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国风·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yáng zhī shuĭ,bù liú shù xīn。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bĭ qí zhī zĭ,bù yŭ wŏ shù shēn。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huái zāi huái zāi,hé yuè [yŭ,yú] huán guī zāi?

扬之水,不流束楚。yáng zhī shuĭ,bù liú shù chŭ。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bĭ qí zhī zĭ,bù yŭ wŏ shù fŭ。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huái zāi huái zāi,hé yuè [yŭ,yú] huán guī zāi?

扬之水,不流束蒲。yáng zhī shuĭ,bù liú shù pú。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bĭ qí zhī zĭ,bù yŭ wŏ shù xŭ。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huái zāi huái zāi,hé yuè [yŭ,yú] huán guī zāi?

译文

平缓流动的水啊,冲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共我守卫甫国城堡。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与我守卫许国城池。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注释

⑴扬之水:扬:悠扬,缓慢无力的样子。不流:流不动,浮不起,冲不走。平缓流动的水。

⑵束薪:成捆的柴薪,喻婚姻,在此指妻。

⑶彼其之子:(远方的)那个人,指妻子。

⑷不与我:不能和我。戍申:在申地防守。

⑸怀:平安,一说思念、怀念。

⑹曷:何。

⑺束楚:成捆的荆条。

⑻甫:甫国,即吕国。

⑼蒲:蒲柳。

⑽许:许国。

赏析

春秋时代,周朝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还是比较混乱的时代。主要是周天子的权威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强大了。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人,申国又常受楚国的侵扰。周平王为了母亲故国的安全,就从周朝抽调部分军队,到申国战略要地屯垦驻守,防止楚国侵扰。这些周朝士兵远离故乡,去守卫并非自己诸侯国的土地,心中的不满凄苦,当然有所流露,形成诗歌,就是《扬之水》。申国、甫国和许国的国君,都是姜姓。周平王母亲是申国姜姓公主,与甫、许两个诸侯国也是亲戚关系。所以,虽然周平王没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许两国,但诗歌也牵连及之:反正是姜姓王太后娘家的人。

  《扬之水》是以远戍战士的口吻来写的。全诗三章,各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束薪”、“束楚”和“束蒲”;“戍申”、“戍甫”和“戍许”。薪、楚、蒲都是农家日常燃烧的柴草;申、甫、许是三个姜姓的诸侯小国。因此,全诗实际上把一个相同的内容,反覆吟诵三次,用重复强调的手法,突出远戍战士思家情怀。每章头两句“扬之水,不流束薪(楚、蒲)”,用流动的河水与不动的柴草对比,先让人视觉上有特殊印象:那河沟的水哗哗地流动,仿佛岁月一天天过去,不再回来;那一捆捆的柴草又大又沉,小小的河水根本飘浮不起,冲流不动,仿佛战士思家的沉重心绪,永不改变。有了这两句自然物象的起兴,很自然引出三、四两句“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甫、许)”,守着家园的妻子,当然无法与远戍的士兵一起。如果说,士兵如远离泉源的河水,越流越远;那么,妻子如坚定不移的柴草,不飘不流。如果说,日月如流水不断流失,思家情怀就如沉重的柴草,不动不移。分离的日子越久,远戍的时间越长,思念妻子也越强烈。终于,士兵喊出了自己心里的话:“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意思是:在家的亲人平安吗?何年何月我才能回家相聚呢?夫妻之情,故园之思,远戍之苦,不平之鸣,都融化在这两句问话之中,而士兵回家的渴望,强烈地震撼读者。

  在诗歌句式上,采用不齐整的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几种,这说明诗歌带有鲜明的口语化的倾向。口语化句子,正好比较朴实,比较真切地表达出下层人民出身的士兵的口吻,令人读之感到亲切诚朴。实际上,除了个别词语带有历史痕迹,在语义上需要诠解之外,这首口语化的诗歌,千载之下读之,仍是极易使人感动的。

背景

这是一首戍卒怨恨统治者长期让他们久戍不归,而思念家人,希望早日回家的诗。据《毛诗序》说:“《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

  春秋时代,周朝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还是比较混乱的时代。主要是周天子的权威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强大了。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人,申国又常受楚国的侵扰。周平王为了母亲故国的安全,就从周朝抽调部分军队,到申国战略要地屯垦驻守,防止楚国侵扰。这些周朝士兵远离故乡,去守卫并非自己诸侯国的土地,心中的不满凄苦,当然有所流露,形成诗歌,就是《王风·扬之水》。申国、甫国和许国的国君,都是姜姓。周平王母亲是申国姜姓公主,与甫、许两个诸侯国也是亲戚关系。所以,虽然周平王没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许两国,但诗歌也牵连及之:反正是姜姓王太后娘家的人。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能下手,便晓这元元。

为甚得通三一法,都缘悟彻五千言。

立起本根源。

重著脚,跳入水晶盘。

唤出那人人不识,至今有自自扬掀。

越越害风

仰山撼树,沩山良久。

说体说用,互扬家丑。

翚珩焕采,赵节风韶。

陟降墄陛,奉将英瑶。

辟道承薰,婝行扬翅。

是敬是祗,德音也昭。

直溪之水清且洌,可以沃我老枯渴。

直溪之风空且阔,可以舒我穷郁结。

自闻西来飞霞佩,使我南望片云隔。

苦无筋力抗尘埃,徒有心事交冰雪。

长庚分光到寂寞,好风流閒无时节。

瘿木岂是罍洗材,歜葅不登鼎俎列。

见何所见斯未信,取非所取毋乃亵。

俗眼滔滔鄂州花,古道卓卓元城铁。

自昔瓮城地最灵,而况金坛人更杰。

漫塘词源有流传,实斋理学素磨切。

忽乘朝阳下赤城,坐觉文星灿不浙。

龟手之药或以封,皋皮之座啸自彻。

糠秕在前吾不妨吾后,瓦注者巧吾但安吾拙。

教铎重新雷霆鸣,儒流勇赴江河决。

弦诵洋洋正声合,芹藻楚楚生香发。

北斗泰山收宝望,东观蓬莱是途辙。

多士庶尹,群公百辟。

拜手稽首,答扬休德。

即醉即饱,慎思尔职。

冈顾尔私,冈爱尔力。

恼忠祗敕,永奉丕则。

立民之极,载祀千亿。

智须转色,净还发光。

活眼唯自照,喜眉为谁扬。

巍巍堂堂,炜炜煌煌,莫道侬家兮触事面墙。

我闻乃翁学汪洋,曾游桂窟攀天香。

青袍蓝缕穷益刚,更无黄金遗诸郎。

大儿气质和而庄,腹有诗书言有章。

仲子标姿何昂昂,颇闻论议生锋鋩。

两君游戏翰墨场,乘风鼓翮相翱翔。

飞上天庭仍引吭,俯视诸子如蜩螗。

华煜煜,春扬芳,绾绶归来慰北堂,坐令门地增辉光。

帝坐荧煌,延绅肃穆。

对扬天休,各恭尔服。

颂声洋洋,弥文郁郁。

礼备乐成,永膺多福。

入南京。

赴蓬瀛。

显出王风九转成。

超然得上升。

宠何荣。

辱何惊。

三髻山侗绝利名。

何愁性不灵。

维君兮桂舟,酌余酒兮揽君留。

君何为兮此野,菊菲菲兮蜨下。

韡韡兮煌煌,烂金敷兮袭余堂。

茱萸兮芙蓉,众芳越兮乱五风。

饥咀兮灵芝,君歌乐兮余和之。

日下兮野阴,澹忘归兮中林。

橘栋兮梅宇,纷琼茅兮被南荣。

白羽兮黑翮,邀仙人兮语此文。

余高驰兮世之外,君猋举兮先余至。

襟带兮东方旦,争门兮汶之阳。

大野兮始波,翔鶬鹳兮嘷鴐鹅。

群宿兮迷址,旅食兮殚穗。

霜肃肃兮叶方下,君欲济兮淹回。

水信道兮躞蹀,冠如箕兮带长铗。

里千室兮士一喙,余不善兮纷余谇。

世谓折扬好兮,余白雪而莫知弃。

火布而以为垢兮,胡不浣炎而振之。

彼镆邪而能言兮,工谓余以不祥。

聊逍遥而挫鋭兮,蒙黯黮而益光。

何须更举扬,全体露堂堂。

溼暑时时雨,薰风阵阵香。

秧针初透水痕浅,蒲刀欲剪柳丝长。

双六盘中休喝彩,分明触事恰相当。

楼阑外,辇道插非烟。

闲上郁萧台上看,空歌来自始青天。

扬袂揖飞仙。

扬休玉色,山立秉鸿枢。

圣天子、方有志,会东都。

得真儒。

身佩安危寄,本兵柄,修军政,朝野庆,钧衡任,赖诗谟。

天上麒麟挺,徐卿子,坐肃憸夫。

向六阳时候,佳瑞纪门弧。

炳炳阶符。

照蓬壶。

看兄枢使,弟元帅,真盛事,世间无。

筹密边烽息,凛羌胡。

玉音俞。

伫正三槐位,散膏泽,福寰区。

河如带,山如砺,巩皇图。

金鼎调元远大,中书考,致主唐虞。

想公门桃李,应不弃山樗。

愿借嘘枯。

江之永矣,其流汤汤。

整我六师,告成于王。

一溪之水,可涉而航。

人不我直,我犹力行。

北苑春风小凤团。

炎州沈水胜龙涎。

殷勤送与绣衣仙。

玉食乡来思苦口,芳名久合上凌烟。

天教富贵出长年。

千年气温,琥珀松根。

半夜光吞,珊瑚月魂。

混沌凿开,德云下妙峰之顶;

崑崙推倒,张骞到盟津之源。

出岫之云意閒暇,盈科之水流势奔。

诸尘历历,三昧门门。

妙触应缘还出碍,成家事业付儿孙。

公拜稽首,敢扬王休。

祈天之久,为天子万寿。

彼嶽磐磐,松柏丸丸,公福禄实蕃。

有崇而冈,有大而陵,公寿考是承。

心心相印,叶叶联芳,自己光明不覆藏。

刹刹尘尘如是说,广长舌相解敷扬。

真正举扬,法堂前草深一丈。

有如是作略,有如是榜样。

个是阿谁,广度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