更万里,期轩翥。

暂乘轺揽辔,肃将王命,已洽百城休誉。

愿从今、夕揭金瓯,永隆依注。

楼头晚鼓。

佳人莫唱黄金缕。

良宵镫火还三五。

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

风前蝶闹蜂儿舞。

明年此夜知何处。

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