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芳草渡(别恨)

昨夜里,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侣。zuó yè lĭ,yòu zài sù táo yuán,zuì yāo xiān lǚ。

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tīng bì chuāng fēng kuài,zhū lián bàn juăn shū yŭ。

多少离恨苦。duō shăo lí hèn kŭ。

方留连啼诉。fāng liú lián tí sù。

凤帐晓,又是匆匆,独自归去。fèng zhàng xiăo,yòu shì cōng cōng,dú zì guī qù。

愁睹。chóu dŭ。

满怀泪粉,瘦马冲泥寻去路。măn huái lèi fĕn,shòu mă chōng ní xún qù lù。

谩回首、烟迷望眼,依稀见朱户。mán huí shŏu、yān mí wàng yăn,yī xī jiàn zhū hù。

似痴似醉,暗恼损、凭阑情绪。sì chī sì zuì,àn năo sŭn、píng lán qíng xù。

淡暮色,看尽栖鸦乱舞。dàn mù sè,kàn jìn qī yā luàn wŭ。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此词以追忆的方式,抒写了作者青年时代在汴京的一段哀艳情事。词以逆入起笔 ,追忆昨夜情事。“昨夜里”是情事发生的时间,难以忘怀,词意顺着对昨夜情事的回忆而展开。“桃源”,用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事 ,其地亦得称“桃源”,如唐人曹唐《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已言“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五代王松年《仙苑编珠》卷上云刘、阮“采药于天姥岑 ,迷入桃源洞,遇诸仙”。周词即以桃源借喻昨夜所宿之处的华丽神秘似非人间 。”“ 又再宿桃源”,显然已不止一次来此了。“仙侣”即神仙样的伴侣。古人常将美艳出众的女子比为仙女。这次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离别的痛苦场面。因而作者省略了当晚其他的艳情细节 ,以“ 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一笔轻轻带过。风快雨疏是在华丽的室内感到的,约在拂晓时使人惊醒,增添了离人的凄凉情调 。“多少离恨苦”为全篇词旨所在。春风一度,情意绸缪,分别最为痛苦 ,故离恨之多少实难以估量 。“方 ”字为词中的转笔 ,自此进入正面描述离别场面 。“ 啼诉”,为那位仙子向抒情主人公诉说许多的离恨 ,留连缠绵 ,不忍分别。“凤帐”为绣有鸾凤的罗帐。正值倾诉离恨之时,忽从罗帐里见到曙色,只得忍心独自归去。离去的匆匆,说明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社会性的原因而不能自由地相聚一起 ;“又”字再度强调了匆匆独归同留宿仙境一样已非第一次了。这首词上下片之间衔接紧密,意脉不断,过片继续叙述离别出门后的留恋之情。他伤心地见到襟怀里留下那位多情仙子的“ 泪粉”。当互诉离恨时,她哭了 ,流的泪很多,与妆粉和在一起了。他的“愁顾”是属于“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的情形,对于现实的状况一筹莫展 ,惟有徒自发愁 。他独自归去时骑的是瘦马 ,急急忙忙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辨寻归途。“冲泥”与拂晓的疏雨有关,上下照应。“瘦马冲泥”很形象地表现了这位书生的寒酸狼狈 ,能“ 再宿桃源”是非常不易的。他的寒酸很可能是造成他们分离的主要原因 ,其别恨之中应包含有几分自责的情感,以此深深地感动了仙子 ,赢得“满怀泪粉”,而离别也就特为苦涩了 。“谩回首”表示已经离去较远,而依恋之情却难尽。“烟迷望眼”,离情倍加凄楚,晓烟中桃源迷茫 ,只仿佛和隐约地见到伊人的“ 朱户”。词中的“碧窗”、“珠帘”、“凤帐”、“朱户”都极力表现夜来宿处的绮丽,真有误入仙境之感。这与“瘦马冲泥 ”的寒酸形象颇不协调 ,应是其情事不幸的根源 。关于朱户,周邦彦《忆旧游》有“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 。羞见郎招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 ”,写歌楼女子。可见此处的“朱户”也是借指歌楼的。词至此叙述完了昨夜难忘的离别情景,词意的发展遂由追忆转到现实 。“凭阑”是全词之目。抒情主人公是在凭栏的时候对昨夜情景的回忆 。“似痴似醉 ”是在追忆时的精神状态 ,欢乐与痛苦犹令之神驰 ,桃源仙境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动人了 。很可能他凭栏是为了观赏景物,而对昨夜的回忆扰乱了观赏情绪,痛苦的别恨在心中无法排遣和消除。结句“淡暮色 ,看尽栖鸦乱舞”,是周词中习见的以景结情的写法 。“淡暮色”是薄暮时,暮色不深,补明凭栏的时间 。这时乌鸦归巢了 ,“看尽”表明凭栏伫立之久。“栖鸦乱舞”景与意会,情景交融,以此表达了昨夜别恨所引起的悲伤和烦乱的心情。这首词虽大量使用事典、代字和融化前人诗句却无艰涩难读的缺陷,所写的情较为真挚深厚。全词立足于片时的思绪,重点非常突出,倒叙、以景结情等手法于章法变化之中留下可寻的脉络,体现了周词艺术风格的精美。

诗人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38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合巹风流,擘钗情态,压倒痴牛呆女。

今年云外果深期,想却笑、人间离苦。

萦愁叠恨,青山绿水,杳杳重重无数。

寻常犹有梦能来,到此夜、无寻梦处。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马风乾。

有微言。

一别风仙恰二年。

思心似倒县。

去无缘。

阙盘缠。

乞化长安自肯钱。

成人在众贤。

银鸳金凤画暗销。

晓帘栊、新翠渐交。

算多少、相思恨,被东风,吹上柳梢。

罗窗夜夜梨花瘦,奈月明、香梦易消。

便拟倩、题红叶,趁落花、流过谢桥。

宁海人人省悟。

此别何时再遇。

唯愿重金莲,好把良因作做。

归路。

归路。

满目白云翠雾。

东风昨夜归来後。

景物便为春意候。

金丝齐奏喜新春,愿介香醪千岁寿。

寻花插破桃枝臭。

造化工夫先到柳。

熔酥剪彩恨无香,且放真香先入酒。

历历分明,堂堂显露。

师子翻身,象王回顾。

若能这里会观瞻,瞥转玄关无别事。

忆昔当年错访寻,被他用尽毒肝心。

赚来赚到凌霄顶,火冷云寒恨转深。

冤可解,不可结,必竟如今甚时节。

打拳何似吃拳时,此理明明向谁说。

旋汲龙渊万丈深,烂煮茶翻白雪。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稠塘旧是花千树。

曾泛入、溪深误。

前度刘郎重唤渡。

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

一年一度相思苦。

恨不抛人过江去。

及至来时春未暮。

兔葵燕麦,冷风斜雨,长恨稠塘路。

六月长江无暑气。

怒涛漱壑侵沙觜。

飐飐轻舟随浪起。

何不畏。

从来惯作风波计。

别溆藕花舒锦绮。

采莲三五谁家子。

问我买鱼相调戏。

飘芰制。

笑声咭咭花香里。

春欲去。

无计得留春住。

纵著天涯浑柳絮。

春归还有路。

恨煞多情杜宇。

愁煞无情风雨。

春自悠悠人自苦。

莺花谁是主。

律非缚,禅非脱。

蝴蝶梦庄周,周公制礼乐。

会则事同一家,不会则万别千差。

一片白云生岭上,几回开了又还遮。

禁烟禁火禁心猿。

真息调来永永绵。

云水不游芳草径,身心岂著杏花天。

为人勿作坟中鬼,学我能修物外仙。

异日大丹成九转,腾空何必打秋

吾庐去汝到何期。

四十年间此别离。

合抱树元从旧种,几丛菊始自新移。

老无兄弟飘零日,远有公卿旷绝时。

努力不辞勤负米,欲求三径可从谁。

相看情未足。

离觞已催促。

停歌欲语眉先蹙。

何期归太速。

如今去也,无计追逐。

怎忍听、阳关曲。

扁舟后夜滩头宿。

愁随烟树簇。

愁随烟树簇。

动弦别曲,叶落知秋。

风生大野,水向东流。

寿觞庭户,正柳明桃炫。

拟斫江鱼鲙银线。

被春风吹入,花锦城中,惟有梦,时到轻轩翠_。

归来春已过,桃柳成阴,但喜庭闱镇强健。

更得故人书,遗我瑰词,应重记、去年相见。

望白鹤朱霞杳难攀,谩芳草如烟,青青河畔。

周公山前倾盖时,再岁通家同骨肉。

紫岩楼畔又从容,四方上下如相逐。

另来每恨无见日,要见夙缘偿未足。

公来临邛弄鸣琴,一官季氏仍寮末。

移将远期为近期,天遣从公恐不速。

尺书日夜苦相换,何止已多如笋束。

淹留自春意徂冬,出门如物系两脚。

一朝决去水赴壑,梦魂先到鹤山侧。

下车一见开两眼,喜色分时破愁颊。

约我不来公即来,一日不见公不乐。

将閒文书猛拨置,唤好朋友细款曲。

疾邪愤世时抵掌,怅往悲今忽嚬蹙。

狂吞壮饮无空樽,长句短章几满轴。

尊贤下士公盛德,忘义忘年吾敢辱。

百年四海知已,为公悲歌起衰俗。

明朝翩翩随社燕,欲云暂留情最恶。

黄花满头约重来,闻说床头酒方熟。

山路冥冥雨暗,溪桥阵阵花飞。

一年寂寂又春归。

白发自惊尘世。

不惜障泥渡水,且寻团扇题诗。

杜鹃休绕暮烟啼。

我欲风前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