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yĭ yà qīn zhĕn lĕng,fù jiàn chuāng hù míng。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yè shēn zhī xuĕ [zhòng,chóng],shí wén zhé zhú shēng。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⑴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赏析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30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只个柴头煨火种,诸方聿起竞开炉。

天童直截超宗处,炉与柴头尽底无。

恁麽却有暖气,正好猛做工夫。

蓦忽雷霆轰烈焰,从教深夜雪糢糊。

云涧之癯,有诗盟未了,鸥泛江湖。

一官直为仙耳,不受尘驱。

高情逸韵,自兰亭、已后都无。

准拟画、剡舟夜雪,与君相对成图。

半竹苔寒如此,问谁欤来者,鹤伴熏炉。

何如贮之天上,风露冰壶。

江南春早,想梅花、不肯欺吾。

疑便是,孤山之北,水香月影林逋。

灯火已收正月半。

一夜东风,吹得寒威转。

怪得美人贪睡暖。

飞瑛积玉千林变。

道是柳绵春尚浅。

比著梅花,花已都零乱。

漠漠一天迷望眼。

多情更把征衣点。

月落鸡声寒,晓色静茅屋。

开门惊不知,夜雪压修竹。

槎牙生新冰,鳞甲刻溪谷。

皛皛洲渚明,冽冽川原肃。

孤蹲雀不动,沈酣客犹宿。

呼童年晨光汲归,独潄寒泉玉。

云涧之癯,有诗盟未了,鸥泛江湖。

一官直为仙耳,不受尘驱。

高情逸韵,自兰亭、已后都无。

准拟画、剡舟夜雪,与君相对成图。

半竹苔寒如此,问谁欤来者,鹤伴熏炉。

何如贮之天上,风露冰壶。

江南春早,想梅花、不肯欺吾。

疑便是,孤山之北,水香月影林逋。

银炉炽炭麒麟红,销金帐暖熏笼烘。

爨下有蜡可代薪,笑我夜寒痴坐然枯松。

贫富贵贱何不公,安能排云叫呼天九重。

空怜尔松生抱有用材,不遇匠石梁栋施帡幪。

盘根错节屹立冻不死,凜凜劲气犹足排严冬。

颠崖峭壁人迹绝,闲云流水相冥蒙。

胡为明不能保身,丁丁斧斤山其童。

鹑衣百结缩如蝟,地炉拥膝便可闲从容。

当年榷油幸不严汝禁,余用尚及斯民穷。

阳和无声入骨髓,不知夜雪没屋霜横空。

但见蒙蒙香雾霭四壁,红辉紫焰明窗栊。

御寒何必裘蒙茸,盎然一室回春风。

何当散作一天暖,坐令四海尽在春风中。

帕罗残粉*啼痕。

远岫湿寒云。

枫叶寒江,芦花夜雪,孤雁怕离群。

归来独对银*坐,锦被待谁温。

歌谱羞拈,舞衣闲挂,何处不思君。

纫之以湘累秋兰之佩,载之以剡溪夜雪之舟。

漱之以清冰寒露之壶,浇之以碧玉晴云之瓯。

著童船尾书船头,荷化浦溆双飞鸥。

新红如洗云锦稠,停桡伫棹香浮浮。

薰风满座凉飕飕,醉面欲醒谁相酬。

若有人兮眇中洲,把住月老叫不休。

花亦问月愁水愁,何以了此蒹葭秋。

蛟宫蛟宫夜泣悲灵修,鳞幢欲湿行云留。

楚骚如水不可作,此意难以笔墨求,荡予桨兮涯之幽。

前日春风初摆条,昨夜雪飞深一尺。

北帝及腊不行令,东皇发煦遭尔厄。

侵时夺气四时错,欲问上天何不责。

天高地厚语难通,俛首下土徒叩额。

或言莫信难可闻,鹤鸣至微犹不隔。

休问天,问颜跖。

休看花,看垄麦。

苕溪清,霅溪绿。

溪水湾环绕天目,山间古邑三百家。

日出隔溪闻打衙,长官长髯帽乌纱。

不曾执板谒大尹,醉卧紫兰花影斜。

紫兰花开为谁好,年年岁岁溪南道。

不见西陵白发人,荆江夜雪唱阳春。

阳春绝唱和者寡,客醉闻之双泪洒。

夜来魂梦海中山,缥缈云涛烟浪间。

云涛烟浪不可渡,睡觉秋风落桐树。

秦吉了,秦吉了。

言语无人会。

无人会得奈君何,且向紫兰花下醉。

中有黄金白玉姝,莫欺红粒缀茱萸,晓风吹面成冰脑,夜雪流脂结玉酥。

冻蕊未期春鸟啄,寒香不上暖蜂须。

一生欲压孤山句,囊锦空垂气浪粗。

盘谷居成,辋川图就,便从鸥鹭寻盟。

泛溪窈窕,游钓寄高情。

尚忆儿童旧地,疏帘外、烟雨新晴。

微吟罢,渔歌响答,欸乃醉中听。

蓬瀛。

归计早,下帆坐阅,涛浪堪惊。

爱闲身长占,风澹波平。

夜雪何时访戴,梅花下、同款柴扃。

还知否,清时未许,野渡有舟横。

古之送人,言作怀宝。

我惭老病,困管辞藻。

熊岭迢迢兮曾立夜雪,谢池依依兮笑生春草。

头角麟龙安可论,清风步步应相讨。

爱君诗好韵倔奇,快如天马不容羁。

惜君有钱不沽酒,尽日苦吟难疗饥。

我生真成错料事,陈子生涯畧相似。

敢持短兵与君接,笑我老来长退怯。

空山一夜雪盈阶,轩窗晃耀如瑶台。

尊中尚喜有余绿,红潮两颊心悠哉。

安得万里江,变作葡萄醅。

笑呼姮娥共起舞,夜阑更酌北斗杯。

一醉三千年,从教海水扬尘埃。

妻孥笑我言,此乐恐未谐,典衣且复沽茅柴。

淮南有薄田,与汝归去来。

愿身长健眉长开,好插梅花醉几回。

一水分他县,音书近可传。

飘零俱北客。

憔悴各中年。

破屋春风里,扁舟夜雪前。

故人逢短簿,为话意茫然。

透幕穿帘,回风舞态能轻妙。

不须相恼。

江上春来了。

一阕清歌,唱彻琼楼晓。

春工巧。

柳颦梅笑。

点缀芳菲早。

灯烛上山堂,香雾暖生寒夕。

前夜雪清梅瘦,已不禁轻摘。

双歌声断宝杯空,妆光艳瑶席。

相趁笑声归去,有随人月色。

一夜凝寒,忽成琼树,换却繁华。

因甚春深,片红不到,绿水人家。

眼惊白昼天涯。

空望断、尘香钿车。

独立回风,不阑惆怅,莫是梨花。

谁便道。

昨夜雪中开了。

次第不将消息报。

探芳人草草。

宜在嫩寒清晓。

兴比孤山更好。

流落逢花须醉倒。

惜花人易老。

欲醉胡姬耐笑看,驼酥千盏不辞干。

忽雷抱向青楼月,拨出《凉州》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