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zhēng āi chéng zhèn,xíng kè xiāng féng,dōu dào huàn chū céng lóu。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zhĭ diăn yán yá gāo chù,làng yōng yún fú。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jīn nián tài píng wàn lĭ,bà cháng huái、qiān qí lín qiū。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píng lán wàng,yŏu dōng nán jiā qì,xī bĕi shén zhōu。

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qiān gŭ huái sōng rén qù,yīng xiào wŏ、shēn zài chŭ wĕi wú tóu。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kàn qŭ gōng dāo,mò shàng chē mă rú liú。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cóng jīn shăng xīn lè shì,shèng ān pái、jiŭ lìng shī chóu。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huá xū mèng,yuàn nián nián、rén sì jiù yóu。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乾道八年(1172),时稼轩在知滁州(今安徽滁县)任上。滁州为当时前线重镇,屡遭兵燹,民生凋弊,稼轩到任后,“宽政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宋史》本传)。未几,“荒陋之气,一洗而空”(崔敦礼《宫教集·滁州枕楼记》)。旅次:客中。稼轩北客南来,故有此语。奠枕楼:由稼轩创建于乾道八年秋。友人周信道(孚)来滁相会,作《奠枕楼记》略记其始末。盖取天下太平,安居高卧,登楼览胜,与民同乐之意。李清宇:延安人,稼轩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生平不详。  登楼有感。词人视野高远,胸次磊落,抒情赋志,跌宕起伏。开端正面赋楼,楼高入云,气势飞动。以下登楼望远,喜中含忧,由“西北神州”而动北归之思。“看取”以下,宕开归思,着眼现实,展现未来,由忧返喜。  ②“征埃”三句:言行人惊讶奠枕楼的突然耸起。征埃成阵:大路上车来人往,扬起尘土阵阵。幻出层楼:神奇般地出现一座高楼。  ③“指点”两句:颂奠枕楼耸入云天,气势非凡。檐牙:屋檐边飞起的牙角。浪涌云浮:层云似浪,涌浮于层楼高处。  ④“今年”两句:渭今秋长淮一带一派太平景象。按:淮河为当时南宋北金的交界线。罢:罢兵事。千骑(jī机)临秋:千骑,指金兵。金人常乘秋天粮足马肥之际南下侵宋。  ⑤“凭栏”三句:言登楼凭栏,远眺四方。东南佳气:东南方向的帝王气象,此指南宋都城临安。西北神州: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⑥“千古”两句:言古人有灵,当笑我何以不归。怀嵩人去:怀嵩之人已然归去。《舆地记胜·滁州景物》云:“怀嵩楼即今北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归嵩洛之意。”后来,他果然如愿以偿,归隐故乡嵩山(在今登封县)。按:稼轩亦是由北南来,并兴建奠枕楼,所以联想到李德裕。楚尾吴头:滁州地处古代吴、楚两国交界处,故以此相称。稼轩《霜天晓角·旅兴》:“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⑦“看取”两句: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弓刀:代指兵卒。按:稼轩在滁州曾“教民兵,议屯田”。陌:路。此化用黄庭坚诗句:“弓刀陌上望行色。”  ⑧“从今”两句:从今境平民安,大可诗酒尽乐了。赏心乐事:心情愉悦,诸事如意。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剩:此作“尽”讲。酒令:喝酒行令,为酒席上的一种游戏。由令官出令,违者、输者则罚酒。诗筹:标有诗韵的筹子。即席者或分筹,或抽筹,都必须按筹韵赋诗。  ⑨“华胥”两句:愿年年安定,人人欢乐。华胥梦:据《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后人即以“华胥”代梦。稼轩则借以喻滁州物阜民康。[url=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url]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姮娥戏剧。

手种长生粒。

宝幹婆娑千古,飘芳吹、满虚碧。

韵色。

檀露滴。

人间秋第一。

金粟如来境界,谁移在、小亭侧。

轻染鸦黄拂髻鬟,莺雏巧笑斗双弯。

不知《水调》声能苦,蹙损横波一寸

纱窗晓。

杜宇数声声悄。

真个不如归去好。

天涯人已老。

_枕欲眠还觉。

犹有青灯残照。

谩道惜花春起早。

家山千里杳。

拙与时乖勿误谋。

可能骑鹤更扬州。

翘英似子宁终困,玉帛何时来蹇修。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

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

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

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

农用八政甘作其榖。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

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

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

奇孤甘挂汲古绠,侥觊敢揭钩金竿。

已归耕稼供藁秸,公贵干蛊高巾冠。

改更句格各蹇吃,姑因狡狯加间关。

?王方平谓麻姑云:姑固少年,吾老矣,不复作此狡狯变化也。

?

随物现处,廓清军宇。

不动神情,气蚕项羽。

绛阙珠宫何处,碧梧双凤吟。

为底事、一落人间,轻题破、隐韵天音。

当时点云滴雨,匆匆处,误墨沾素襟。

算人间、最苦多情,争知道、天上情更深。

世事似晴又阴。

罗襦甲帐,回头一梦难寻。

虎啸崎嵚,护遗迹、尚如今。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

霜空月明,天风响、环佩飞翠禽。

吹梅声噎。

帘卷初弦月。

一寸春霏消蕙雪。

愁染垂杨带结。

画桥平接金沙。

软红浅隔儿家。

燕子未归门掩,晚妆空对菱花。

初学莺簧响露梢,还疑凤吹拂云)。

金屏笑剧如花女,红豆凭将记曲抛。

九门插天开,万马先朝屯。

举鞭红尘中,相见不得言。

夜走清虚宿,扣门惊鹊翻。

君家汾阳家,永巷车雷奔。

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

相逢开月阁,画檐低金盆。

至今梦中语,犹举灯前樽。

阿戎修玉牒,未惮笔削烦。

君归助献纳,坐继岑与温。

我客二子间,不复寻诸孙。

(子美诗云,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

郁烈香浮雨,团栾绿荫波,近堤千叶乱,知有画船过。

凡桂一枝芳,陡觉秋容静。

月里人间总一般,共此扶疏影。

枕畔忽闻香,夜半还思省。

争奈_娥不嫁人,寂寞孤衾冷。

一笑相携,且休管、兔升乌坠。

那更是,可人宾客,未饶崔李。

金叵罗中__莹,玉玲珑畔歌珠缀。

望湖光、一片浸韶光,真双美。

云彩襞,能纤细。

云絮聚,能黏腻。

料出山归岫,等闲间尔。

碧沚风流人去后,石窗景物春深里。

算邯郸、客梦几惊残,炊犹未。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

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可人想见倚庭干,嚼句有甘酸。

休问沈腰潘鬓,何妨岛瘦郊寒。

时光转眼,兔葵燕麦,又是看看。

谁念衰翁衰处,春衫晚际尤单。

奈何人性,易流难久。

才及长成,即求配耦。

稍得其资,复营南亩。

自瀑自弃,有同游手。

多情可是怜高节。

濡毫幻出真清绝。

雨叶共风枝。

天寒人倚时。

萧萧襟韵胜。

堪与梅兄并。

不用翠成林。

坡仙曾赏音。

簇簇红云冷欲凝。

东风特地唤花醒。

数枝夜色当银烛,一段春娇入画屏。

如有恨,似多情。

柳边莺语十分明。

柳边莺语如何说,莫笑梅花太瘦生。

老去怕寻年少伴。

画栋珠帘,风月无人管。

公子看花朱碧乱。

新词搅断相思怨。

凉夜愁肠千百转。

一雁西风,锦字何时遣。

毕竟啼鸟才思短。

唤回晓梦天涯远。