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穆穆清风至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赏析

春色触发人们的怀远之情,这在闺情诗中有无数的表现,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其情绪的发动与此相似,虽然后两句出以怨责口吻,实在还是表示她的春心是由春风撩拨的。所以把女子的怀人之情称为“春思”、“春心”,真是合适不过了。这首古诗一开始就写出了人们的共感,叫人觉着清新可喜。如果将它放在闺情诗的序列里,它又是较早这样表现的,读者读着李白等人的作品,自然就想起了它。这里写这个女子的联想又是十分具体、细腻。春风吹动了她的罗衣裾,使她想起了对方的青袍,这是由此及彼的联想;青袍的颜色是青的,眼前的春草也是青的,眼前的春草在春风中舒展着,心上人的青袍也一定是在春风中飘拂着,这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联想。通过这些联想,对方的形貌就宛然在目,她得到了一种幻想的满足了。当然,这些联想的逻辑顺序在诗句间并未清楚展示,由“罗衣裾”到“青袍”、由“长条”再到“青袍”,其间的联结,是由读者补缀起来的。这就是诗的可味之处。这里以“春草”象喻“青袍”,也是很新鲜的,五代牛希济有一首小词《生查子》,其结尾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大概是由此脱化而来的。

  上面四句都是写这个女子的感情活动,可以叫“想”,下面四句写她的行动,也就是“望”。“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津梁,就是桥梁,也许当初她所怀念的人就是由此出发的。这两句说:今日一早她就登上此地,提起衣裳久久瞩望,对远人她是多么思念啊,其心情又是多么焦灼啊。自然,她是望不到“所思”的。《诗经·卫风·氓》写女主人公望“所思”方位:“乘彼诡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这里没有写她的“泣涕涟涟”,而是写她的继续期待和追求,显得含蓄而温厚。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古代有一个男子叫尾生,和一个女子相约在桥下相会,到时女子未来,河水暴涨,尾生不肯离开,抱着桥柱淹死了。这是宁死不负信约的典型。“皎日以为期”是句成语,古人往往指日为誓,以示信守。这两句是说:“怎能像尾生那样坚守信约、如期而归呢!”这两句有的解释为:“这是深怨‘所思’不可靠的意思。”恐怕未必。与其说是怨,不如说是热烈的期待,她是以尾生这样的钟情来期待她的爱人的。另外,“抱柱信”故事的引入也很自然,此地即为津梁,与故事的情境是一致的。

  此诗可能为文人加工的民间作品。它即景起兴,即事发想,自然浅切,情态宛然,大概原本是“男女相从而歌”那种环境中的产物。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八裔皆水,此一会同。

沄沄天墟,洞荡洪濛。

至哉维坎,不有斯功。

所秩伊何,黄流山中。

阿堵不解醉,谁欤此颓然。

误入无功乡,掉臂嵇阮间。

饮中八仙人,与我俱得仙渊明岂知道,醉语忽谈天。

偶见此物真,遂超天地先。

醉醒可还酒,此觉无所还。

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床头伯雅君,此子可与言。

义山禾水在处在,明月清风无地无。

光禄子孙宁底巧,不应造物独私渠。

君不见谢家名子取四字,段家作堂兼四美。

主人自有笔如掾,何用殷懃问杨子。

过客无留轸。

驰晖有奔箭。

大哉乾元,既极形容。

坤元德至,实兴比隆。

实册闰登,勒崇垂鸿。

相我缛备,肃肃雍雍。

听严风。

来不息。

望玄云。

黝无色。

曾冰烈。

积羽幽。

飞雪至。

天山侧。

未晓清风生殿阁,经旬赤气照乾坤。

帝既临亭,龙驭华耀。

孝孙承之,陟降在庙。

诚意上交,庆阴下冒。

天休骈至,千亿克绍。

去腊陈三劄,兹秋奉九筵。

群英俱有赋,孤迹敢无篇。

宗祀新隆礼,宸衷上格天。

虚明融寂寞,大化合敷宣。

近骇边烽急,前惊内寇连。

鬼神虽然佑,刑政谨将然。

咸谓公私杂,希聆宰相贤。

积深千万弊,任止二三年苟且姑循旧,嗟咨亦屡传。

旱蝗难熟视,殍殣惨相联。

寒后裘方索,薪间火已然。

冕旒几咫尺,轩陛隔天渊。

善颂无谀语,愚衷有至虔。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开元统纽,合大承规。

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消暑楼前双溪市。

尽住水晶宫里。

人共荷花丽。

更无一点尘埃气。

不会史君匆匆至。

又作匆匆去计。

谁解连红袂。

大家都把兰舟系。

动皇舆,回中道。

龙为驱,虎为导。

乐蕃厘,祠雍后。

息甘泉,饫天酒。

澹穆清,冰热恼。

四夷服,咸稽首。

臣三祝。

皇万寿。

惠雨随风至,炎凉顷刻分。

高高林木带烟霞,短短茅檐寄水涯。

尽有清风疎种竹,苦无倾家荡产地密栽花。

云停栗里渊明屋,月满剡溪安道家。

会待子猷清兴发,扁舟一叶看平沙。

生诸冯,御飞龙。

升平寰宇,舜日尧风。

林下野人思报德,只凭拄杖为流通。

云卧难逃至化中。

今年菊早。

想到重阳花正好。

玉冷金寒。

全似东篱挹露看。

色庄香重。

直与梅花堪伯仲。

待唤渊明。

三友相从盖为倾。

端门晓开,端气云凝。

有俨良辅,踵武告延。

肃肃王命,是将是承。

登册穆清,万几永膺。

有来穆穆,临此方丘。

其行风动,春止霆收。

躬事匪懈,丰盛洁羞。

百昌咸殖,允矣神林。

神宫肃肃。

天仪穆穆。

礼献既同。

膺兹厘福。

我有馨明。

无愧史祝。

浙间笔工麻粟多,精艺惟数冯应科。

吴升姚恺已难得,陸震杨鼎肩相摩。

我游金渊饭不足,破砚生苔尘满目。

毛锥自笑不中书,白发纷纷老而秃。

中山博士子墨卿,贻书荐至杨茂林。

里儒大半习刀笔,耳闻竽瑟谁知音。

善刀而藏归勿出,博士校书行有日。

定当致汝数百枚,东坡有云北方无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