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赏析

作品赏析

【顾注】王维晚年,得宋之间蓝田别墅,在张通儒囚禁之后。肃宗还京,维为太子中允,复拜给事中。此当是乾元元年作。【邵注】东山即蓝田山,又名玉山,在长安蓝田县东南,《杜臆》:王维辋川庄在蓝田,必与崔庄东西相近。草堂在东山,可称东庄,则辋川固可称为西庄矣。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①。有时自发钟磐响②,落日更见渔樵人③。盘剥白鸦谷口栗④,饭煮青泥坊底芹⑤。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此借崔氏草堂以讽王给事也。首句记草堂,次句记秋候。三四堂外闻见之景,仍含静意。五六堂中食物之佳,仍含秋意。末慨西庄。以见仕者之不如隐也。朱瀚曰:草堂之静,延秋气之爽,故曰相鲜新。次联,即“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也。三联,即“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也。【朱鹤龄注】公《赠王维》诗:“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维之再仕,必非得意,故以柴门空锁,讽其归老蓝田欤。) ①梁释惠令诗:“泬寥秋气爽。”【綖注】杜牧诗“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即秋气相鲜之意。郭璞诗:“容色更相鲜。”②《蜀都赋》:“庭和钟磐,堂抚琴瑟。”江淹诗:“石室有幽响。”王维《辋川》诗有云“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则知钟磐渔樵,即蓝田山中景物。③《宋·武帝纪》:“樵渔山泽。”孔鱼诗:“兰泽侣渔樵。”【朱注】白鸦谷、青泥坊,皆地名。④《长安志》:白鸦谷,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其地宜栗。又:青泥城,在蓝田县南七里。《水经注》:泥水历晓柳城南,魏置青泥军于城内,俗亦谓之青泥城。考《晋中兴书》:桓温伐符健,遣京兆太守薛珍击青芹城,破之。即其处。⑤【邵注】饭煮芹,杂米为饭也。《记》:坊以畜水,亦以障水。《说文》:防,即堤也。张綖注:维《辋川别业》诗云:“积雨空林烟火迟,蒸梨炊黍怕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鸳,阴阴夏木转黄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此即给事咏西庄者。前六句之意,盖亦识此趣矣。末乃谓海鸥何事相疑,尚似机心未忘,无怪乎公之怪叹给事也。  王嗣奭曰:蓝田诗悲壮,东山诗则浑成,不烦绳削,自有萧散之致,各见其妙。然前诗人犹可学,此诗人不能到。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隐去看看白发新,草堂资尽箧生尘。

五陵亦间相识,只把黄金笑卖春。

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

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

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

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我徂东山,以敖以游。

彼采葛兮,谓我何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梵语华言译不成,玉几重新添注解。

安义炳然,无人邻解。

赖有同风知,点头道奇怪。

彷彷佛佛,一似东山瓦鼓歌。

腔调宛同,声无高下。

彭八剌拶,未在未在。

屿花晚,山日长,蕙带麻襦食草堂。

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

园梅熟,家酝香。

新湿头巾不复篸,相看醉倒卧藜床。

印山先生罗天文,一卷周雅遗子孙。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近来书种将绝却,两度秋天虚一鹗。

今年有孙康鼎来,问天还我北斗魁。

印山草木也驩喜,印山风云有生气。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仇香衣钵付此郎。

年未三十笔力强,百斛龙鼎一笔扛。

殿前春风更努力,莫放别人居第一。

东山未办终焉计,聊尔西来。

花苑平台。

倦客登临第几回。

连延复道通驰道,十二门开。

车马尘埃。

怅望江南雪后梅。

大智洞明,十方虚彻。

玄枢妙转,千圣迷踪。

直饶透箐眼明,截流机峻。

须知更有向上一路在,这里见得彻去,方知东山五祖老冻脓。

扭碎东山鼻孔,牵断佛眼耳轮。

一等施呈毒手,腕头力重千钧。

饫饕示味,饱听圆音。

汉室威仪重复见,紫芝香散碧岩春。

一坞耕樵,门扃绿萝。

富骄时少,贫乐时多。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喎喎。

涧水松声交节奏,何似东山瓦皷歌。

一出五六月,往返三千里。

信脚踢得着,信手提得起。

不曾轻示人,深藏怀袖里。

归来普主请大众做个入门欢,是什么浙东山浙西水。

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

要知鲐背。

难老中和气。

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

华夷喜。

绣裳貂珥。

便向东山起。

山如出茧眉,溪似萦风带。

雅意乐溪山,安用携粉黛。

烟云无定姿,姝丽有真态。

谢公经世心,遇物何显晦。

钟鼎与山林,生处初一概。

均令四海间,如我常安泰。

临难无喜惧,与人共忧爱。

百年但影殂,千载犹心在。

风流不可追。

超然八荒外。

海棠开后春谁主。

日日催花雨。

可怜新绿遍残枝。

不见香腮和粉、晕燕脂。

去年携手听金缕。

正是花飞处。

老来先自不禁愁。

这样愁来欺老、几时休。

旗盖运迁,衣冠事乖,岂非命来。

自黄粱枕觉,分明看破,翠蓬舟近,及早抽回。

谁料山深,也同鼎沸,步步危机忙里催。

愁无奈,过青山万叠,碧水千隈。

此愁何计能推。

算何日天教眉锁开。

记六桥花舫,晴边访柳,孤山草酌,雪后评梅。

回首西湖,伤心前事,覆水如何收上杯。

东风好,问如今吹入,谁处楼台。

杨岐栗棘蓬,吞著碍喉咙。

东山铁馂馅,浑仑苦磝磝。

诸人若要省力,不如参一个平实。

楚王渡江得萍实。

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东山之源,东磵之渊。

截流之机,验人之眼。

扬清激浊,地覆天翻。

六代祖师,竖毛呵手。

三生大像,顿足擎拳。

彼又何须指南,吴越令行,而后有传。

百年浑似醉,满怀都是春,高卧东山一片云。

嗔,是非拂面尘。

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

满目浅桃深杏,露染风裁。

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屏开。

殷晴雷。

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徘徊。

隼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

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

且追陪。

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陶陶兀兀。

尊前是我华胥国。

争名争利休休莫。

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

邯郸一枕谁忧乐。

新诗新事因闲适。

东山小妓携丝竹。

家里乐天,村里谢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